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点与路径

2017-12-28程颜

成人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基点

【摘要】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培养高校外语类优质师资力量及推动外语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英语教师应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依据灵活开放的外语学科专业特点,以“国际化、制度化、体系化和创新化”为发展基点,以“专业化、信息化和合作化”为发展路径,推动自身综合性素养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基点;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2007903

【收稿日期】20170330

【基金项目】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编号为16YYB08

【作者简介】程颜(1971—),女,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ESP课程研究、中医翻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入后5年的关键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及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水平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让语言为“一带一路”构想铺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国家政策,探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化路径和体系化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内形势

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来推进“一带一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因此,作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及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1]

面对时代的挑战,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在方法论上正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历史时代。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的特质使其正将“专业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做到既能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又能运用语言工具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5年,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立足于“需求多样化,条件差异化”的基本国情,制定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探讨了国际框架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事实上,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师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对英语教师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专业结构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促成了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飞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国际形势

自20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发挥各自所长,先后采取各种举措,把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作为发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日臻完善。例如,美国自二战后对于高等教师确立了从“功利观”向“素质观”转变的培养目标,形成“校本”“选择性进修”“教育硕士”和“专业培训”等四种典型模式,并于2002年颁布了经NCATE(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认可的富于“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外语教师培养标准》,为美国外语教师的在职教育提出了详实的阐释,使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2]基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当前各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日趋复杂全面,突破了只以所学专业为重点的传统模式,注重诸多学科交叉融合,探寻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的最佳路径,培养机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比之下,我国至今还未建立高校外语教师的系统性培养方案或制度,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培养教育与国际仍存在明显差距,如缺乏专业发展针对性、缺乏规模效应、质量保障以及评估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等。因此,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

二、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基点

(一)国际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升温,学生们对提高英语能力有了旺盛需求,凸显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给正处于发展瓶颈、正在积极寻求发展机遇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和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富有个性意义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途径。[3]

首先,以国际化为基点,大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与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交叉融合,从提高“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到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可以借鉴母语国家更完善的教学理论。其次,基于国际化视野的大学英语教育拓展了英语教师的生存空间,为其职业发展铺设了具有交叉、渗透、融合及转换特色的个性化轨道。例如,在国际性交流与合作大潮下,近年很多高校开设的ESP课程就体现了学校和教师们对培养与自我培养路径的积极探索。最后,高校英语教师们或在努力成為以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西方文化译介者,或利用语言优势成为传播优良民族价值观的文化先驱(诸如对外汉语教师)。

(二)制度化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发展继续教育,如日本的《教育公务员特别法》要求“教师公务员任命权者必须制定有关教师研究进修方面的计划安排并确保实行”。[4]日本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教育职员许可证法》,将教师资格划分为三类,即“专修许可”“一级许可”和“二级许可”。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处于初始阶段,政府和高校须重新考量新形势下的高校英语学科发展目标,确保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健全,自上至下逐步建立起既全球共通、博采众长又符合我国、地区及各校特异性的规章制度体系,保证其在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也可借鉴国际经验,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英语教师资格证来推动我国的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以及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

(三)体系化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建设应从整体格局出发,形成体系化战略政策、支撑平台与课程内容:从单一学科培养向多学科教育发展;健全现有的政策系统,自上至下、自内到外地细化目标任务;合理构建评估体系框架,完善激励机制;建构多元化培养模式,包涵远程网络化、校本化、地区化、国际化等支撑平台;发展多元化课程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打造“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发展平台”和“个性化拓展平台”,拓展其辐射力;探索与市场和实践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开辟多方位资金筹措渠道,继而为教师、学校和市场需求方创造双赢模式。endprint

(四)创新化

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跟随国际化趋势,跨越固有范式,构建以品牌化建设为重要路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搭建资源共享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完善教育培训产业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管理运行体制,突出“跨界与融合”的创新培养理念。[5]

高校是人才驱动的行业,可以将“人才”与“资本”融合起来,既为教师提供优秀的课程资源,又搭建先进而有效的教育平台和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市场,推进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等机构建设在市场化及品牌化高校英语教师培训和服务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造出了迥异的培训产品和培养模式,使得全国各高校英语教育从业者对后续学习产生了“较高的心理认知度”,为今后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品牌化发展拓展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展路径。

三、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专业化路径

复旦大学季佩英教授认为:“教师在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方面应具有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就本体特征而言,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于有效、持久的专业化能力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只有以发展为统领,建立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专业外延式开拓的学习范式及发展路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变革要求。

1内涵式发展

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重在以科研为发展核心,单纯形式上的任务型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完成只是工作或培训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还必须进入“再创造、再生产”渠道。换言之,英语教师应拓宽学术研究领域,摆脱传统的四大外语研究领域的束缚,将自身塑造成或综合型、或专一型或理论型的外语教师。

2外延式开拓

高校英语教师应做好定位,做好统筹,分阶段、分层次、分角度地整合自身和其他诸系统的关系,一方面扶持学科外延,通过继续教育形成一个共同的动力发展整体,把外语与专业熔于一炉,使自身成为“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走向社会,走向国际,遵循大趋势下的“互依互动”关系,为教学能力与国际发展保持同步提供源动力。

(二)信息化路径

“互联网+”时代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形态与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香港大学张伟远教授对此提出两点指导性阐述:一是“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应首先强调“有效应用”和“成本效益”;二是遵循“教育驱动”理念,把教师的核心作用与技术的支持地位有效结合,使信息化培养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路径。[6]新形势下,应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实现例如移动终端、远程教育平台等信息技术和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系统优势所提供的新的媒介经验,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新型信息化的继续教育模式。

(三)合作化路径

1学习型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从理论高度分析并指出:当前传统与现代交替的形势下外语教学中主客体身份的转化,给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提出了一个有实践性价值的途径,即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或由教师和伙伴教师共同组成学习共同体,以相似的学习、研究兴趣及发展倾向为平台,以促进所有成员由散乱到有序成长为目的,以完成共同任务为载体,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形成一种有时效的培养与自我培养模式。

2市场型合作

新形势下很多高校确立了“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正在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探索与科研院所或企业来协同培育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外语人才。这种形式的协同合作使教师逐步过渡到个体自我选择的市场化模式,有助于高校、教师、企业等各市场经济主体凝聚优势,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与相互架构,在理顺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为市场化取向的高校教师培训注入活力,促进教师“高投入高产出”。[7]

自21世纪以来,为响应国家建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倡导,中国高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大体系,搭建继续教育平台,这为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在不断扩展的基于巩固专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创造空间里,坚持融合与创新,利用学科优势,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综合化与个性化、同一性与多元性的整合,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发展内涵和质量,提高竞争力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高峰.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9):82.

[2]邱艳萍.美国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66.

[3]邓正君.国际化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1):293.

[4]黄海燕.日本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28.

[5]祖静.构建创新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4):9—10.

[6]张伟远.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11—13.

[7]时伟.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29.

The BaseRoute Construc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HENG Y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ultivating the highquality faculty and promoting the discipline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uild up the perception of lifelearning with the bas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ystematism, and the route of specialization, informa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to propel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continu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continuing education; base; route

(編辑/乔瑞雪)2017第12期(总第371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12 2017Total No.371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7.1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基点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