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2-27徐玲

考试周刊 2017年4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新课程核心素养

徐玲

摘要: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培养核心素养必备的一种品质,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广大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问题教学的研究,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问题意识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了立德树人,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这将成为下一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将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就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培养核心素养必备的一种品质,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没有质疑、没有问题、甚至没有思考,究竟是什么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是什么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一、 对“问题意识淡薄”现象的心理原因分析

1. 教师心理分析

(1) 受教师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未将激发学生思维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心理上、认识上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将提问流于形式,“为提问而提问”,忽视了课堂提问艺术,忽视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2) 新课改后政治学课容量大,很多教师存在着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的心理,一味赶进度,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使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 学生心理分析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教师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生观、问题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认为下列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惰性的心理。现在的学校教学,很多都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思想僵化,受固有的思维模式约束,碰到新问题,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只会模仿,缺乏创新,更是懒得主动提问。

(2) 自卑的心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介于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之间,自我意识增强,比较敏感,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提的问题流露出不屑或不耐烦,甚至斥责的话,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心中即使有疑问,也会因为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遭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讥笑而不敢问,不敢质疑。

(3) 自负的心理。此类同学表现为心理上的自足,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没有不懂的问题,更不屑提问,不善于思考,即使有问题,也仅为了刁难老师或取悦同学,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子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没有问题”是很危险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二、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创设民主环境,使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由此看出,现代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的、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敢想、敢问、敢说,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挑战自己、激发学习潜能。

2. 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想问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学科既有联系实际生活的特点,也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时政热点或者实际生活创设合理的、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学习高一《政治生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我就让学生思考“高考给少数民族同学加分的政策,是否违背了民族平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各少数民族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文化发展上与汉族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照顾,是为了尽快缩小各民族差距,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既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

3. 加强技巧训练,让学生善问

学生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后,不代表学生就会提问,关键是能否把问题问在点子上。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①学会逆向思维。例如,在学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后,学生知道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我就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世界经济发展了是不是世界和平就一定有了保障,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影响和平的重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学会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比如,谈到农业问题,从经济常识我们可以想到农业地位、农业现状、中央一号文件、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追讨农民工资相关知识,从哲学可想到如何一分为二看待农业现状,从实际出发发展农业等,而很多的国家、中央政策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国家职能,从而将经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利于形成知识网络。

③学会求异思维。学生也要學会用新的眼光审视原有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比如,能否用新的眼光看待各地的招商引资热、中国GDP的一再增长等。

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学生一定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出来。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问。我们广大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问题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发挥问题教学的实效,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精神,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新课程核心素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