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澄入唐、回日本及带回茶籽播种均有确切记载
——《中国茶叶的传入与日本茶道的确立》的商榷

2018-01-04竺济法

中国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籽台州茶园

□竺济法

最澄入唐、回日本及带回茶籽播种均有确切记载
——《中国茶叶的传入与日本茶道的确立》的商榷

□竺济法

据唐代《明州牒》等多种牒文、《唐文续拾》《全唐文补编》、日本《传教大师全集》《邻交征书》《日吉社神道秘密记》等中日文献记载,日僧最澄(767~822)入唐、回日本及带回茶籽播种均有确切记载。他于唐贞元廿年(804)八月到达明州(今宁波),翌年五月回日本,是目前确认的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第一人,是海上茶路的开创者。2013年4月23日,由海内外专家、学者在宁波通过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对此作了确认。

赵国栋《中国茶叶的传入与日本茶道的确立》(本刊2016年第6期)一文,通过引述文献,对日本高僧最澄入唐回日本时间及带回茶籽播种,均提出异议。其中引张宏庸1987年台湾茶学文学出版社《茶的历史》之说,认为最澄是802年入唐,数年后才回日本,不知此说何据?又说日僧永忠(743~816)是第一位将中国茶带入日本的。这些说法莫衷一是,混淆了史实,笔者特作此文。

据笔者初步考证,最澄是日本历代来华高僧中,文献记载最多、最全的一位,包括明州、台州颁发给他和弟子往来于明州、台州、越州(治所今绍兴),以及受戒的牒文就有多种,其中多种文物被尊为日本国宝。尤其是日本以中文记载最澄事迹和著作的《传教大师全集》,内容丰富。2009年,笔者曾发表《最澄与日本国宝〈明州牒〉》,2010年收入《茶禅东传宁波缘》,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另有关剑平所作相关论文《最澄送别的茶诗会》,收入2014年《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出版社同上。写作本文,笔者又发现了一些相关文献。

《明州牒》明州部分

一、最澄到达明州

在日本京都的千年古刹比睿山延历寺,保存着最澄当年带去的明州书史(掌管文书的官吏)、台州刺史签发给他的度牒——《明州牒》,又称《传教大师入唐牒》,为日本国宝。

《明州牒》长100厘米,宽35厘米,为明州、台州两府文牒合二为一,系明州书史孙阶颁发的牒文与台州刺史陆淳颁发的回牒。

《明州牒》准确记载了最澄往来明州、台州的史实,其中明州府牒文如下:

唐贞元廿年(804)、廿一年,分别由宁波书史孙阶、台州刺史陆淳为最澄签发的度牒,称为《明州牒》。现为日本国宝

明州牒

日本国求法僧最澄,往天台山巡礼,将金字《妙法莲花经》等:

金字《妙法莲花经》一部(8卷,外标金字),《无量义经》一卷,《观普贤经》一卷(已上十卷,共一函盛封全。最澄称,是日本国春宫永封,未到不许开拆),《屈十大德疏十卷》,本国《大德诤论》两卷,水精念珠十贯,檀龛水天菩萨一躯(高一尺)。

右(注:古文竖排自右至左)得僧最澄状称,总将往天台山供养:供奉僧最澄、沙弥僧义真、从者丹福成。文书钞疏及随身衣物等,总计贰佰余斤。

牒得勾当军将刘承规状称,得日本僧最澄状,欲往天台山巡礼,疾病渐可,今月十五日发,谨具如前者。使君判付司给公验,并下路次县给舡及担送者,准判者谨牒。

贞元廿年九月十二日,史孙阶牒,司户参军孙负

翌年三月,最澄离开台州返回明州时,台州府牒文及刺史陆淳的签批如下:

日本国求法僧最澄,译语僧义真,行者丹福成,担夫四人,经论并天台文书、褒像及随身衣物等。

牒:最澄等今欲去明州,及随身经论等,恐在道不练行由,伏乞公验。处以谨牒。

贞元廿一年二月 日

日本国最澄牒

任为公验 三月一日台州刺史陆淳 印

最澄与弟子义真、行者丹福成、经生真立人4人,是贞元廿年农历七月随第12批遣唐使藤原朝臣葛野縻为首的遣唐使,在海上漂泊54天,八月底到达明州,由于过度疲劳,在明州景福寺、开元寺休整并学法半月后去天台山。《明州牒》明州部分签发落款时间为贞元廿年九月十二日,并记载最澄已经病愈,将于十五日去天台山。据《传教大师全集》等文献记载,他于同月二十六日到达台州。

翌年三月初三,最澄离开台州时,台州府为其举办了送别诗茶会。台州司马吴顗(《唐文续拾》作吴闚,“闚”同“窥”)在《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序》中写道:“三月初吉,遐方景浓,酌新茗以饯行,对春风以送远,上人还国谒奏,知我唐圣君之御宇也。贞元二十年三月巳日,台州司马吴闚序。”这也是史载首次为海外友人举办的诗茶会。台州司马吴顗、临海县令毛涣、天台座主行满等9人均赋诗赠别。

二、最澄回明州去越州

除了上述《明州牒》外,宁波书史孙阶翌年还为最澄及随行弟子义真颁发过另一份牒文。《全唐文补编》录有选自最澄《传教大师全集·显戒论缘起》的另一份《明州牒》,内容为准许最澄去越州龙兴、法华等寺:

准日本国求法僧最澄状,称今欲巡礼求法,往越州龙兴寺并法华寺等。弘法僧最澄、义真、行者丹福成、经生真立人。

牒:得日本国求法僧最澄状,称往台州所求目录之外,所欠一百七十余卷经并疏等,其本今见具足,在越州龙兴寺并法华寺。最澄等自往诸寺,欲得写取,伏乞公验处分者,使君判付司住去牒知,仍具状牒上使者,准判者谨牒。

贞元廿十一年四月六日,史孙阶牒,司户参军孙万宝

当时明州刺史为郑审则。据日本《传教大师将来越州录》(载《大正藏》2160部)、《邻交征书》记载,陆淳、郑审则分别为最澄题写《印记》和跋文,其中郑审则撰写的跋文如下:

孔夫子云:“吾闻西方有圣人焉,其教以清净无为为本,不染不著为妙,其化人也,具足功德,乃为圆明。”最澄阇梨,性禀生知之才,来自礼义之国,万里求法,视险若夷,不惮艰劳,神力保护,南登天台之岭,西泛镜河之水,穷智者之法门,探灌顶之神秘,可谓法门龙象,青莲出池。将此大乘,往传本国,求兹印信,执以为凭。昨者陆台州已与题记,故具所睹,爰申直笔。

大唐贞元廿一年五月十五日,朝议郎使持节明州诸军事守明州刺史上柱国荥阳郑审则书。

明州刺史郑审则《传教大师将来越州录》跋文结尾部分手迹,题于唐贞元廿一年(805)五月十五日。藏日本。

宁波唐以前史料曾有遗失,资料不全,这份书迹佐证了明州刺史郑审则准确在任年代。这也是目前发现的郑审则唯一书法手迹。

陆淳、郑审则另有为最澄及弟子受戒等牒文、印记等,限于篇幅,且与本文无关,不作赘述。

三、日本最早茶园为最澄传茶遗迹

一般认为,中国茶叶传到日本,比实际记载时间更早。据美国威廉·乌克斯(1873~1945)1935年完成的《茶叶全书》记载:“在日本圣德太子时期(593)左右,茶的知识与艺术、佛教以及中国文化同时传入日本。”但作者没有提供出处。唐天宝十二年(753)东渡日本的鉴真(688~763)大师,带去了佛经及诸多物品,应该也会带去茶叶。

而有确切记载的,则在唐贞元廿一年(805),日本高僧最澄(762~822)到浙东台州、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学佛,从明州回国时带去了茶叶、茶籽,这是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

唐代,明州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日本遣唐使,包括遣宋使、高丽使等,主要从明州往来。

据北京大学日语系教授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记载,最澄将带去的浙东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那里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至今,在日吉神社的池上茶园仍矗立着‘日吉茶园之碑’,碑文中有‘此为日本最早茶园’之句,其周围仍分散着几株一人高的茶树。最澄携带茶籽回日本国栽种这一史实,在行丸著于1575~1577年的《日吉社神道秘密记》中有载。其中写道:‘日吉茶园之碑为传教大师最澄所立,其周围有茶2树簇拥,其茶籽是最澄传教大师从唐土带来,归国后播此地,尔后移栽京都、宇治、栂尾等地’。”

今日吉社神立于“日吉神社御茶园”之碑,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彩色插页中,另有“最澄茶园遗迹”之碑。

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茶园,矗立着“日吉神社御茶园”之碑,为最澄茶园遗迹

最澄还将茶文化、饮茶活动带到了日本,曾向第52代天皇嵯峨(786~842)献茶献诗。嵯峨在《和澄上人韵》写有茶句:“羽客亲讲席,山精供茶杯。”

最澄茶园遗迹碑

曾在中国留学30年的高僧永忠,805年与最澄同船回日本。另一位日本高僧空海(774~835)则于806年回日本,两人分别带回茶籽播种,但未留下遗迹,影响均不及最澄。另据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引《日本书纪》记载,永忠向嵯峨天皇献茶,是在他回国十年之后的815年4月,当时嵯峨游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港,路过永忠住持的崇福寺,永忠亲手煎茶献于嵯峨。嵯峨饮后印象深刻,同年6月下令在关西地区种茶,以备每年上贡。

最澄、永忠、空海三位高僧分别将中国茶种带到日本,但茶叶量少,较长时间仅在寺院与皇室之间流行,并未融入社会。400多年后,被誉为日本“茶祖”的荣西,再次从中国引入茶种和茶文化,著作《吃茶养生记》,才使日本茶文化进入中兴时期。

猜你喜欢

茶籽台州茶园
茶园飘香
那年学捡油茶籽
周宁生态茶园
公益活动品牌化,让媒体更有温度——台州晚报举办“新台州人慈善年夜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捡茶籽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茶叶树的留种及种子育苗技术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