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古诗文中的渗透

2018-01-07赵凯丽

读写算 2018年16期

赵凯丽

摘 要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让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绽放出精神之花、民族之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传承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陶情养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222-01

一、古典优秀诗文,民族精神之魂

古典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诸子散文到楚词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那千百年来,经过大浪淘沙,流行至今的经史子集,唐诗宋词、格言警句,已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其情韵之美和语言之美,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古诗文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她因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隽永的意境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她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撞击学生的灵魂,滋养学生的性情,她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各种文化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深层的文化、精神文化情感。她是中华民族优于其它民族的力量源泉。

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品,完美的形式中蕴含的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说,古人智慧,俯仰皆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古诗文,离不开高中语文,离不开每一个师生。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瑰宝,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公民和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发挥文言底蕴,塑造学生美德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等。我们教师要用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将古诗文的优秀文化内涵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学校教育责无旁贷。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应该倾心尽力,有意无意地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润物细无声,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本,它是一座富矿,是一口深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力量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三、弘扬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学校是文化的产物,更应是文化的高地,文化的殿堂,因为文化是学校的魂之所系。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学校通过文化来培育学生,即以文化人,让文化给学生以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力量,成为美的人。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会闪烁着文化的光芒,给人以文化的滋养。

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如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中華民族自古以来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心里钦羡之余,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高中语文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效利用古诗文佳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轼的“秋雨晴时泪不晴”;秦观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传唱至今,历久弥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爱国是核心理念和永恒主题,敬业是立身之基,诚信是处世之本,友善是行事之道。”

总之,古诗文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古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生动,为广大学生所喜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加强古诗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