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度学习

2018-01-04陈世勇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建构深度

陈世勇

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学生之间学习效果会有较大差异:有的学得轻松,有的学得太累;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有的喜欢学习,有的讨厌学习。孩子智商并不存在多大差异,为什么学习效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就是“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差别。

这里的“深度学习”不是指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领域,而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

与“深度学习”相辅的是“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并非强调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是针对传统教学过于注重表层的符号教学而提出来的。它基于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彰显课程教学的情感熏陶、思想交流、价值引导功能,即让学生在情境或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生成能力,养成品格,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展?

一、基于情境

教师用现实情境及问题来激活教材知识,在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学生基于情境,抽象还原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原理,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获取信息

知识一般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学习是从获取信息开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现实生活或问题情境中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与达成学习目标相关的辅助信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三、加工信息

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和认知水平不同,即使在同样的学习情境中,或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学生获取的大量基础信息,并不都是自己需要和适用的信息,学生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分辨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然后根据学习目标的需求,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信息变成相应的学科符号和语言,这样的信息才能被提纯转化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建构知识

学习的本质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的信息和认知能力,对信息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思想体系、道德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主动性+帮助,“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是“图式”(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存储”的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知识提取”的过程,只有当知识存储过程像搭积木一样建构知识体系,模块或知识点不是零散独立的,不同模块之间有内在联系,同一模块不同知识点之间也有内在联系,每个模块或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都有其位置编码,这样“提取”就得心应手。

学生突破知识的简单记忆,对学习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非人为联系,实现对概念、技能、意义的认知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结果。

五、知识内化

知识对应“是什么”“授予鱼”,而智慧对应“为什么”“授予渔”。所以,学习不能止于获取知识,而应进一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上课都听懂了,可课后自己独立做作业或考试时就是出错;不会做的题,看下别人做的或是看下标准答案就懂了,可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会出错。这就是典型的“懂而不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找不到解题的途径。所以,学习不是单纯的识记,更注重理解和思維的激活。

六、迁移升华

知识内化为智慧,一般还仅限于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进一步上升到学生总体核心素养?就需要进行迁移,把智慧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层面,就会对天、人、物、我有更加科学的认识,此即为境界的提升。

思维的激活及境界的提升,对人才培养而言,就如卤水之于豆腐,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点睛之笔。

另外,深度学习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教师让出位置给学生的被动主体,被动学习是不可能有深度学习效果的。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建构深度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莲心宝宝有话说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