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底蕴

2018-01-01韩志宏李俊

中州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辩证法唯物史观新时代

韩志宏 李俊

摘 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在继承党以往的统一战线重要理论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各领域提出许多新理论、新政策、新方针,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该思想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以人民为主体的观点,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联系、系统与局部相协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为科学认识统一战线和全面做好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方法指引和实践遵循,使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也体现、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战线思想;唯物史观;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8)09-0018-06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① 新時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社会业已呈现的阶层分化、思想多元、诉求增强、矛盾凸显等显著特征和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对统一战线提出诸多新理论、新论断、新要求,标志着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从哲学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统战思想的哲学内涵和时代精髓,自觉提高执行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对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的新认识体现了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现实和历史之间必然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人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来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来创造。”  ② 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和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统一战线均发挥了法宝作用。党对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科学认识,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在主动继承和充分肯定统一战线历史法宝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对统一战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法宝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来观照“五大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高度概括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报告提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③ 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就是通过团结和调动一切力量,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④ 该论述既是对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法宝地位和作用的客观历史总结和高度充分肯定,又是对其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发挥法宝作用的满怀信心。

为积极应对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所面临内外形势、所肩负使命任务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党中央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再次强调其新形势下的法宝作用。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力量问题,是党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法宝的深层原因。  ⑤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⑥ 该论述既对以往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法宝认识进行了科学总结与高度凝练,又对新时代其法宝作用的发挥做出了战略部署;既理清了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脉络,又凸显了统一战线的时代特色。其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对党以往有关认识的全面总结与概括,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则是关于统一战线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特征与重要内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提出体现了 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它肯定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及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与活的灵魂。它要求人们通过实践客观地去认识和检验事物的发展规律。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就是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一致性与多样性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发展规律,遵循实事求是思想的生动体现。一致性与多样性是一对辩证概念,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发展的哲学范畴。一致性,是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一定基础上具有的共性;多样性,则是指共同利益群体之间天然存在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既有一致性又有多样性,统一战线才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所以,统一战线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矛盾统一体。  ⑦ 做好统战工作,既要在增进一致性方面下功夫,又要正确认识并尊重、引导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求同尊异、求同化异的原则,激发统一战线内部各成员致力于共同事业的活力、助力和合力。

在新时代,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党外人士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多样性则体现在在我国经济所有制、阶层利益、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近年来,党内部分同志对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认识不到位,过度强调和一味追求一致性,而忽视了其愈发呈现多样性的客观实际,给统战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有鉴于此,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方法,紧密结合我国当代发展实际,对社会主义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极为重视,逐步将其上升到统战工作方针的高度。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  ⑧ 在此,他把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加以定位,明确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统战工作。要在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全力寻求多样性之间的一致性。在党中央随后颁发的《条例》中,进一步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⑨ 。这是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正式将其提高到统战工作方针的高度。

统战工作方针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我国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社会阶层更加多样,新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和政治利益诉求逐步扩大;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其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如果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等客观事实不予重视,就会带来诸多问题,从而妨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与巩固。因此,将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确定为统战工作方针,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新思考、新回应,体现了统一战线发展规律和统一战线工作规律,也体现了对统战工作方针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

三、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体现了 以人民为主体的观点

以人民为主体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新时代,党中央在全党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是落实人民主体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亦是如此。

因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追求,统一战线的传统范围已经不能很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主体的观点,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在更广范围内增强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于是,党中央及时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局面。《条例》指出,当前统一战线的性质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⑩ 。该条例关于统一战线范围的新表述、新定位,是在承继党中央对其以往“四者联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使其包容性更强,联系范围更广,时代使命更明确,体现了党中央所提“中国梦”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公约数的思想,展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观点。至此,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以人民为主体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

四、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建立体现了 唯物辩证法系统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内每种力量都發挥了作用,却都不是决定力量。各种力量生成的“合力”,导致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各种物体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世界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1) 。列宁也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僵化。”  (12) 习近平强调:“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  (13) 这要求我们将世界视为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长期以来,个别地方党委存在片面认识,只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统战工作;有的领导干部存在“做统战工作出不了大成绩,不做统战工作出不了大问题”的错误思想,导致有关方面各自为战,未形成统战工作合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系统作用的发挥远胜于系统内部各自的单打独斗。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提出,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针对上述严峻形势而将统战工作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14) 可知,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建立,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分工协作的统战大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主体:党委、统战部、有关方面。其职责分别明确为:领导、协调、各负其责。大统战工作格局理念的提出,就是唯物辩证法系统观的生动体现,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

党中央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做好大统战工作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党委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邓小平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但一些地方党委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重视和执行,而当下现实又迫切需要党委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为此,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统战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做好的分内事、必须种好的责任田,统一战线无小事;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宣传工作计划,以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二是统战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习近平指出,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统战部是党委统战工作的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具体执行机构、督促检查机构,担负着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重要职能。因此,统战部要同其他有关方面加强联系,重点发挥好综合协调、增进团结作用。三是各统战有关方面既要履行本职、各司其职,也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做好统战工作的合力。近年来,统战系统有关方面缺乏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只顾做好各自工作,形成了“自扫门前雪”的工作局面,这种做法不符合统战规定,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各统战有关方面如人民政协、台办、工商联、宗教局、民委、港澳办、侨办等,要认真履行职责,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其他统战方面力量的沟通配合,以实际行动推进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

五、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创新体现了 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正确区分和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坚持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党中央灵活运用上述思想,指出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影响统战工作成效。因此,党中央指出要加强统战工作对象的重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重点论”的思想。

第一,民主党派的性质、职能不断完善。我国民主党派独具中国特色,它既是合作党又是参政党,而不是西方所谓的在野党或反对党。党中央根据民主党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性质、职能等进行完善。一是将民主党派最新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2013年2月6日,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首次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政治力量”和“政治联盟”的旧认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认识更加准确,并从政党关系、政党地位和政党性质三个角度加以阐释,解决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存在、发展和建设的合法性问题。  (16) 党中央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唯物辩证法“重点论”在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上的体现。二是民主党派的职能得到完善。一直以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基本职能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条例》明确将其充实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并对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职的内容、程序、形式等加以规范。

第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党外知识分子有其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要因势利导来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要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17) “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8) ,把党外知识分子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二是要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法。要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法,学会同他们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  (19) 。上述论述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又表明了遵循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规律的唯物史观,为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三,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进嵌入式管理,用“导”的方式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拥有众多信教群众的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十分重要。”  (20) 党的民族和宗教统战工作思想,遵循了民族、宗教的客观发展规律,抓住了工作重点。一方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重点。在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在社区,要构建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公民和汉族公民交往交流交融;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界人士和干部,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放在重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尊重宗教自身的形成、发展规律,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种类多、信众数量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影响力强,宗教界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关键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有力、有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支持我国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第四,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要求上层建筑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影响力、政治诉求越来越强,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就愈发重要。一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不仅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國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划出来,“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21) ,引导他们合法诚信经营、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二是建立新型政商关系。党中央强调,党政领导干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能勾肩搭背、搞权钱(色)交易,而要“按照‘亲、‘清原则,打造新型政商关系”  (22) 。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既要亲自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立亲近、亲密的工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要时刻保持清醒、清白和清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洁身自好、依法办企、光明正大搞经营。  (23) 可见,对“亲”“清”关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第五,重新界定新的社会阶层范围,留学人员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党中央尊重社会阶层发展规律,对新的社会阶层及时进行了调整。新的社会阶层内涵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些人员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的社会群体,要引导他们为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党中央强调,要与新媒体从业人员中的代表性人士保持经常联系,加强线上线下沟通互动,引导其发挥净化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旋律等作用。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要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第六,倡导“两岸一家亲”理念,主动做好争取人心工作。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各有特点,要根据各自的发展规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港澳工作,“关键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切实尊重和维护基本法权威”  (24) 。对台问题,党中央强调,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基础,以“两岸一家亲”为理念,以争取人心为重点,全面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政策,是新形势下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创造性发展。“希望本着两岸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25)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原则  (26) ,发展两岸关系。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关于侨务工作,鼓励广大海外侨胞努力为促进祖国发展、促进中国人民同当地人民的友谊搭线架桥、增添助力。总之,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关键在于争取人心,调动和发挥其爱国热情。

总之,针对统战工作,新一届党中央既注重“合力论”又把握“重点论”。对统战工作各领域,党中央要求以党外代表人士为抓手,按照统战工作规律和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对其加强培养和科学运用,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这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辩证法的当然体现。

六、独具特点和优势的我国政党制度体现了 唯物辩证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共同形成了事物的普遍性。就我国的政党制度而言,它具有世界政党制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与中国国情高度契合,内生于中国历史文化、革命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优势。事实证明,我国的政党制度适合國情,对国家以及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党中央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更好体现其效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尤其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由于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协商主要体现为政党协商,所以,加强政党协商建设,主要应抓好内容形式设置和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及独到优势,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关于协商民主特别是政党协商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多个文件,为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协商对凝聚共识、优化决策起到作用。要从制度上保障和完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探索有效形式。”  (27) 这是从健全机制、增加平台、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政党协商从单纯的政治理念和单一的政治实践逐步向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发展,使我国政党制度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道路,充分体现了该制度的中国特点与国际比较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在政党制度上的科学运用。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页。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9月22日。

⑤参见杨卫敏:《习近平总书记统一战线重要思想论纲》,《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⑥⑨⑩《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华文出版社,2015年,第1页。

⑦参见李俊:《党的统一战线和谐发展的理论价值》,《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⑧(14)(17)(21)(27)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

(11)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7页。

(1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3页。

(13)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420页。

(15)张烁:《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人民日报》2013年2月8日。

(16)参见孙瑞华:《再论民主党派的性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9)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

(20)(2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8、175页。

(23)参见《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3月5日。

(24)(25)(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26、23、234页。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CPC′s United Front Thought in the New Era

Han Zhihong   Li Jun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closely combined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urgent need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nter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rich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previous united fron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united front and various fields of united front work. Many new theories, new policies and new guidelines have formed the party′s united front thought in the new era. The thought firmly establishes the point of view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adheres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viewpoints and the key theory, the coordination of systems and parts, and the unity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It has provid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e fo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ed front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so that the CPC′s united front ideology in the new era has a profound Marxist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embodies, innovates and develops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new age;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united front though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ialectics

猜你喜欢

辩证法唯物史观新时代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