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臂录》枪法整理与研究

2018-01-05,,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枪法少林阴阳

,,

(1.南通田家炳中学 体育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2.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手臂录》枪法整理与研究

何志龙1,邱瑞瑯2,顾军1

(1.南通田家炳中学 体育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2.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手臂录》是枪法的集大成者,枪法是武术典籍《手臂录》的主题。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据分类的原则对《手臂录》中枪法内容分别从“枪理”“枪识”“枪技”“枪训”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手臂录》中“枪理”体现着“阴阳变化之道”;“枪识”体现着“明枪棍,辨七家之法”;“枪技”体现着“找“×”字,工于圈之术”;“枪训”体现着“枪无定势,因敌致胜之境”。

手臂录;枪法;整理

《手臂录》(本文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本为主)是明末清初之际最重要的一部武学著作,它上乘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程宗猷《耕余剩技》等,不但记载了诸如石敬岩、程真如等明末江南名家的枪法及其传授渊源,而且还对明代各家枪法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比较[1]。《手臂录》除卷三和卷四的部分内容外其余都言枪法,但其所载枪法内容多杂乱。为方便读者更为轻松、全面、细致地认知《手臂录》中枪法,了解我国古枪法之妙,本研究依据分类的原则对《手臂录》中枪法内容分别从“枪理”“枪识”“枪技”“枪训”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研究。

1 枪法技理:一阴一阳谓之“枪”

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学说理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阴阳变化规律影响着武术拳理与技击。早在春秋战国时,老子就使用阴阳思想描述了技击致胜之道“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于阴,大至多奇巧”,以后历代的武术家在撰写著作中,都提到过阴阳[2]。在武术运动中,广泛运用动静、起伏、攻守、内外、刚柔、虚实、开合、进退等一系列阴阳矛盾变化原理。正所谓不懂阴阳则不懂中国武术[3]。“阴阳之道”也体现在《手臂录》枪法的技理之中。枪法技理简而言之也就是枪术理法和枪术技法。

1.1 《手臂录》中枪术理法的“阴阳变化之道”

中国武术虽然门派众多、拳法各异、风格独特,但是“天下武术是一家”,从拳理上都体现着阴阳的动态变化,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阴阳之理。在器械方面,《手臂录》中枪术理法部分也体现着“阴阳变化之道”。

首先,《手臂录》中枪术理论法则的构建,通过形象化的描述来体现阴阳哲学思想。如《手臂录·马家枪二十四势说》中“枪术救护之法的苍龙摆尾势、发扎之法的青龙献爪势、捣碓之法的铁牛耕地势、佯输诈回之法的白猿托刀势、拨草寻蛇之法的鹞子扑鹌鹑势、无中生有之法的灵猫捕鼠势”等枪势都是模仿动物的姿态、动作等来比喻枪理,做到了“像其形,取其意,学其长,用其理”。正如古语所云“象天法地,理法自然”。

其次,《手臂录》中枪术理论的创编和形成,都借鉴、领悟了阴阳思想。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2]。宋周敦颐所绘的太极图是形象地阐明阴阳学说的图示和符号,“圆于外者为阳,方于内者为阴”。太极图的出现,虽然意在诠释对圆形体的感受,却升华为阴阳的哲理,对后来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无论是“走圆”的八卦掌还是“划圆”的太极拳以及“打圆”的形意拳,虽然三拳的演练风格都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于“圆”,都演绎着“圆”运动轨迹的阴阳理论。而《手臂录》中枪术理论也体现着“圆”运动轨迹的阴阳理论。吴殳见屋瓦仰覆思悟出“缠枪的重轮形、用圈上半的上偃月形、用圈下半的下偃月形、用圈左半的左偃月形、用圈右半的右偃月形、轻用之巧的纤月形、用右半而加深的几望形”等枪法运动轨迹的七圈。圈即圆也,在技击中可以剖枪圈运动轨迹而分用,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斜或正,或单或复,或取多分或取少分,或取半分[5]。枪圈运动轨迹主要是以对圆的演绎为主要特征,这正是对阴阳思想的体现与领悟。在攻守理论中,《手臂录》所载“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守;善守者,守人之所不攻”,通过对攻守动静变化的掌握才是战胜对方的关键,也正是阴阳理论思想在枪术理论中的重要体现。

1.2 《手臂录》中枪术技法的“阴阳变化之道”

《内经》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中医学常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结构。如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内侧属阴等[2]。由此可见,在人体部位阴阳之属的划分上是相对而言的。

《手臂录》枪术技法中也处处体现着人体部位阴阳之属。在枪术技法的手法上以握枪前腕向前覆,后腕向后仰为封;以前腕向后仰,后腕向前覆为闭。双腕转阴阳的封闭技术正体现了“掌心向下者为阴,向上者为阳”的人体手法阴阳之属理论。在枪术技法的步法上如左足不离地而进、右足随之的连枝步,金鸡独立所用的挈脚步,左足不落实的四门枪步等,这些步法都是通过双脚虚实的变化而体现人体步法阴阳之属理论。

在《手臂录》枪术技法中也处处体现“阴阳变化之道。”从攻守方面来讲:攻是主动进攻对方,守是被动抵御对方进攻,所以攻为阳,守为阴。这正如《手臂录·攻守篇》所载“攻为阳,守为阴”。从动静方面来讲:动静在武术中是一对重要的阴阳范畴。在《手臂录·宜动篇》中对枪术动静的阴阳范畴也有所记载:“动者为行龙,阳也。”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无论是攻守的阴阳范畴还是动静的阴阳范畴都是相对而言的,《手臂录》中枪术技法的阴阳范畴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阴生阳,阳生阴;阴克阳,阳克阴,阴阳之间不断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又相互结合。在枪式长短技法方面既可以“以短降长”;又可以“以长制短”。在枪术技法刚柔方面既可以“以软破硬”,又可以“借硬用软”,还可以“借软用硬”。枪术技击在动态的虚实、刚柔间转换不与对手硬拼以求在运动变化中克敌致胜,这正是阴阳变化理论在枪法技击中的动态体现。

“反者道之动”。正如太极图所绘,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其本质意思是说事物达到强盛的顶点之后必然会向其反面转化,也就是物极必反的意思。而《手臂录》中枪法技术也体现着阴阳“反者道之动”思想。如:枪法圆机中的“收者发之,发者收之;进者退之,退者进之;左者右之,右者左之;上者下之,下者上之”;枪法身法中的“上平朝天,压卵护膝,机伏于上,实用在下;铁牛地蛇,机伏于下,实用在上;……”[5],枪法手法中的“下平藏月儿侧、腾蛇枪等法,故中平畏之;中平藏蜻蜓点水等法,故下平畏之;……”[5]。这些“反者道之动”的技击技术不外乎就是以阴阳思想为技击中的辩证理论指导。

2 枪法之识:明枪棍,辨七家

2.1 枪棍之别

近代以来,一般人基本上都把棍与枪混为长兵类,在这样错误的观念影响下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误以棍为枪,自明末以来就有武术家疾呼认清枪棍之别的重要,其中以吴殳为主要的代表人物[10]。吴殳主张学枪起初必须要先知枪、棍的识辨,明白何革为枪,何革为棍,则不惑于邪说。

吴殳在《手臂录·枪棍辨》中特别详尽地阐述“长棍七尺五寸,短枪九尺七寸,其体相近,其用天渊。棍重三斤,枪重十斤,一也……打之锋影,作人字形。封闭之锋影,作圆相形,七也[7]。可见吴殳分别从枪棍的重量、技术、进攻、防守、习练时间、用处等七个方面论述了枪与棍的区别,但最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枪的技法是用“扎”,而棍的技法是用“打”。吴殳关于枪棍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枪用“扎”和棍用“打”而展开论述的,并得出棍易会枪难能的结论。

2.2 兼枪带棒

或问答曰:人动称少林棍,今观图诀,俱是枪法,何也?余曰:谚云:“打人千下,不如一扎,”故少林三分棍法、七分枪法,兼枪带棒,此少林为棍中白眉也[8]。引用“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典故来说明少林棍法的高明。而少林棍法之所以高明,正是因为其具有“三分棍法,七分枪法,能兼枪带棒”的技击特点。

《少林棍法阐宗》中有大夜叉棍、小夜叉棍、排棍、穿梭棍等众多棍法但含枪法甚多。在少林棍法图势中就有“悬脚梁枪势、单手扎枪势、地蛇枪势、上封枪势、提枪势、前拦枪势、朝天枪势、尽枪头势、锁口枪势、四平封枪势”等等,这些棍法的动作直接以“枪”为名。并且在歌诀中也有“中平一点是枪王;高枪扎面不遮拦;圈内须发哄枪”等多处直接言枪之语。在《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中有许多直接或间接论及枪法的语句,如“彼持四平,我则以他势惊之,待彼舍四平而变他势,我则舍他势而变四平;尝闻单手扎人;圈内有拿,圈外有拦,遮下有提,护上有捉,唯劈则上下与左右可兼用也;彼枪法,我枪拿,彼枪不动,我枪扎”等。在破棍谱中也含有许多枪法的论述,如“圈外搭,圈里看,我立四平,彼搭我圈外,戳我圈里;彼戳我圈里,我拿开彼棍,进步指彼咽喉;我立钓鱼势,开圈外门户,彼戳我圈外”等。这些都是少林棍法中兼用枪法之处。

然而,少林棍法并不完全等于枪法,且含有棍法动作也颇多。其中少林棍法中劈打动作就有很多,如“孤雁出群势、鹞子扑鹌鹑势、庄家乱劈柴势”等。持棍后手露出棍把三四寸以便换手的动作,如“一提金势、秦王跨剑势、夹衫势”等。此外,少林棍法中还有许多背棍动作,如“高搭手、二郎担山势、凤凰单展翅势”等,这些都是枪法中所没有的。

吴殳在《手臂录》中多次批评少林枪法。如“知棍而借棍,已非,不知枪而已棍冒枪,其谬何所终极;少林本不知枪法,妄以棍为枪;大抵少林枪法,只是隔靴搔痒”等语。然而,《手臂录》枪法中的“地蛇枪势、铁牛耕地势”等还见于《少林棍法阐宗》之中,在《手臂录》中多次提到的上、中、下的四平枪势在少林棍法中也多次可见。吴殳在论及四平枪势和其他枪势的关系时就引用了《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中“斗冲云:‘彼立中平,我以他势惊之,彼换他势,我以中平破之’”之语。少林棍法有“兼枪带棒”之说,可见少林棍法并不完全等于枪法,也有其棍法的特点,不然就不能称之为“兼枪带棒”了。吴殳所述的枪法之中也包含了许多少林棍法,世人以棍为枪,以棍点为扎,以棍封闭为革,以棍步法为枪步法,所以棍易会,枪难成。但枪和棍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说枪只许言枪,则未免偏执。

2.3 七家枪法之辨

吴殳在《手臂录·自序》中写到“余所得者,有石家枪,敬言也;峨嵋枪,程真如也;杨家枪、沙家枪、马家枪,其人不可考;少林枪,余得者洪转之法;汊口枪,则程斗冲也。”可见吴殳的枪术是集各家之所成,但在《手臂录》中吴殳对七家的枪法都各有所论述,主要散见于《手臂录》卷一、卷二、附卷等诸篇之中。笔者对《手臂录》中七家枪法的归纳、分析、整理研究得出:七家枪法之辨主要体现在各家的代表人物、枪质、枪式、枪术内容、主要特点以及对各家之评价等诸多方面,如表1所示[9]。由表1可见,七家枪法中主要是以木质的枪质为主;枪式的长度影响了其用法的不同,如马家枪法其用在手,沙家竿子其用在足等;吴殳对杨家、马家、汊口、少林等诸家枪法因杂有其他技法故有贬低之意,只认为峨嵋枪短而纯,石家枪化杂为纯,而沙家竿子是因为其体长而不可杂其他技法。

表1 七家枪法之辨

3 枪法之技:找“×”字,工于圈

3.1 《手臂录》枪法之技分类

《手臂录》中枪法技术以戳革为正,革中又以封闭为根本,封闭类似今之拿拦二枪,戳即今之扎枪。该书所言扎枪可分为圈里圈外、上中下六路,而防守革枪也在此六路。其所言枪技不尚虚花,完全从实战出发,多为武术家不传之秘。根据枪杆的软硬可以分为硬枪、软枪的临敌致胜技术;根据枪式的长短可分为短对长、长对短技术;根据枪法的刚柔可分为以软破硬、借硬用软、借软用硬等技术;根据动作的攻防技术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下面的论证主要是根据动作的攻防技术来论述的。

3.2 防守技术:革,找“×”字

在枪术防守技术中,如果守方能使自己的枪杆和攻方的枪杆接触并将攻方的枪杆“滑”出,则达到了防守的目的。如果守方没能使自己的枪杆和攻方枪杆接触更不可能将攻方枪杆“滑”出,则没有达到防守的目的。由此攻防技击可见,两人持枪相对时进攻防守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两枪是否相互触及,即彼来我去,尽在一“×”字。

程宗猷在言棍法攻防互用道理时在《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中写到“或问曰:吾闻法云:去如箭,来如线,言其疾也……。余曰:今以一‘×’字喻之,则可明矣。如彼扎我面,此是斜一字,吾以后手稍低,使棍头略高,此亦斜一字,二一字交加成一‘×’字;如彼扎我用中平,此是正一字,吾亦以后手稍低,此是斜一字,二一字交加,亦成一‘×’字;如彼扎我脚,此是斜一字,吾以后手稍高,使棍头低下,此是斜一字,二一字交加,亦成一‘×’字……。[8]”由此可见,程宗猷以“×”字作喻言棍法攻防道理,其亦通枪理。

吴殳认为在枪法防守技术中最实际的是“见肉分枪”。所谓“见肉分枪”是指对方扎枪进攻时必须等到对方枪头快要扎到我的身体了才去将对方的枪革开。在“分枪”时不可过早。如果过早,则对方出枪未满两手还有一段距离,还能控制枪杆使其变化,即使在革中使两枪形成“×”字,对方也可以调枪以躲避防守。“分枪”亦不可过晚,过晚则自己受伤败枪。所以要“见肉分枪”,则必须把握好“分枪”时的“拍位”,“拍位早不得,晚不得,能见肉分枪,自知拍位矣”。在攻方枪已出满,但尚未击中目标且又不能改变枪的运动时,即“旧力略过,新力未出”,利用两枪“×”字进行分枪。此时防守“分枪”能很好地起到“以我枪头制彼枪根”的作用,降低攻方对枪杆的控制及防止攻方的二次变化,从而使攻方枪杆滑出败落。

“中平枪,枪中王”。“中平枪”之所以不易防,是因为“中平枪”正是一个“—”字,两枪杆形成的夹角很小,防守方很难和其形成一“×”字。而上平枪、下平枪是斜“一”字,两枪杆所形成的夹角大,守方很容易与其形成“×”字,则利于防守。

在枪技防守中,两枪形成“×”字,可以产生合力改变攻方枪的运动路线,即达到防守的目的。而对于进攻方来说,要想取得进攻的有效性则尽量控制自己的枪杆使其不与守方枪杆形成“×”字。两枪彼来我去,革枪防守尽在一“×”字。

3.3 进攻技术:扎,工于圈

枪法中极重视“圈”。在《耕耘剩技》的“六合”中有“先有圈枪为母”之论,在《手臂录》中吴殳认为“枪之元神只有一圈”,并且在书中多有论述。如“有缘妙灵变隐微难见以神其用者,乃在于圆;枪之万变不出于圈;总用之则为一圈,惟下久苦之工于一圈”等。

吴殳认为在枪术进攻技术中最实际的是“贴杆深入”。其强调“攻则贴杆深入”,“变而贴杆者,闪赚,圈手,腾蛇等是也”。进攻的“闪赚”技术是指攻方将枪由对方的圈里调至圈外,或从对方的圈外调至圈里,其要求是动作幅度不能过大,要紧贴守方枪杆而运动。“变而贴杆”的“闪赚”进攻扎枪技术正是“枪圈”变化所用。吴殳还强调“变而不贴杆者,颠提、滴水、认针等是也”。其目的在于诱守方拦拿,进而顺势调枪而进的方法,其扎枪进攻时动作幅度变化较大,使两枪保持“不贴杆”的状态。《手臂录》枪术技术中的“穿指”“穿袖”是圈外进而圈里着、圈里进而圈外着的进攻扎枪技术。“穿指”“穿袖”“闪赚”“颠提”等技术是进攻扎枪时攻方利用枪圈的圈里、圈外变化来躲避守方的防守,使两枪不能形成“×”字,而增加有效进攻的技术。

枪圈的变化不仅用于进攻扎枪技术中,而且在枪法的防守上亦要重视。因为在革枪时枪尖在圆周上做弧线运动轨迹,后手较短的运动路线就能获得枪尖较大的防守面积;而且在防守时两手握住枪杆,在前后手的仰覆之间,可以使得枪杆做大幅度的运动增加革枪面积从而利于形成“×”字的两枪相交;并且在防守时枪做弧线运动,有利于守方改变枪的运动方向,达到防守的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等,枪的运动更加圆活。由此可见,枪圈在防守中的重视,其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找两枪攻防时所形成的“×”字,从而增加防守的有效性。

4 枪法之训:枪无定势,因敌致胜

《手臂录》是集民间枪法之大成者,虽该书对枪法训练的论述有些杂乱,但不失其为当时关于枪术训练之代表。归纳整理该书对枪法训练的论述得出:枪无定势、因敌致胜的训练理论。

4.1 《手臂录》中枪法训练首重戳枪

在《手臂录·石敬岩枪法记》中吴殳论述道:“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竭力,则手臂油滑,初址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以渐加之,日必五百戳,几百日而后,戳址固焉。[5]”由此段内容的记载,可见吴殳对单人戳枪技术的重视。运用了间歇训练的方法对单人戳枪技术进行训练,训练中的控制是“四伐五伐,喘息汗下后少憩,后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并且要求做到“日必五百戳”,以最后是否达到“戳址固”来作为戳枪技术的考核标准。

4.2 《手臂录》中枪法训练强调根本枪法是革枪

在《手臂录·枪法微言》中吴殳论述道:“予谓枪以封闭为根本,其所立机,只以练封闭者耳。[5]”封闭也就是革枪技术。由此段内容的记载,可见吴殳所强调的根本枪法就是革枪技术。戳之后,才教革。初时练戳革要重大阔实,三四年之后,才渐渐收为轻虚紧小,最后达到体用皆备的造极境界,才会游场不受辱于人。在练革枪时,初始后脚不能移动否则手不熟,也就是练革枪时先定步后活步,并且革枪技术的训练是无终期的,十年二十年益善。

4.3 《手臂录》中枪法训练强调练连环学行着

在《手臂录·石敬岩枪法记》中吴殳论述道:“戳、革既熟,然后教以连环。连环者,一戳一革,互为主客,二人相杀如仇怨焉……戳革连环,既熟既精,然后教以破法。夜叉探海势等,中平枪、枪中王诀百日事尽,始终凡三年。[5]”由此段内容的记载,可见吴殳所强调的枪法连环训练是在戳、革熟练的基础上所习练的,而且是在两人一戳一革角色互为主客间不断转换中进行练习的。最后才学破法,也就是枪法的行着。行着指的是枪法的一般技巧以及各枪法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以求在游场竞技中达到困死人枪而无所伤的目的。

4.4 《手臂录》中枪法训练是培养达到枪无定势、因敌致胜的对抗思维

在《手臂录·石敬岩枪法记》中吴殳论述道:“盖戳、革、连环、破法,皆下学事耳,其上达之径,惟孙子所谓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后人发先人至;至人而不致于人,乃枪法之精微也。[5]”由此段内容的记载,可见吴殳所强调的枪法对抗思维是运用了兵法思想。吴殳认为枪有六品(一曰神化;二曰通微;三曰精熟;四曰守法;五曰偏长;六曰力斗)以求达到因敌之变而取胜之神境。这是枪法的哲学部分,亦是枪法对抗思维训练的认识和提升。

5 结语

武术典籍是武术家们武学思想的结晶,是武术经典的代表著作,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武术大发展、大繁荣之今天,有些武术典籍因年代久远考证工作艰难,致使无人问津或是研究者极少,本文首次对《手臂录》枪法内容提出进行分类整理研究。然而《手臂录》武学著作只是武术典籍中的沧海一粟,希望广大学者、研究者关注并投身到对更多的武术典籍抢救工作之中。

[1]马明达. 增订说剑丛稿[M]. 北京:中华书局,2007:30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武术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刘俊骧. 武术文化与修身[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6.

[4]尹恒,王岗,王峰.阴阳学说对中国武术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1):69-71.

[5]吴殳. 手臂录[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郭肖波.明代兵枪及其竞技运动化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7.

[7]吴殳,著.孙国中,点校.《订增手臂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0.

[8]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何志龙,季宇浩,邱瑞瑯.枪术与《孙子兵法》相通性的研究——以《手臂录》中的枪术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4):27-32.

ReviewonthespearskillintheArmRecord

HE Zhi-long1, QIU Rui-lang2, GU Jun3

(1.PETeachers'Office,NantongTianjiabingMiddleSchool,Nantong226001,Jiangsu,China; 2.SchoolofP.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0,Jiangsu,China)

TheArmRecordis a synthesizer of spear skill, and spear skill is the theme ofArmRecor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sort out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in terms of "spear skill principle", "spear skill knowledge", "spear skill technique" and "spear skill training".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in the book "spear skill principle" reflects the changes ofyinandyang; "spear knowledge" embodies the "understanding of spear skill in an all-round way"; "spear technique" embodies "the skill of finding × and using the circle-like weapons"; "spear skill training" embodies "winning suited to the enemy situation rather than set spear skill". The purpose is to help readers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spear skill inArmRecordand understand the ancient Chinese wonderful spear skill.

the "ArmRecord"; spear skill; sorting

2017-08-12

何志龙(1991- ),男,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历史。

邱瑞瑯(1965- ),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技击与理论。

G852.2

A

1009-9840(2017)06-0020-06

猜你喜欢

枪法少林阴阳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决斗的奥秘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张少林诗词选
神枪手
开心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