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2018-01-07马莉

读写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儿童文学启示

马莉

摘 要 基于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体现,探讨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的本质,解析儿童文学中的的游戏精神,结合幼儿成长过程中自身发展的特点,关注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 儿童文学;游戏精神;幼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I058,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040-01

一、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身上存在的一种游戏天性,就是“玩”的精神。游戏中儿童是完全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主地活动。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指蕴含在文本中的,通过幼儿游戏的外在特征传达出的、暗含幼儿审美追求,使他们的诸多愿望能在阅读过程中得以达成的文本精神。

(一)游戏活动

1.游戏。游戏是一个古老的文学话题,在十八世纪,康德就已经认识到了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游戏,就一般涵义而言,是指一种与工作相反的、满足人的娱乐、享受欲望的行为,如游玩、嬉戏等,它具有自发、自由自在、愉快、非功利性等基本特征。游戏尤其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2.游戏与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游戏对幼儿的意义尤为重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喜欢游戏是幼儿永恒的天性,也是最初儿童心理的直接显现,在儿童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阶段最适合并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

(二)游戏精神的诸种内涵

1.游戏精神的本质。在中国,班马是较早关注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的理论研究者。他在1984年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讨论会上提出探讨有关“游戏精神”的话题。他是从一个比较宽泛的角度去阐释“游戏精神”的。内容涉及到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人类文化等诸多方面。

2.游戏精神的诸种内涵。“游戏精神”这一概念在儿童文学领域中有三种内涵:即儿童形象所具有的“游戏精神”,儿童文学具有的“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作家具有的“游戏精神”,尤其是前两者常常为研究者所混淆。很多儿童文学研究者常从儿童形象的“游戏精神”不自觉地滑入到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上去,或者是从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很随意地转到儿童形象的“游戏精神”上来,更多的则是将两者混杂不清,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

(一)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作品的表现

1.儿童文学善于表现儿童纯朴稚气的心态。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幼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为“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不同于成人的思维,在成人看来,是稚气十足的,但正是这种思维使儿童能轻易地进入游戏的境地,注重事件的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注重事情的结果,使他们憨态可掬、使他们的生活妙趣横生。

2.儿童文学善于表现儿童生活的游戏行为。在儿童文学作品《小鹰的一个星期天》中,小鹰在星期天跟着伙伴一起上山采野果、挖鸟蛋。锁柱的星期天是去捉小兔(《锁柱的星期日》)。它们都充分表现了儿童生活的游戏行为。

(二)儿童文学的遗传基因是“游戏精神”

1.儿童文学继承了民间文学中“游戏”的娱乐性。儿童文学的源头是民间口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娱乐性。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话和儿歌是继承这种娱乐天性的典型文体,在它们中大量保留了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精神”。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儿歌的“游戏精神”,使孩子们在游戏娱乐中加深了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2.儿童生活的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价值取向。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是沾染儿童天性的最纯真的“游戏精神”。挪威音乐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曾记录过很多在成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游戏。一次在假日海滩,父母们舒适地享受着阳光和微风,然而猛然发现小家伙们不见了。最终他们发现在大人们休闲享受的阳廊下面,在木板和岩石挤压的幽暗角落,传出孩子们嗡嗡的谈话声和唱歌声。这就是儿童的生活,在游戏中生活。

(三)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是对儿童生命的讴歌

具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善于描画孩子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活力,也善于用这种活力感染幼儿。懿仲所写的《月下的傻孩子》这篇故事很有童趣,淳朴的语言折射出一个幼儿的天真、幼稚,是对幼儿生命的讴歌。

三、幼儿成长过程中自身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生活以游戏为主。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幼儿期是其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体力健壮,骨骼和肌肉较前坚实,基本动作有一定的发展,手的操作能力加强。他们有活动的需要,认识探索周围世界的需要。游戏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既能适应儿童的需要又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二)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幼儿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学、游戏和其他活动中要呈现具体形象的事物。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幼儿在游戏中自由的活动,感受文学作品的乐趣并易于在游戏中受教育,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积极有效的发展。

(三)幼兒善于模仿,能在模仿中进行创造。幼儿好模仿,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成长,体验乐趣。幼儿模仿的同时还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再造新形象,创造性地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在愉悦的情绪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生活,解决了幼儿的矛盾,推动幼儿心理的发展。

游戏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又能最优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游戏精神的踪影,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要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游戏理论,充分地、有效地运用儿童文学文本的游戏精神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幼儿情感的、社会交往的、认知的以及身体的多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儿童文学启示
刊首语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