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2018-01-03杨彩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皇位继承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东汉14帝的帝位承袭方式。除开国皇帝外,其余13帝,或以嫡长子继位、或以借庶为嫡继位、或以废长立幼继位、或以藩王继位、或以宫廷政变获得皇位。皇位继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了权力争夺的激烈。先皇、皇后及外戚、宦官、权臣等多方势力介入皇权争夺战,大多数皇子成为皇权争夺的牺牲品。

【关键词】 东汉;皇位;继承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确立以后,皇帝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因为皇帝集最高政治、军事、司法、财政和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于一身,使得皇权成为国家最为稀缺的资源。东汉自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到220年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的195年间,除了汉武帝刘秀为开国皇帝外,其余13帝,或以嫡长子继位(2人)、或以借庶为嫡继位(2人)、或以废长立幼继位(2人)、或以藩王继位(4人)、或以宫廷政变获得皇位(3人)。见附表:

附东汉皇位继承世系表

一、嫡长子继承

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 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由正宫皇后所生的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其基本精神为:就嫡不就庶,就长不就幼。这一制度是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也可以把皇位继承人的候选范围降到最低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皇位继承的冲突,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才把它奉为正统的皇位传承制度。但这一正统的皇位继承制,各朝在实践层面上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东汉也不例外。

东汉除光武帝刘秀为创业开国皇帝外,其余十三帝中只有东汉末期汉少帝刘辨皇位的获得,遵循的是皇权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汉冲帝刘炳虽非皇后生,但为先帝独子,还算未破坏嫡长子继承制。

汉少帝刘辨为汉灵帝长子,为何皇后所生。灵帝次子刘协为王美人所生。灵帝本欲立刘协为皇太子以继承大统,但慑于大将军何进的阻挠,直到灵帝去世,都没有立太子。灵帝去世后,在何皇后和何氏的扶持下,14岁的刘辨继承皇位,是为汉少帝。尽管刘辨并非灵帝心目中的王位继承人,而且在灵帝去世后只是以皇子身份而非皇太子身份继承王位,但他符合皇太子的两个基本先天性条件,既为皇后生又为长子,所以刘辨的登基,符合嫡长子继承的传统。

汉冲帝刘炳为汉顺帝独子,为虞美人所生,虽非皇后生,但因梁皇后无后,身为独子的刘炳自然成为嫡长子,出生不到一年,便被立为皇太子。四个月后,顺帝去世。无后的梁皇后,在刘炳继位上,没有像其他无后皇后,设置障碍,刘炳胜利继承皇位,尊梁皇后为皇太后。汉冲帝成为东汉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登上皇位的长子,这一方面要感谢自己独子的身份,也要感谢无后梁皇后的支持。

嫡长子继承制有两个排序原则,皇子母亲的血统具有第一優先权,皇子在诸兄弟中的排位具有第二优先权。汉少帝完全符合第一第二排序原则。梁皇后无后使得第一优先权无效的情况下,第二优先权上升为第一优先权,汉冲帝刘炳依制继承大统。汉少帝汉冲帝为东汉时期最为名正言顺依制获得帝位的两位皇帝,但不幸的是,两位在皇位上的时间均不足一年,一个病死,一个被毒死,天不佑之。

二、借庶为嫡

嫡长子继承制是历朝历代公认的皇权继承模式,但这种模式因自身不可规避的弊端及皇权继承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而一次次遭遇破坏。

皇后无后现象比较普遍,是嫡长子继承制在东汉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之一。东汉王朝十四君,共立15后,因汉献帝被迫禅位曹氏,不存在皇位继承问题,除去其2位皇后外,还有13位。位居影响皇位继承问题核心位置的13位皇后,有10位竟然未生子。无后的皇后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位,往往在其他后宫嫔妃的儿子中,选择自己喜欢或于已有利的一位,收为养子,借庶为嫡,使本与皇权无关的庶子获得了皇位继承权。汉章帝刘炟、汉殇帝刘隆正是通过皇后借庶为嫡而获得了皇位继承权。

汉章帝刘炟为汉明帝第五子,为贾贵人所生。马皇后没有子嗣,在她还是贵人的时候,便收养了刘炟。永平三年(60),马贵人被立为后时,刘炟便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最终继承皇位,是为汉章帝。作为东汉13位无后皇后代表的马皇后,开了借庶幼为嫡长的先河。

汉和帝于元兴元年(105)英年早逝。27岁的和帝去世前尚未立太子,阴皇后和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其他后宫嫔妃倒是生了十来个皇子,但大多夭折,幸存的两位皇子由无名宫女生,和帝驾崩时,他们被寄养在民间。被接回宫的两位皇子,大的刘胜,小的刘隆,均为庶出,不存在嫡庶之别。但从长幼而言,皇位毫无疑问当为刘胜继承。但邓后匆忙将出生才百天的刘隆收为养子,并以8岁的刘胜有痼疾为由,立刘隆为皇太子,即刻即位,是为汉殇帝。

借庶为嫡,由于皇后无后,嫡长子继承制第一优先权无效,而无后皇后在其他庶幼里面挑选一位于己最有利的皇子为养子并加以扶持,又使第二优先权遭到破坏。是故,借庶为嫡,表面上看是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实质上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破坏。

三、废长立幼

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力量。中国古代皇帝,君临天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尤其是历朝的前几任皇帝,本身能力很强,对朝政有着足够的掌控能力,因此,即便是宗法制度或是宗法观念,抑或是公认的传统,根本约束不了他们在选择接班人时的主观随意性。一方面他们在继位之初,遵奉传统,早早立嫡长子为储君,但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废掉皇太子,把皇位继承权转给其他他中意的皇子,这种皇权的继承方式就叫废长立幼。东汉初年,汉明帝、汉和帝均因废长立幼而获封皇太子,并最终登上皇位。

汉明帝为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本无缘皇位。因为光武帝的长子刘疆为郭贵人所生,既为嫡出,又为长子。建武二年(26年)立郭贵人为后,刘疆被立为皇太子。郭后礼节恭俭,有母仪之德,刘疆去就有礼,深得朝野敬重,如果嫡长子刘疆最终能继承大统,那是最完美不过的权力交接。但光武帝刘秀个人的喜好,最终彻底颠覆了嫡长子继承皇权的传统,也改变了两位儿子的命运。建武十七年(41年),郭后被废,阴丽华被立为后。两年后,光武帝以刘疆主动请辞太子为由,将他贬为东海王,立阴后的儿子原东海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刘庄,刘庄即汉明帝。兄弟两的身份来了个大对调,两位皇子随着其母地位的升降而贵贱,而决定他们沉浮的真正推手是其爹光武帝的个人爱好。因偏爱阴丽华而废郭后,继而废太子,光武帝在东汉历史上率先垂范,破坏、动摇嫡长子的地位,在东汉历史上开了废长立幼的恶例。

汉和帝为汉章帝第四子。章帝的长子和次子,为无名宫女所生,无缘皇子位。三子清河孝王庆,为宋贵人生,宋贵人虽非为后,但窦后(78年立)无子,庆便成为章帝嫡长子。宋贵人的祖父和马太后的外婆是兄妹,加之宋贵人俭朴谨慎,对马太后孝顺有加,深得太后怜爱。因此,庆出生第二年(79年),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同年,马太后驾崩,宋贵人和太子庆失去依靠,窦后却深得章帝宠爱。窦后日夜在章帝面前诋毁太子母子,并授意窦氏外戚与内侍们寻找太子过失。在此种情况下章帝终于于建初七年(82),如法炮制爷爷的做法,废太子庆而立四子肇为皇太子,即后来的汉和帝,肇时年只有四岁,为梁贵人所生,此时被窦后收为养子。汉章帝废长立幼,进一步破坏了皇权的嫡长子继承制。

光武帝、汉章帝在立储问题上废长立幼,破坏传统,增强了立储问题的随意性,使各幼子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增大,后宫之间权力的争夺加剧,外戚与宦官介入权力的争夺更为频繁,也给各皇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四、藩王继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东汉历史上,不仅80%的皇后无后,而且近50%的皇帝无后(不含汉献帝及其皇后)。皇帝无后,是对嫡长子继承制最致命的打击。无后的皇帝驾崩后,不得不从外藩诸王子中挑选王位继承人,是为藩王继位。也有皇帝本来有子,但在激烈的王权争夺中,合法皇子的继承权被外藩王子取而代之的情况。

不管是幸运也罢,或者是不幸也罢,在皇权争夺中被从诸藩王的王子中遴选而登上了皇位宝座的,有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汉质帝刘瓒、汉靈帝刘宏。藩王继位成为东汉皇权继承的主要模式。汉章帝共有八子,三位早夭无后,剩下的五子中,刘肇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其余四子均有后代以藩王继承大统。

汉安帝。 被邓后匆忙扶上帝位的汉殇帝刘隆即位时还不满百天,即位不到8个月,便病逝于襁褓之中。在刘隆死后,邓太后宁肯从外藩借个娃娃,也不愿将皇权交到和帝长子刘胜手中。被邓太后选中的,是当年被汉章帝废掉的太子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太后立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邓太后临朝执政。邓太后立汉安帝,开了东汉王朝在先皇有子情况下借外藩子弟继承皇权的先河。

北乡侯。 汉安帝的独子刘保,为宫人李氏所生。阎皇后无子,刘保被立为皇太子。但阎皇后处心积虑残害李氏并陷害太子刘保,汉安帝不顾朝臣的反对,竟然听信阎皇后谗言,废掉独子刘保皇太子地位,贬为济阴王。太子废掉没几年,安帝在仍未添子的情况下去逝,阎皇后无视安帝独子刘保的存在,学邓后从藩王子弟中遴选皇位继承人。被阎皇后选中的是汉章帝另一个儿子济北王刘寿尚未成年的儿子北乡侯刘懿。遗憾的是,刘懿被阎皇后扶上皇位只有短短七个月,便和汉殇帝一样病逝于本不该有的皇位上。刘懿死后被以诸侯王的礼仪下葬,许多史家甚至不将其列入东汉帝位世系。刘懿稀里糊涂地当了一回不被史家承认的皇帝,还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真是一种悲哀。

汉质帝。汉冲帝刘炳为东汉历史第三个短命皇帝。他不到2岁即位,即位不到5个月便病逝。刘炳年幼去逝,梁太后及梁氏在诸藩王中选中了汉章帝长子刘伉的8岁曾孙刘瓒,继承王位,是为汉质帝,梁太后临朝执政。汉质帝虽然年幼,但思维敏捷,颇有主见,扶持他登上皇位的梁氏眼见这个小皇帝难以控制,便起了歹念,汉质帝成为又一个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被梁氏下毒送命。

汉灵帝。汉桓帝36岁去世时,膝下无子。窦后及外戚家族挑选章帝六子河间王刘开的曾孙12岁刘宏,继承帝位,是为汉灵帝,窦太后临朝执政。

和帝后,屡屡出现的藩王继位,加剧了东汉中后期皇权的频繁更迭,4位继承大统的藩王,有2位连龙椅都未暖热,便命丧黄泉。

五、宫廷政变

在皇权争夺中,最为惨烈的便是宫廷政变。不同政治势力之间明争暗斗,相互博弈,最后通过发动政变,以血的代价铲除反对派,完成皇权的过渡和交接。汉顺帝、汉桓帝、汉献帝都是在宫廷政变中被支持者扶上皇位的。

汉顺帝。在北乡侯病危时,阎太后的兄弟即谋划新的王位继承人,他们依然如故地撇开刘保,在济北王和河间王诸王子中物色新的人选。北乡侯去逝后,被征选的王子尚未到京,宦官孙程联合众力量,发动宫廷政变,立废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孙程发动宫廷政变,软禁阎后,夺回了刘保的帝位,也拉开了东汉中后期宦官与外戚夺权的序幕。

汉桓帝。汉质帝即位后,梁太后继续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朝政实际由其哥哥梁冀把持。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为所欲为,专横跋扈,引起一些朝臣的抵制,连8岁的小皇帝刘缵也看不过眼,称冀为“跋扈将军”。涉事不深的小皇帝这一句经典评价,惹怒了将自己扶上皇位的梁冀,更是招来了杀身之祸。梁冀命人给刘缵下毒,消灭这个不听话的小皇帝,并迎立汉章帝六子河间王刘开的孙子,十五岁的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

汉献帝。汉少帝刘辩继承皇位,符合皇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当为名正又言顺,但辩非灵帝中意的王位接班人。汉灵帝临终前托孤次子刘协给信任的宦官蹇硕,刘辩的皇位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将刘辩扶上皇位,并把持朝政的何进为了铲除这一威胁,先下手为强,杀死蹇硕,而宦官张让、段珪又联合反过来杀死何进,宦官与外戚的权力争夺进入白热化,袁绍、董卓先后在政变中也参与进来。董卓率军入洛阳,控制局势,废刘辩为弘农王,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没过多久刘辩被董卓鸩杀,时年十五。在政变中登上皇位的汉献帝,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经过了长达31年颠沛流离被挟持的傀儡统治后,最终在政变中被曹丕逼下了皇位,结束了东汉统治。

先皇力量的强弱和喜好、皇后的废立及外戚力量的强弱、宦官的参与、权臣的操纵等因素决定了皇权继承的不同交接模式,其根本原因是各方力量对皇权这一稀缺资源的争夺。这种争夺,从后宫争宠的皇家家庭纷争,到外戚与宦官的官场较量,最终演化为权臣和地方军阀势力介入,以致东汉末年刀兵不断,群雄割据,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家政权最终被曹氏篡夺。东汉初年,皇权的继承,虽然掺杂着嫡庶和长幼问题,但主要由先皇主导。和帝之后,外戚和宦官在皇位继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东汉末年,权臣和军阀挟持皇帝,皇权旁落。东汉末帝大权旁落,葬送了秦汉的一统局面,国家此后陷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中。而权力游戏中的皇子或藩王,大多数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各方实力派争权夺利的工具,并往往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作者简介】

杨彩娟,女,陕西岐山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史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皇位继承
从辽代皇位继承制度看契丹族的汉化
略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何不食肉糜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浅析明代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