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34例临床观察

2018-01-03付菊花王保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眩晕

付菊花+王保申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门诊收治6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化痰清眩汤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3.3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化痰清眩汤剂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眩晕程度及发作次数,用药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眩晕;化痰清眩汤;活血化痰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025-02

眩晕属于内科常见疾病,多作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状,如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明显影响。祖国医学认为[1],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乃是“痰饮”,病机在于“虚”,多呈肝脾肾虚表现,因此治疗当以化痰去瘀、益肝健脾为主。故本院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以利肝脾,祛痰化瘀中药自拟的化痰清眩汤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门诊收治6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62.53±3.54)岁,病程15~80 d,平均病程(45.63±5.89)d。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62.38±3.63)岁,病程15~80 d,平均病程(46.08±5.77)d。2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选患者病情明确,符合《眩晕症的中医分证论治分析》[2]中相关诊断标准: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患者视物旋转,且合并头晕、目眩、恶心、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周身乏困,纳呆,脉滑或缓泻,舌苔白腻。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合并精神类、造血系统、器质性病变等严重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及其他脑部严重疾病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10 mg,每天1次,睡前顿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上述服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化痰清眩汤,处方:清半夏、生白术各20 g,天麻10 g,云苓、泽泻、川芎、砂仁、茯苓、远志、白芷各15 g,菊花、石菖蒲、当归各10 g,干姜、甘草各6 g,水煎取汁400 mL为1剂,分早晚服用。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临床疗效。②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参照《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分析》[3]对2组患者眩晕程度进行评分,共16分,其中眩晕程度8分,眩晕发作频率4分,疾病发作持续时间4分,分数越低恢复越好,做好详细记录。③比較2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超过9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在30%~90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低于30%,或病情加重。

1.6数据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病机在于“上虚则眩”,虚症以脾、肝为主,同时伴有痰瘀等实证,本虚标实[5]。即脾失健运、肝阴不足以及痰滞血瘀,引起脑腑失养,导致眩晕。包括情志内伤、恼怒过度引起肝阳上亢,或饮食不良,造成脾胃虚弱,酗酒肥甘伤及肝脾,以及头部外伤造成气滞血瘀,都可引发眩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需采用祛痰化瘀、健脾利肝的中药合理配伍对症入药。本次所采用自制中药方剂化痰清眩汤,其中半夏化痰祛湿,泽泻利水渗湿,远志祛湿化痰[4]。当归补血活血,通五脏,补肝脾[5],天麻熄风止眩,白术则能够扶正固本,诸味药材配合,能够有效发挥益肝健脾、化痰清眩之疗效,从而使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有效化解。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高血脂是造成眩晕的重要危险因素[6],而方中的半夏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能够对高血脂症的形成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并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7]。茯苓的提取物—茯苓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脂,并强化机体免疫能力。茯苓中有效成分还能对抗部分肿瘤因子,效果显著[8]。而甘草中所含有的甘草酸能够有效对抗动脉硬化,从而避免其形成,有效降低血脂。此外,方中菊花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质,能够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同时抗菌效果显著,并可有效扩张血管功能,充分降低血脂[9]。可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抑制,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李涛.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0):16-18.

[2]孙玉琢.眩晕症的中医分证论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3):155-157.

[3]张玉亭.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01.

[4]周拥军.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39.

[5]吴利平.化痰祛瘀方治疗眩晕45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32-33.

[6]姚军强.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J].中医研究,2013,26(2):3-5.

[7]刘旭辉,冯亚群,郑常龙.老年人眩晕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95-896.

[8]游昕,熊大国,郭志斌,等.茯苓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2):106-109.

[9]苏浬,王京辉,郭洪祝,等.中药菊花基原特征成分的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6,36(01):59-67.

(收稿日期:2017-09-06)

猜你喜欢

眩晕
耳鼻喉科门诊100例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60岁以上老年眩晕临床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迷失与眩晕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