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

2018-01-05石红梅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校园

石红梅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无限。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却一直停留在字里行间中,未能真正地照进现实。因此,应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的对象。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因此,笔者从下面四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以期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溯古追今,通晓历史

现在许多学生历史课本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毫无问题,看似历史学得非常好,然而他们一旦抛开了历史课本里的知识,便无从说起。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非仅仅体现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通识上,其中还包括各种宗教、流派思想的发展历程、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市民化發展等内容。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打破学生的“井底之蛙”的思想,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只是局限于课本之中,这对于弘扬和继承我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如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笔、墨、纸、砚引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房四宝认识,让课本上的学习切实地展现在现实当中。学校还可以组织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中国古代各地的戏曲校园演出、讲座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的魅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同时获得学习上的延伸。

二、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在于:西方是宗教文化,是以“神”作为中心展开的,而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的灵魂需要自己通过道德来“管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就是立德树人,即如何通过教育、践行、造就人格完善的“君子”。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孔子、老子到顾炎武、李贽等,无不在研究人的道德品行,进而形成了关于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学生正处于个性成长的过程,三观也正在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完全,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格外重要。但是当下无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教师为分数而教学,道德教育犹如空壳,思想道德课内容空虚,不接地气。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一方面能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视角,促进教师以德育人,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丰富校园,文化兴校

正如前面所言,当下不管大、中、小学都沉浸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学校办学一切为了分数,学生学习一切为了分数。这样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又怎么能兴办起来呢?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组织,但在这种唯分数主义的氛围中,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无法大展手脚。因此,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冲击这些压抑的因素,唤醒校园的活力因素。文化兴校,校园拥有了文化,底蕴才会更加深厚;校园拥有了艺术,思想才会更加灵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得到更多的培养。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守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充溢校园,焕发学校新的活力。

四、深化传统,涵养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价值观的认知,从而促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对培养下一代优秀的有作为、有担当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更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传承、转化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校园教育担负着神圣使命。毫无疑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莫大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3-28.

[2] 何莲芳.不拘一格育人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几点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6(10):53-54.

[3] 董丽燕.传统文化进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7(8):58-59.

[4] 黄建新.指向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书法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视界,2016(7):58-61.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校园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