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版本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分析

2017-12-27倪胜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倪胜军

【摘要】课程改革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一标一本”到“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的教材既要符合课标要求,又要有地方的特色。文章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版本的知识脉络、实验设计、栏目设计及前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领会课改要领,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154-02

“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中唯一一个有关定量的定律,它引领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在帮助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上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的教材是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四种,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简称人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2版(簡称沪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次修订版(简称粤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简称鲁教版)。主要从知识脉络、实验设计、栏目设计及前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标总体要求

《质量守恒定律》在新版课标中位置是处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标准有四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认识化学变化,分别是守恒和定量,同时也是对整个化学反应研究的一个发展。

同时课标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可以看出,这些素材都是利于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概念,有利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二、知识脉络对比分析

人教版、沪教版和粤教版采用的是“归纳法”,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而鲁教版采用的是“演绎法”,先从微观解释理解化学反应实质,再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实验目的性较强。另外,除粤教版外,其他三种教材均在不同位置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做了介绍,肯定了化学史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建构的功能。

三、实验设计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实验开放性”方面,人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均可设计既有封闭实验又有开放实验,粤教版设计的实验都是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在“学生自主性”方面,沪教版、粤教版及鲁教版都给了学生自主权,其中鲁教版给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性,从“研究对象”、“仪器药品选择”、“操作步骤”及“实验结论”均由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得出,而人教版设计好固定的实验再由学生按照步骤进行。

另外,在人教版中设计了“镁条燃烧”的实验,而在其他较后出版的三个版本中都不再选取这个实验,而该实验确实有“异常”之处,原因之一是,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得部分氧化镁粉末飘散在空气中;原因之二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既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反应,导致质量不是理论值。

四、栏目设计对比分析

不同版本的教材,栏目设计虽然不同,但都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及要素。“知识”并没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引言设计对比分析

人教版教材引言定位在质量视角,引导学生从总质量来分析,落脚点是物质的质量总和;沪教版教材的引言,是对化学变化的一种新的视角,同时更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粤教版将视角直接定位在总质量,从学生知识建构的角度来说它实际上造成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后面知识的学习联系得不是很紧密,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定位比较低,然后是鲁教版引言出发点是引入质量视角,但更看重学习完这节知识之后,能够简明科学的表达,即认识之后的表达。

六、教学建议

第一,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论证功能;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建构学习过程;第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概念教学思路,突破重难点;第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和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第1版

[2]王祖浩主编.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2版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