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词汇色彩义发展演变案例考察

2018-01-02宫枷茹华树君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用例书面语语体

宫枷茹+华树君

【摘 要】 本文就清末感情色彩义的发展,语体色彩义的变化,地域色彩义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案例考察分析,认为清末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发生色彩义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个方面,其中语体色彩义的演变更为突出;同时还有部分具有地方色彩义的词汇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仍在继续使用,其中有的得到了完整的传承。

【关键词】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地域色彩;演变

词的色彩义是理性义之外的附属义,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1]学术界常说的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形象色彩等。通过考察发现,一些清末词汇的感情色彩义和语体色彩义变化相对较为突出,而且二者所占的比例也有不同,另外具有地域色彩的词汇在传承中有的也有所发展,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考察分析。

一、感性色彩义的变化

从搜集到的词汇来看,感情色彩义发生变化的词汇数量十分有限,且多为由中性或褒义变为贬义的词语。如:

安插

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老残游记》二回)

我便对蔡嫂道:“ 我办这件事时,正愁着找了出来,没有地方安插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十四回)

从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安插”表示的是“把人员等安置、安排在某一位置”之义,是一个中性词。但在现代汉语中用来指人时,多指通过不正当关系或为某种见不得人的目的使某人处于某一位置,含有贬义。如:吉林省浑江市砟子镇副镇长刘俊平,利用职权向“知青针织厂”安插亲属、勒索财物,导致该厂下马,使已经得到安置的青年再次待业。(《中国青年报》1981.10.17)这里的“安插”就是指利用职权使不该在某一位置的人处于该位置上,含有贬义色彩。另如:

勾当

人瑞道:“别忙,别忙,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有吃好,让我吃两口烟,提提神,告诉你。”(《老残游记》十五回)

这里的“勾当”是“事情”之义,是中性词。清末其他文献中同样有很多类似用法,如:这邓、褚翁婿他一向都熟识的,便问那跑堂儿的道:“今日庄上有什么勾当,这等热闹?”(《儿女英雄传》二十一回)而在现代汉语中“勾当”常指坏的事情。如:可惜人的眼睛透不过高墙,不知道那院里正在干些什么勾当。(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三章)可见“勾当”作为中性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用了,现在该词所出现的场合基本都表示贬义色彩。

二、语体色彩义的变化

我们常说的语体色彩主要是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两大类。考察发现,在清末词汇中,发生语体色彩义改变的词语数量要多于发生感情色彩义改变的词语数量,主要是由口语向书面语的演变。如:

舛错

老残恭敬领悟,恐有舛错,又请问如何用法。(《老残游记》二十回)

上例中的“舛错”是“差错、不正确”义。清末其他文献中也可见同义用法用例,如:

赵爷在地下听准是安乐侯,再无舛错,一咕噜爬起身来,先照着说话的劈面一掌,喊道:“我们反了天了!我们竟等着反了天的人呢!”(《三侠五义》十四回)。

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中如“引文舛错”等,出现频率不高。另如:

诘问

话说申子平正在凝思: 此女子举止大方, 不类乡人, 况其父在何处退值?正欲诘问,只见外面帘子动处,中年汉子已端进一盘饭来,那女子道:“就搁在这西屋炕桌上罢。”(《老残游记》九回)

说是个穷候补, 何以又有两房姬妾之多? 心下十分疑惑, 不便诘问, 只拿些闲话, 和他胡乱谈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十七回)

例中的“诘问”在现代汉语中只能用在书面语中,如:这一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不厌其细地反复诘问,用皴染笔法刻画了这一家人各自的心理和性格,增添了无限机趣,观众不觉其繁,反而從中得到艺术享受的满足。[2]而“诘问”在例中的用法义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被“追问”一词所替代。再如:

造次

焦智说:“且慢,这石铸既盗玉马,必是有名的英雄,你我不可造次,如遇到机会,再治他不迟。”(《彭公案》一三二回)

老残听了,点点头,说:“此人切不可造次动手。案情太太,他断不肯轻易承认。只王二一个证据,镇不住他。”(《老残游记》十九回)

及至见过几面,才晓得统领并不是这样的人,戴大理的话有点不确, 须得见机行事,幸亏没有造次。(《官场现形记》十三回)

上例中的“造次”是鲁莽、轻率的意思,“鲁莽、轻率”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经代替了“造次”的应用,“造次”现在只用作书面语。

类似的词语还有:阶级、叟、方外、饥馑、孟浪、停匀、造次、挈、延、惬、秉、系、嗌、科等。

三、地域色彩义的传承与发展

除了以上两种色彩义的变化外,清末还有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词汇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方言里,如:

不作兴

你道我不懂规矩,难道他们那班戴顶子、穿靴子的人,就不作兴有不规矩的事吗?(《官场现形记》六十回)

若沦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着的呢。(《老残游记》七回)

上例中的“不作兴”的意思是“不应该、不应当、不可以”之义,该词现在仍然在江淮地区使用。如:“不作兴再往后面去去”(曲艺《皮九辣子》)。但是该词的另一个义项似乎在如今基本不用了,即表示“不流行”义,但在清末可见到用例,如:梅飏仁道:“可是一样,外国人不作兴磕头的,就是你朝他磕头,他也不还礼的。所以我们到了船上,无论他是多大的官,你也只要同他拉手就好了。”(《官场现形记》五十五回)这里的“不作兴”就是表示“不流行”义,但我们在现代汉语语料中暂未找到该用法用例,因此推断该义项的用法基本消失或用例甚少。另如:

清爽

圣人只用‘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两句,把这南革诸公的小像直画出来,比那照像照的还要清爽。(《老残游记》十一回)

那胜姑幽秀俊悄,眉目清爽。(《老残游记》十回)

上两例中,第一例中的“清爽”是“清楚、明白”义,现代汉语中做该义用的主要在江淮官话和吴语中,如“把问题弄清爽”(360百科);第二个用例中“清爽”的意思应该是“漂亮”之义,现在该用法主要保留在西南官话中,如“长得蛮清爽”(《汉语方言大词典》)。类似的词语还有:物事、掮、铺陈、腌臜等。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清末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发生色彩义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个方面,其中语体色彩义的演变更为突出;同时还有部分具有地方色彩义的词汇在现代汉语的方言中仍在继续使用,其中有的得到了完整的传承,有些则在使用中也发生的变化。本文只是就色彩义发展的一些现象做了案例考察,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针对清末词汇色彩义的发展演变问题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统计研究和解释说明。

【注 释】

[1] 王振江.巧用心思让新闻报道“眼睛”更闪亮—以《驻马店日报》新闻标题制作为例,中国地市报人,2014-06-10.

[2] 文中未标注出处的用例均来自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参考文献】

[1] 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四版[M].陕西师范大学版,2004.

[2] 刘鹗.老残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许宝华 宫田一郎(日)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http://www.aihanyu.org/cncorpus/index.aspx.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

宫枷茹,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

华树君,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例书面语语体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资费拨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用例规约在课程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使用用例建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