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2018-01-04王慧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主选择拓展延伸

王慧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既有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方面的“技术成分”,同时也有精神滋养、品性纯化、润泽心灵等“情感成分”,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也是自主选择;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不仅仅拘囿教材,也是拓展延伸,让生物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盈着浓浓的人文生态。

关键词:自主选择;人文滋养;拓展延伸

“好的教育,是一门有情感含量的技术活儿,热心肠指向好教师应有的情感成分,冷眼则指向好教师必不可少的技术成分。”[1]初中生物教学亦然,应该既有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方面的“技术成分”,同时也有精神滋养、品性纯化、润泽心灵等“情感成分”,让生物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盈着浓浓的人文生态。

一、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也是自主选择

不论什么学习,教师选择何时介入与何时不介入都是教学的艺术,初中生物教学亦然。放权让孩子们自己“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永远比老师直接给予孩子们“一桶水”更有挑战性,更有张力,更有兴趣。特别是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教师更要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自主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在不同地层中埋藏的顺序,自主谈论它们的进化顺序。

2.让学生自主观察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并想一想:与爬行动物和鸟类进行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可以发现,正是在这样的自主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中,学生才明白: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鱼类等动物如此,之后的“始祖鸟”也是如此。这些知识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即可知道,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当然面對学困生而言,应该把不同年代内鱼类、两栖类等进化的特点一一罗列出来,以此让他们进行比较,进行归纳,相信他们会得出这几种方法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也许不是生物知识和生物知识本身,而是在自主过程中折射出的自由之光、思维之光和创新之光,而这不正是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二、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

好的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知道”,不仅仅是“习得技能”,更是“活泼泼”的品性滋养、是和孩子们一起滋生环境意识,萌生环保的种子、情感的种子,使孩子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好的生物课堂与孩子们的内心和人生对接,使孩子们在生物学习中生成对生物、对人类、对周遭世界的感知、理解和爱,以此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基。

仍然以《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为例,引领学生“感受到生物进化历程的漫长”,而在这样漫长的历程中,学生意识到生命何其重要,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生命?在学习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同时,感受科考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者的艰辛,一颗有关与生物和谐相处的环保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的心底萌生,有关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浓厚……

都说“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会还你十分精彩”,此话果然不假,在充分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之后,再让孩子们去触摸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道德认知像“盐”一样溶进了课堂的“汤”中。当生物教材中的人文因子融进孩子们的灵魂和行动中时,生物味与人文味合二为一,为孩子们打下了生物素养、精神和人文健康的底子。

三、不仅仅拘囿教材,也是拓展延伸

初中生物教学并非一定要拘囿于教材这一“自留地”,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初中生物教学亦然,引领孩子们感知教材以外更多“窸窣”的声响,展现更多“教材以外的影像”,应该成为教师重建生物课堂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视点。

仍然以《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学习为例,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和延伸:

1.既然大家都知道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那么除了课文中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生物进化的例子?可以上网,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请教有关专家。

2.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分析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样的拓展因人而异,既无惯例可依,也无固定模式可循,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生物拓展活动都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孩子们的生物素养和精神“维他命”为前提,以重建初中生物人文生态为前提。比如,学困生可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要敢于“利用”优等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通过“兵教兵”“兵练兵”等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在生物学习中有所拓展,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让孩子们习得技能的基础上,重建这样的人文生态。沉浸在这样生机盎然的人文生态中,孩子们是迷人的,生物学习是迷人的,与此相关的课堂人生也是迷人的。

参考文献:

[1]朱永通.什么是好的教育[J].教师月刊,2015(2):12.

[2]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选择拓展延伸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实施分层作业 人人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