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翠(优4)绿茶新品系武平点区域试验报告

2018-01-05林文明

中国茶叶 2017年5期
关键词:茶苗物候鲜叶

林文明

(福建武平县农业局经作站,364300)

玉翠(优4)绿茶新品系武平点区域试验报告

林文明

(福建武平县农业局经作站,364300)

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重要程序。玉翠(优4)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从白样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灌木型,中叶类,芽期中偏迟;芽毫显,生长势强,育芽能力强,芽头整齐肥壮,产量较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2.2%、氨基酸3.1%、茶多酚21.07%、咖啡碱2.9%;扦插和定植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尤其对茶小绿叶蝉抗性较强;制烘青绿茶外形毫显、肥壮,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爽栗香显,滋味醇厚,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种;制工夫红茶甜香显,滋味鲜醇,耐冲泡。为鉴定玉翠在福建省武平县的适应性及制武平绿茶的品质,2010年开始在该县湘店乡湘洋村天云山茶场开展区试工作。

一、区试点基本情况

区试点位于县城北部湘店乡湘洋村,地处东经116°13'09"、北纬25°27'59",海拔 464m。试验期间年平均气温19.9℃,月均气温最高为29.7℃、最低为9.3℃;年平均降雨量1811mm。土壤属红壤土偏沙,肥力一般,土壤含碱解氮113mg/kg、有效磷 4.4mg/kg、速效钾 34mg/kg、有机质 21.1g/kg,pH值4.6。

二、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区试小区设玉翠、福鼎大白茶(对照品种,以下简称福大)两个品种,重复3次,共6个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长9m、大行距1.5m、面积13.5m2;种植规格为双行双株,小行距0.35m、株距0.33m、丛栽2株、每小区种植108株。

2.茶苗种植与田间管理

(1)茶苗种植

2010年11月中旬开始全园深翻80cm,12月中旬按种植行距要求开挖60×60cm施肥沟,每小区沟中施入充分腐熟的桐饼10kg、过磷酸钙1kg作基肥,肥土混匀后覆土,待植茶苗。2011年3月上旬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株高20cm以上、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无性系苗木,择晴天种植。

(2)定型修剪

第一、第二、第三次定型修剪时间分别在2011年3月、11月和2012年5月进行(表1),修剪程度分别在距地面15cm、25cm、35cm处剪去以上部分;以后各小区在每年冬季(11月下旬)进行冬剪,修剪深度依茶蓬面的具体情况而定;每茶季结束后在上次修剪茶蓬面的基础上提高3~5cm进行轻剪,修剪时均采用落合牌OHT-750Z型单人修剪机。

表1 修剪情况

(3)培肥管理

基肥在每年冬季(11月中下旬)进行,肥料品种以饼肥为主;追肥在每年的春(2月中下旬)、夏(5月中下旬)、秋(7月中下旬)进行,肥料品种以复合肥、尿素配施;施肥方法均采取沟施(表2)。

表2 施肥情况

(4)病虫害防治

试验小区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采取冬季封园、清除病枝等措施进行防控;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采取冬季封园、及时采摘等措施进行防控。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5)其他田间管理

试验小区的锄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与培肥管理结合进行,以保持土质疏松,确保茶苗生长旺盛。

3.鉴定内容与方法

(1)成活率调查

茶苗定植后第1~3年调查参试品种株成活率和丛成活率。

(2)高幅度调查

茶苗定植后第1~3年调查参试品种的树高、树幅,每个小区定点调查5点,分别在小区1、3、5、7、9m中心处,测量茶行高度和幅度,计算平均数。

(3)春梢物候期观察

茶苗定植第4年起,在每个小区选择5丛春梢,每丛选取3个最后一次修剪剪口下第一个带叶健壮芽作为固定观察芽,从芽萌动开始,每隔1d观察1次,观察一叶初展期、二叶初展期、三叶初展期,各个生育期以30%观察芽达到该物候期为标准;连续观察3年,观察期间,如发生损伤或误采立即调换相同生长状态的芽梢。

(4)发芽密度调查

定植后第4~6年春季,在每年通过一芽二叶期当日,每小区随机取3个点,调查每平方尺(33.3cm×33.3cm)10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取3年平均数。

(5)鲜叶产量调查

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采春、夏、秋茶三季,采摘标准为春茶第一批鲜叶在一芽二叶物候期通过之日,采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夏、秋茶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要求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留一叶采;每季茶分批多次采摘,采净率90%以上。

(6)品质鉴定

从2014年起,春茶按“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炒青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制作,连续3年。每年第一批样品100g,送专家进行感官审评。

(7)抗逆性鉴定

耐寒性和耐旱性。从2014年起,连续3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在越冬后或旱情结束后,以丛(株)为单位,每小区调查10丛(株)茶树出现冻害或旱害的程度,凡中上部叶片1/3以上出现赤枯或青枯即可认定为受冻害,有1/3以上当年生嫩叶有红变即可认定为受旱害,根据受害情况进行分级。

抗虫性。从2014年起,连续3年采用田间调查法,分别对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田间统计。

表3 成活率调查结果 %

三、试验结果

1.成活率

2011~2013年调查成活率(表3),“玉翠”平均株成活率82.0%、丛成活率86.4%;对照种福大平均株成活率85.1%、丛成活率88.2%,表明“玉翠”种植成活率略低于对照种。

2.树高、树幅

2011~2013年农艺性状调查(表4),“玉翠”第一年树高、树幅稍强于对照种福大,第二年稍弱于对照,第三年树高稍强、树幅稍弱于对照,表明“玉翠”生长势与对照福大相当。

表4 树高、树幅调查结果cm

3.春梢物候期

2014~2016年物候期观察(表5),“玉翠”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5d,一芽二叶期迟5.3d,一芽三叶期迟5.3d,表明“玉翠”物候期比对照种迟,平均迟5.2d。

4.发芽密度

2014~2016年进行发芽密度调查(见表6),“玉翠”平均发芽密度为112个/0.11m2、对照福大为98.6个/0.11m2,经方差分析,两品种间发芽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5.鲜叶产量

2014~2016年进行鲜叶产量调查(见表7),“玉翠”平均鲜叶产量为28.7kg/13.5m2,对照种为29.6kg/13.5m2,经方差分析,两品种间鲜叶产量差异不显著。

6.制茶品质

2014~2016年对加工的炒绿茶样进行感官品质审评(表8、表9),其中2016年“玉翠”总分92.8分,比对照种高2.2分,“玉翠”三年总分平均90.9分、比对照种高2.5分,表明“玉翠”加工的炒绿茶样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种。

7.抗逆性

2016年1月25日,武平县发生低温天气,绝对最低气温-3.6℃(县气象观测站提供)。低温天气发生后第5天及第10天对参试品种进行寒害调查,两参试品种均只有个别叶片局部冻伤,受害程度均为0级(≤5%),表明“玉翠”的抗寒性与对照种福大相当。

表5 物候期观察结果

表6 发芽密度调查结果 个/0.11m2

表7 鲜叶产量调查结果 kg/13.5m2

表8 2016年春参试样品感官审评结果

表9 2014~2016年参试样品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2010年以来,武平县未发生严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玉翠”及对照种均未出现旱害现象。经多年观察,“玉翠”及对照种福大均未发生严重病虫害,“玉翠”抗病虫能力较强。

四、小结

在武平经6年来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玉翠”为中生种,种植成活率、树高、树幅、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与对照种福大相当;物候期比对照种福大晚5天;育芽能力强,发芽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种福大;鲜叶产量与对照种福大相当。“玉翠”制作炒绿外形条索紧细、色乌绿少毫、较匀整,汤色深黄、绿亮,香气显栗香,滋味浓厚,叶底暗绿尚匀,3年感官审评品质得分高于对照种福大,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种福大。

猜你喜欢

茶苗物候鲜叶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GEE平台下利用物候特征进行面向对象的水稻种植分布提取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气候增暖对3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的影响1)
——以长白山区为例
茶鲜叶保鲜贮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茶鲜叶反射光谱和色差特性及其应用初探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