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兰女王的昂贵账单:80金币买一瓶茶

2018-01-02王锡伦

世界文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下午茶饮茶茶叶

王锡伦

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这是一份令人震惊的账单,来自距今336年前的1682年。那一年的某一天,荷兰的玛丽女王花80个金币和6个碎币买了“一瓶一磅重的茶叶”。

这份高价账单,记录的是欧洲人最初接触中国茶叶时,茶叶被当作奢侈品的历史事实。

不仅是在荷兰,在英国兴起饮茶文化的最初50年(1658—1700),茶叶的价格也相当昂贵,通常是每磅16—50先令之间。1英镑等于20先令,当时一个仆人一年的工资约为6英镑,最多只够买7.5磅(不到3.5千克)的茶叶。1660年的一篇文章说,当时的茶叶每磅达到120先令。到了18世纪初,价格相对理性一些,红茶价格在16—30先令之间,绿茶的价格为14—20先令。到了1800年,茶叶的平均价格约为100年前的一半。

持续了3个多世纪的茶叶贸易,把数量巨大的中国茶叶运抵欧洲,茶叶从东方的中国转运销售到西方欧洲各国,中间有着巨大的利润差,这就为那些从事这种远程贸易的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其他商人创造了巨大利润,积累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正如法国历史学家、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所说的那样,成为资本主义“自己的家”,为以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从事这种远程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国有巨量的货源,二是欧洲各国有广泛而巨量的市场需求,即茶叶要成为欧洲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消费需求。近代西方大规模的茶叶贸易,是以在欧洲人中普遍流行饮茶为基础的。饮茶,不仅仅是消费一种饮料,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普遍流行的民间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西方大规模的茶叶贸易,正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渠道。

在欧洲,大约是在17世纪初,首先是荷兰人充分认识到茶叶的好处,成为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荷兰女王那份高价账单,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

茶叶在欧洲最初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当作药物放在药店出售的。药师会在茶叶中加上珍贵药材,还有糖、姜、香料等,制成成药。茶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如1684年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的价格高达80 荷盾,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饮茶的荷兰人主要是来往东方的商人、水手及达官贵人。到17世纪后半期,茶叶已经成为荷兰食品杂货店中的商品,而且不论有钱人或是贫穷人,都可以随时买得到,也买得起,因而流行开来。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将此当作一种高尚的消遣。

荷兰开始流行饮茶之后不久,这种饮品就传到了邻国。在最初的150年间,茶叶被视为一种极为稀缺和昂贵的奢饰品,饮茶成为高官贵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650年代,当时法国宫廷的首席大臣马扎林主教率先开始饮茶,据说他是为了想让自己免受痛风之苦。路易十四从1665年开始喝茶,他也以为喝茶有助于治疗痛风,更有趣的是,他听说喝茶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从来不曾罹患心脏病。路易十四时代的史学家、法国书简作家的代表人物德·塞维涅夫人编辑了一份《茶的缪斯》月刊,她在作品中也经常提到喝茶。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评论说,中国茶叶在巴黎的受欢迎程度,就好比西班牙人对巧克力的热衷。18世纪中期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收录了谢瓦利埃·德·若古写的一篇题为《茶》的文章,其中介绍了茶叶种植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和日本人种植茶叶的方法,讨论了如何饮茶及饮茶对人保健的功效。若古指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认为茶叶具有惊人的疗效,常饮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减轻各种病痛。他认为,如果茶确实能带来益处的话,主要应该归功于热水,茶水中溶解的物质起到了稀释淋巴液的作用,如果淋巴液太浓就会出汗;另一方面,饮茶过量易刺激神经并使人亢奋。因此,最好把茶当作药物而不是令人愉悦的饮料。若古还提到茶能使人上瘾,每年欧洲茶叶消耗1000万磅的事实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英国流行饮茶与查理二世国王的凯瑟琳王妃有很大关系。凯瑟琳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1662年,她嫁给了查理二世。在她带来的嫁妆中,有一箱茶叶。她使饮茶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在宫廷里举行茶会,不久饮茶习惯又从宫廷传播到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在凯瑟琳成为皇后的第二年,诗人埃德索·沃勒为她写了一首祝寿诗:

维纳斯的香桃木和太阳神的月桂树,/都无法与王后赞颂的茶叶媲美;/我们由衷地感谢那个勇敢的民族,/因为它给予了我们一位尊贵的王后,/和一种最美妙的仙草,/并为我们指出了通向繁荣的道路。

17世纪后期以后,饮茶习俗已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普遍流行,成为英国上层贵族和文人学子们的雅好。安妮女王也爱饮茶,诗人蒲伯说,女王陛下常在肯辛顿宫园内闲坐饮茶。蒙塔古夫人是当时社交界贵妇名媛中的首要人物,她说,因为饮茶,社交活动更有生气了;年老的变得年轻,年轻的更加年轻。蒙塔古夫人写信给她的亲戚,请她们给她购买两磅上好的走私茶,带到伦敦来。像艾迪生和斯蒂尔这些沉湎于饮茶的才子们时常流连于茶馆之中。艾迪生曾在他主办的《旁观者》报上撰文说,时髦女子在上午10—11点之间要喝一杯武夷山茶,到了晚上10—11点之间,又坐在茶桌旁了。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说,老茶客能分辨各种名茶;如果有两种茶叶合在一起,他在品尝时也能分辨。18世纪的一位牧师写道:“感谢上帝赐我茶叶,若无茶叶,世界不知将若何!余生逢此有茶叶时代,深以为荣也。”

1770年,桂冠诗人纳厄姆·泰特赋诗《饮茶颂》,赞美茶叶的流行:

茶,消散了我的愁苦,/它,使欢乐调剂了严肃,/这饮料给我们带来多少幸福,/它增加了我们的智慧和愉快的欢呼。

到了19世纪初,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也热情地说到中国的茶:

我竟然/感伤起来,这都怪中国的绿茶,/那泪之仙女!/她比女巫卡珊德拉/还灵验得多,/因此只要我喝它/三杯纯汁,/我的心就易于兴叹,/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18世纪以后,茶叶走进英国的任何家庭,饮茶成为英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种生活习惯。18世纪20年代,弗里德里克·莫顿·伊登为写一本名为《穷人的状况》的书而对英国各地开展了实地调查,他详细记录了全国各地穷人的饮食状况。从他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很多穷人都定期购买茶叶和食糖。一个典型的体力劳动者和他的家人每星期要购买2盎司茶叶,再加上购买用于加入茶中的食糖,这两项费用占了其家庭收入的5%―10%。相比之下,肉的支出為12%,啤酒的支出仅为2. 5%,茶叶同面包、奶酪一起构成了日常饮食的核心部分。对收入极其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

到了18世纪末,饮茶已经成为英国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戴维斯在《农工状况考察》(1795)中说“: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麦芽酒昂贵,牛奶又喝不起,唯一能为他们软化干面包得以下咽的就是茶……茶不是造成贫穷的原因,而是贫穷的结果。”

据《英国饮食500年》一书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塞克斯郡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据英国学者的统计,1801—1803年,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年消费茶叶2磅。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的饮食状况,其中谈到他们的饮茶习惯:“一般都喝点淡茶,茶里面有时放一点糖、牛奶或烧酒。在英国甚至在爱尔兰,茶被看作一种极其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饮料,就像咖啡之于德国一样。喝不起茶的,总是极端贫苦的人家。”

由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工厂工作的产业工人成为劳动力主力。当时,矿物能源和机器的作用远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工人的体力劳动在工厂或矿山生产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工作极为繁重。只有让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提高产量,保证安全。这时就需要一种提神解乏、价廉物美的食品——茶叶加面包恰恰符合这一需要。所以,当时英国工厂都有短暂的下午茶时间,工人们利用下午茶时间返回家中,喝一点热茶,吃一点母亲或妻子做的面点,然后再返回工厂做工。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威廉逊就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中国茶叶的适时到来,正好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并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人类学家悉尼·明茨指出:“英国工人饮用热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变以及经济与社会基础的重建。”在他看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的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转变,其中茶叶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茶叶,已然的历史进程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麦克法兰指出,“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它的重要性犹如非人力机械时代的蒸汽机”。他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茶叶,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化就不会出现。如果没有茶叶常规供应,英国企业将会倒闭”。

不仅如此,茶叶对于提高和改变人的身体素质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指出,在17—18世纪生活和医疗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英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因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减少,与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学者研究指出,饮茶的普及还使英国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甚至改变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英国人在知道饮茶之前,少数上层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饮料,多数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而经常饮用这些带酒精的饮料,使许多男人养成了一种好斗的性格,举止粗鲁。习惯饮茶之后,英国人的性格气质逐渐从好战、寻衅转变为较为温和及较少的暴力倾向,养成了“彬彬君子之风”,即“绅士风度”。饮茶还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原来中上等人家早餐较为丰盛,要吃很多的肉和啤酒,而今变为吃少量的肉,伴之以面包、糕点和热饮,尤其是茶;以前晚餐较早,而今加入了富有诗意和民族特色的“下午茶”(下午4时左右吃些点心、喝杯茶),晚饭一般推迟到了七八点钟。

品茶也成为当时人们待客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发展出茶会这种社交形式。19世纪中叶,有一位名叫安娜·玛丽亚的女伯爵,每天下午她都会差遣女仆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她觉得这种感觉真好,便邀请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是英国中产阶级崛起的时期,他们想通过模仿上层社会的活动来显示自己的富有,所以中产阶级的女士像贵族一样用下午茶。下午茶成为完美的午后娱乐活动。维多利亚女王也很喜欢下午茶。英国贵族赋予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是英国人招待朋友开办沙龙的最佳形式。特别是对于女士来说,更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每天的这段时间里,她们可以打探各种消息和小道传闻,互相展示新款帽子和连衣裙,同时出现了专门为参加下午茶活动而设计的“茶礼服”,茶礼服不仅仅舒适,还兼顾高雅和从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奢华的服装。

下午茶的发展也受到了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以严谨的礼仪要求著称的英国,下午茶逐渐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礼节要求与习惯,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其专著《绿金:茶叶帝国》中指出,英国下午茶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日本茶道的仪式,并成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对茶叶的礼赞怎么高也不过分,甚至可以说:“茶叶改变了一切。”

猜你喜欢

下午茶饮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下午茶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四季饮茶与健康
英式下午茶
便携式茶叶
月下饮茶
来喝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