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行动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新趋向

2017-12-28黄瑞捷曾青云

成人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行动趋向互联网+

黄瑞捷+曾青云

【摘要】“互联网+”行动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产生影响。从宏观上看,“互联网+”行动特征引发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发展的新走向,包括管理观念的重新确立、管理模式的再次创立和管理行为的合理设立;从微观上看,“互联网+”行动要求又暴露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诸多现实问题,涉及管理信息的虚化、管理功能弱化以及管理队伍僵化等问题。文章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发展进行多种可能的构想。

【关键词】互联网+;行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趋向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2001705

【收稿日期】20170509

【基金項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和学籍学历管理研究专项课题“广西成高学籍管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编号为2015ZJY002

【作者简介】黄瑞捷(1981—),女,南宁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曾青云(1958—),男,江西吉安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互联网+”行动作为一项战略性国家策略,对成人高等教育(其机构包括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和普通高校设置的成人教育学院)学籍管理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既表现在“互联网+行动”特征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观念更新、模式重组和行为变革的导航与牵引方面,也反映在“互联网+行动”要求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信息虚化、功能弱化、队伍僵化等现实问题的揭示与反馈方面,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进行多种可能的构想,或许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互联网+”行动特征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走向“互联网+”行动的特征十分鲜活,其中以跨界思维、混搭思维、穿越思维最具创意,它不仅对提升产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且在社会各领域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过程中,也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发展指引了新走向。

走向一:以“跨界思维”确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新观念。跨界思维作为“互联网+行动”基本特征,“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其主旨就是要以更为宽阔的范畴和更为深远的眼光,从更多元的视野,去消除思想的藩篱、打破思维的界限,在跨越国界、行界、业界、地界、艺界、学界等等局限的过程中,以“借智”取代以往的“借力”或“借能”,实现观念之界的跨越。这种“只有思维跨越没有界限,创新才能永无止境”的跨界思维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抻延,必然大有裨益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新观念的确立。尽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是一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涉及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日常教务管理、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分类统计等诸多方面,但决不能陷入具体的事务之中,使本位主义成为管理工作的主导,必须以“跨界思维”重新确立管理观念。

具体言之:一是跨越管理者的职业角色。遵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成人高等教育的规章制度,自觉把“政治思想管理、学习生活管理、道德品质管理、法律制度管理”等人文元素纳入管理体系之内,融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为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供导向。二是跨越管理者的岗位知识。充分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不光能掌控本校学籍管理的动态,还要了解国内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趋势,更要把握可能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社会和政策的动向,从而把“因人而教、因材而教、因需而教”的理念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三是跨越管理者的心理距离。以“跨越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是最大的管理力”的认识,把大学生们当做亲人、朋友、知己,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需学生之所需”,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心灵慰藉,使学籍管理成为大学生们的心灵港湾。

走向二:以“穿越思维”创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新模式。穿越思维作为“互联网+”行动的主要特征,诉求打破思维定势,尤其是“路径依赖”作用而产生的固态思维,主动把传统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并将传统思维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自觉变迁为以互联网思维对世界的重新审视,最大化地改变人们由于受固有知识结构或过去经验影响,而产生的以相同方式来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倾向,从而穿越以往制约创新的种种障碍,把散落式创新元素连接起来,产生新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注重变革,敢于创新”的穿越思维,对于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模式的创新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现时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主要是一种层级式(一级管理或二级管理)管理模式,或由成人高等教务部门直接管理,或以成人高等教务部门为主导,相关院系为辅助的条块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形式简洁、可操作性强,但也存在着视野狭窄、内涵简单、职能弱化等软肋,明显抑制了学籍管理在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中的应有作用,须要以“穿越思维”给予扭正。

一是管理范围的穿越。不能满足于只是做好本岗位工作,要从穿越思维的大视阈下,去廓清学籍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文化复兴、教育变革、成人高等创新、学生成长的应有关联(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从而在以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以各种学籍管理的科研活动与行为推进文化发展,以举办各类管理实践活动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等等,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有所作为。二是管理职能的穿越。要从以往那种独立化的职能模块中解脱出来,不仅要实现内部管理模块(诸如学生的入学与注册、成绩的考核与记载、休学与退学、毕业与离校等)之间的穿越,使内部管理职能的划分更有创意。同时,还要以学籍管理+文化、学籍管理+服务、学籍管理+教学、学籍管理+科研等多种形态,实现学籍管理元素在成人高等教育其他模块(教学、管理、育人、科研等)中的引入与渗透,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在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中的职能作用。endprint

走向三:以“混搭思维”设立学籍管理新行为。混搭思维作为“互联网+”行动的重要特征,倡导在社会领域内,按照不同的基调、不同风格、不同主线,将各种文化背景不同、地理条件不合、形象风格有别、内在质地有差异的元素,进行混合搭配,生成个性鲜明的新事物。与此相应,主张在经济领域中,遵照主次前后、轻重缓急的原则,对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匹配和重新整合,打造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生态(包括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并以此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这种“多元混合、多维混协”的思维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援用,或有利于学籍管理新行为的产生。

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行为,主要是成人高等学籍管理部门以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個人基本情况机读卡、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动情况记录等形式进行档案存储,并作为成人高等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检查、审核毕业资格的依据,所存在的单一性与局限性问题表露明显,需要以“混搭思维”进行重新设计。一是传统化与现代化混合。要在正确对待和发扬传统管理行为优势(例如直观、稳定、符合查阅心理等)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相关科学,形成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全面推进管理行为的现代化,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行为的编程与设计,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与成人高等教育创新相统一。二是数字化与平台化混搭。不仅要通过学生档案和信息的数字化,解决传统手工管理行为产生的易丢失数据、统计错误、劳动强度高且速度慢等问题。还要通过“数据化+服务”平台的行为,使相关数据在网上传递,实现数据共享,从而确立全新的管理行为标准,建立健全管理行为系统,研发和使用新的行为技术,建立有效的行为反馈系统,大幅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互联网+”行动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差异“互联网+”行动在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变革发展的同时,也因其基本要求的提出,表曝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种种差异,并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因果给出了合理分析。

差异一:“数据开放”与学籍信息虚化。“数据开放”是“互联网+”行动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即“加快互联网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各类学籍管理数据资源开放,促进成人高等学籍管理创新和多种资源的整合,构建面向社会和全校师生员工的一体化在线管理与服务体系。无庸置疑,要满足这种“数据开放”的要求,就必须注重相关学籍管理数据与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而现时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信息虚化问题就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

一是学籍信息失真。主要现象如下:或由于学籍管理者受某种意向性影响,对相关信息进行夸张、削弱或改变内容(例如对某些学生评价的过分溢美或过于贬低等)。或因为学籍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层次、水平、期待的不同,对相关信息的收集、选择、理解、传递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造成信息失真(诸如有的学生已自动退学,而相关信息却不敢注销等)。或由于学籍管理者的遗忘造成的信息失真。二是学籍信息不对称。其主要表现为:或由于管理不严导致的学籍信息与学生真实情况的不对称(如由于代签引起的学生姓名、出生年月的错误等)。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模式不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如学分制管理模式与自然班级管理模式的差异等)。或由于相关成人高等学籍管理规定流转传递不畅引起部分学生相关信息获取有误时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如学生没有及时掌握学分要求和毕业资格规定导致无法如期毕业等)。尽管上述两种学籍信息失真问题只是局部生的,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往往全局性的,既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决策,又使学籍管理工作产生客观性缺陷。

这类问题的产生或源于法制意识的淡薄。受社会诚信缺失等不良风气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一些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生不甚了解学籍信息管理的法治意义和道德意义,没有认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管理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必须在一定的法制规范和法律原则下运行,不能为了一些眼前利益而提供虚假信息;更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批示,违反制度规定去修改和审核信息,否则将有悖于学籍信息的法律道统,给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信用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差异二:“平台创新”与管理功能弱化。“平台创新”是“互联网+”行动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提出的现实要求,即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重构,自觉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网络技术去变革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学生基础信息管理、学生异动管理、学生毕业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体系,并由此带来信息流、资源流、物质流的整合,形成新的管理平台,促进成人高等学籍管理的创新与转型。显然,这种新管理平台建设离不开管理功能的强化,否则难以实施,而功能弱化正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软肋。

一是管理责权不清。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因人设岗,或相关学籍管理岗位设置重叠,或多个岗位共涉同一项管理事项(例如学生毕业信息的采集、毕业证书的发放、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的登录等),各自为政,沟通缺失,极易造成岗位责任混杂,大家都有责任但又都无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问题发生后是笔糊涂账,无法查找问题产生的环节,只能想方设法事后补救,导致工作被动。二是管理职能萎缩。一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脱节,或校与院(系)两级学籍管理职能断裂,相关学院(系)没有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学籍管理员,无法宏观统筹安排工作,造成管理职能断裂;或没有明确由院(系)那个岗位与成人高等学籍管理部门对接,有的院系要教学岗位来负责,有的院系由行政岗位来牵头,还有的院系让学工岗位来做,莫能统一,致使管理职能相互推诿。也许这些问题并不具有全局性意义,但所产生的反制作用却不可小觑,它既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运作,又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上述问题的出现或与统筹意识不足有关。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作为一项涉及面广而内涵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统一规划、通盘谋划、统筹兼顾下,才能在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中承担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受学科至上风潮的影响,一些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搞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审报上,只是把学籍管理作为一项辅助性工作,并没有纳入成人高等教育创新的整体规划之中,与成人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形成较大的反差,直接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另类边缘化。endprint

差异三:“结构重塑”与管理队伍僵化。“结构重塑”是“互联网+”行动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提出的重大要求,要求以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打破了原有的学籍管理结构(含体系结构、系统结构、制度结构、数据结构、功能结构等),以促进学籍管理的议事规则和话语权的持续变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部门化的多系统管理,无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信息准确性低、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从实践层面上说,要实现管理结构重塑的要求,尤其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离不开高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技术素质等)的管理队伍,而管理队伍的僵化正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硬伤。

一是管理队伍整体能力不高。尽管成人高等教育现有学籍管理队伍的学历水平不低,但由于岗位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培训的缺失,大多数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只能用传统方式勉强应付日常管理事务,并不具备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去创新岗位管理工作的技能与能力,跟不上学籍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媒介化的时代步伐,很难承担起学籍管理结构重塑的责任。二是管理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从表面上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人数众多,但细分一下就可发现,专业管理人员只有成人高等学籍管理部门的几个人,而以院系为主体的学籍管理人员都为兼职人员,管理人员总体配备明显不足,以现有队伍数量尚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持续增长的服务要求,更谈不上有足够力量去支撑管理结构重塑的重担了。

管理队伍僵化问题或产生于“服务意识”的缺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管理者要有展现个人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更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周到、自觉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欲望。唯有如此,领导者才会把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摆在成人高等工作的重要位置,为结构重塑搭台铺路,而从业者才会努力学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我岗位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推进结构重塑的重要力量。否则,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结构重塑只能是镜花水月。

三、“互联网+”行动趋势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思路当下,“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鲜明,其中,关于政府推动“互联网+”行动的落实、“互联网+”行动引起职业培训兴起、“互联网+”行动加速传统行业的变革与重组等趋势,更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思路。

思路一:“政府推进”下的“大学籍”管理体系构建。在“互联网+”行动中,政府将承担起领导者与推动者的职责,把推进和发展“互联网+”战略列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中央和各地政府将“互联网+”行动纳入发展规划之内,出台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实施方案,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通过各种渠道交由相关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这种“政府推进”的特征,不仅有力推动了“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普及和深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为成人高等教育构建一个“大学籍”的管理新体系提供了机遇。

“三个沟通”是“大学籍”管理新体系的核心。一是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要抓紧政府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的有利时机,把“学籍管理+政府机构”、“学籍管理+职能部门”、“学籍管理+政策导向”等作为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以此在更为深入领会贯彻政府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关政策、文献、要求、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成果的展示、深层现实问题的反映、合理的建言献策,让政府部门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为政府部门有关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和数据,使之成为政府“互联网+”行动的新蕴意。二是加强与成人高等教育其他部门的沟通。要顺应“互联网+”的大势,以“学籍管理+行政机构”、“学籍管理+所有院系”、“学籍管理+学科建设”的胸臆,构建一个覆盖成人高等方方面面的“大而全”的学籍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要通过“学籍管理+教师”、“学籍管理+学员”的行动,在激励成教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尽可能满足师学合理需要,促进成教大学生们全面发展,突出广大成教师生在学籍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最大化地改变以往教师与学员只是被动接受管理的状况,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籍管理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各项学籍管理工作之中,使“以生为本”真正成为“大学籍”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思路二:“人才兴网”中的“大队伍”培训机制构建。“互联网+”行动的成败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劣,社会、政府、行业和企业迫切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在在线教育领域,在“互联网+”行动的不断展开过程中,“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如火如荼,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方面,尤其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对所有行业的所有从业者的培训将会大爆发。可以预见,这波“人才兴网”的大潮,不仅促发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證书教育)的新一轮发展高潮,更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大队伍”机制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双才共建”是“大队伍”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一是专职人才队伍建设。这里所讨论的专职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是强求所有成人高等教育在专职人才队伍数量上做文章,而是要在专职队伍数量适量的前提下,根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推行一种“一专多能”的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按照现代学籍管理程序和网络管理技术的要求,量化与重新设定工作职能与技术标准,督导和激励每一个学籍管理人员都把“一专多能”和“一岗多责”作为自我提升和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以“档案管理+信息收集”、“成绩管理+网络管理”、“学生管理+在线服务”、“课程管理+数据库建设”等新式“岗能组合”,使“多能型”、“精干型”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常态。二是兼职人才队伍建设。要对成人高等教育部门(院系和相关机构)的涉事岗位和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就兼职人员的岗位要求、工作要求、责任要求等做出统一性规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三个明确”(明确岗位、明确责任、明确人员),并分期分批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代学籍管理业务和技术培训,不但促进他们能尽快把以往相关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经验、技术转移到学籍管理工作上来,更让他们掌握现代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使“统一性”和“规范性”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兼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视界。endprint

思路三:“生态崛起”上的“大服务”在线平台构建。“生态崛起”作为“互联网+”行动的大趋势,它坚持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环境和主体群落)的健康和谐发展,主张广泛关注在线平台(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和电商(狭义与广义)的发展环境,通过线上与线下资源的重新整合,加速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既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又为企业自身的生态发展提供可能性与可行性,由此推进行业的整体升级。这种生态崛起昭示,构建“大服务”在线平台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有之义。

“三个服务”是“大服务”在线平台建设的基石。一是校本服务。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构建校内统一的学籍管理服务系统,统筹整合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关的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教育资源,对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多种因素、突出问题以及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收集和解决,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各类重要工作和重点环节进行快速处理和监督管理,使“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第一名片。二是社会服务。着力推进“平台+社会”、“平台+行业”、“平台+企事业”的社会服务行为,通过对相关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政策法规、情况通报、管理要闻、民意测评等动态舆情信息的在线发布和在线交流,为全社会提供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资讯服务、数据交流服务、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展示服务等。与此相应,又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流程处理,并将相关信息的办理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使“学社互动”成为学籍管理的普遍诉求。三是文化服务。还要有效张扬文化服务的功能,既要以“学籍+历史”的方式,梳理自我文化脉络,激活自身文化记忆,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还要从所收集的信息和海量数据中,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提炼出来,转化为成人教育文化建设的元素,更要从“学籍+成果”的层面上,把已获得的心得、业绩、经验,尤其是要把所获取的重大学术项目和科研成果,努力转化为大成人教育文化建设的要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中国国际出版集团,201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Internet+” Action and New Trend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HUANG Ruijie1, ZENG Qingyun2

(1.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 Guangxi, Nanning 530021;

2.Institute of Adult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6, China)

【Abstract】“Internet+” action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new trend. From macro point of view, “Internet+” feature guide action triggers th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new trend, including reestablished of management concept, management mod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establishment and reasonable set up again. From microcosmic point of view, “Internet+” action requirement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exposed many realistic problems which are related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s,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management team. This paper conceives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on the diverse possibilities of the idea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ve.

【Key words】Internet+; actio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trend

(編辑/樊霄鹏)2017第12期(总第371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12 2017Total No.371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7.1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动趋向互联网+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