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丑闻与西方政治有何渊源

2017-12-27雷墨

南风窗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丑闻权力英国

雷墨

从好莱坞发端的性丑闻延烧至国会山,这样的剧情在美国并不新鲜,今后也还会上演。虽然西方国家(美国最为典型)政界、商界、文化界时不时曝出性丑闻,但其中的存在逻辑还是有差异的。好莱坞大腕哈维·韦恩斯坦的猎艳史持续30多年后才被真正揭发,没人会怀疑这或多或少与美国娱乐界的潜规则有关,但政治性丑闻就不一样了。

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向被共和党视为“安全”的联邦参议员席位,将在12月12日举行关系到联邦参议院未来主导权的补缺选举。在此前共和党预选中意外胜出的前州首席大法官罗伊·摩尔(Roy Moore),在参议员补选投票前被挖出30多年前的性侵事件,没人会相信这纯属巧合。

性丑闻的东窗事发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的概率在政治领域相对较低。对于西方国家何时最有可能“发生”政治性丑闻的预测,就像天气预报那样靠谱。高发期总是在选举期间,即所谓的性丑闻政治化现象。这是性丑闻与政治之间关系最常见、最常规的表现形式。但历史地看,性丑闻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扮演的角色,绝不仅限于满足街头巷尾的猎奇心态,甚至不能仅从“道德龌龊”去解读。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奇特的“姻缘”。

何为政治性丑闻

11月26日,美国88岁的 “德高望重”的民主党籍众议员约翰·科尼尔斯(John Conyers)宣布,辞去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副主席职务。此前,美国国会宣布对科尼尔斯遭到多名女性指控性骚扰一事展开调查,他成为这波席卷美国政界的性丑闻浪潮中首位倒下的政客。

不肯放弃竞选的罗伊·摩尔,和另一位深陷性丑闻的明尼苏达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阿尔·弗兰肯(Al Franken),还在“坚持”。11月1日,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Michael Fallon),被曝在15年前摸一位女记者的膝盖后辞职。

这些政客遭遇的都是典型的性丑闻。性丑闻属于丑闻的一种。西方社会语境下的丑闻,从词源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据学者考证,“scandal”(丑闻)由《七十士译本》(《旧约》希腊文圣经译本)中“skandalon”一词演化而来,原意是导致人误入歧途的罪恶行为。大约在16世纪,“scandal”开始出现在英语和其他欧洲国际语言中。从那时起,丑闻开始脱离此前的宗教范畴,逐渐被赋予了世俗的、社会的含义。

英国社会学家约翰·汤普森是研究政治丑闻方面公认的权威。根据他的定义,所谓丑闻,是指违背某种社会道德的行为和事件,且这些行为和事件广为人知并引发了严重的大众回应。他认为丑闻的定义有五大要件,即违背了某种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或存在具有隐秘性但被揭发;非涉事方不满;不满被表达出来;当事人声誉受损。由此可见,丑闻一定是“公共事件”,这与“腐败”有着本质的不同。

根据汤普森的定义,政治丑闻是指发生在政治领域,当事方涉及政治人物的丑闻。他把政治丑闻分为三大类,即经济丑闻(涉及利益)、权力丑闻(权力滥用)和性丑闻。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制度相对健全且执行有力,经济丑闻和权力丑闻相对较少,性丑闻较为常见就不奇怪了。不过,性丑闻往往(甚至是不可避免)与权力有关联,至少两者之间存在灰色地带。

澳大利亚知名政治人物吉姆·凯恩斯,被曝在1970年代担任财政部长期间与其私人秘书有婚外情。这位私人秘书利用职务之便,让凯恩斯接触到很多她的商人丈夫所推薦的商界人士。这其中的权力滥用或利益输送,就处在灰色地带。1997年,澳大利亚民主党领导人切瑞尔·克诺特脱党,加入对手工党阵营。事后澳媒曝出,那段时间她与工党骨干格瑞思·伊文思之间存在不明不白的关系。这事的“灰度”就更高了,甚至算不算性丑闻都难以界定。

1960年代,英国战争大臣约翰·普罗富莫,被曝与一位名叫克莉丝汀·基勒的女演员有染。起初普罗富莫对这段婚外情予以否认,拒不辞职。后来媒体挖出猛料,他与克莉丝汀·基勒私通期间,后者还与一位苏联驻伦敦使馆的海军武官保持不正当关系。普罗富莫随后立即辞职,该事件直接导致他所属的保守党在第二年的大选中败北。假如,刚刚辞职的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与那位女记者的关系不只是“摸膝盖”,且对方还与俄罗斯有某种关系,那后果绝不是辞职就可以止损的。

政治性丑闻一头牵着“性”,另一头牵着“政治”,且涉及社会道德。但在不同的社会文化里,对“性道德”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政治性丑闻在不同国家影响有很大差异。比如,性丑闻在英国政治中的影响,就远比在法国、意大利等国要大得多。很少见到后面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因性丑闻而下台。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艳史,在任何社会道德标准下都可以划定为“性丑闻”,但在意大利,他的“性丑闻”只是“性新闻”,似乎与政治的关系并不大。

西方政治“性史”

性丑闻与西方政治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个在主流政治研究界相对边缘的课题。从不多的资料文献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存在,甚至剔除“性丑闻”这个话题,论证西方政治演变的逻辑就会留有缺憾。

在这一点上,英国是最为定型也最具说服力的研究对象。现代代议制民主发端于英国,国王权力的削弱,议会权力的扩张,最终促成了国家权力结构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性丑闻”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1688年的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但这个政体的成型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英国社会性丑闻尤其多,被英国著名作家特伦斯·怀特称为“丑闻时代”。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学教授安娜·克拉克,在《丑闻:英国立宪中的性政治》一书中,对国王、贵族、议会以及新兴社会精英中的性丑闻,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她的结论是,那个时期广泛存在的性丑闻,其影响是深远的,是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变化的重要推动因素。

那个时代,启蒙运动在社会转型上已经展现出摧枯拉朽的力量,宗教改革运动倡导“性克制”(比如一夫一妻制)则直接推动了“性道德”的转型。英国国王乔治四世(1820年至1830年执政)骄奢淫逸的个人生活,层出不穷的情妇故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新兴精英阶层把性丑闻作为社会动员工具,当作挑战王权的重要武器。每当国王的人事任免引发议会不满时,总会出现相关人物乃至国王本身的性丑闻。

那时的性丑闻为何具有杀伤力?这与欧洲那段独特的历史有关。对孟德斯鸠的“东方专制主义”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有个视角不容忽视,那就是它排除了“性事”在东方被政治化的可能。皇帝有三宫六院,“性事”天然不具备侵蚀皇权的功能,更别提挑战了。但欧洲的情况则不一样,中世纪至近代,欧洲国家间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王室联姻,国王或王室成员的婚姻(当然还有婚外情)天然带有政治基因,“性事”被政治化也就有了天然的土壤。

性丑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克拉克在书中写道,性丑闻能把政治问题传递给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因为不像复杂的、难以搞清原委的经济丑闻,性丑闻可以通过“破碎的心、破败的家庭、破裂的婚姻”等这些熟悉的故事来动员大众。也就是说,在那个权力不透明、大众认知能力不太高的时代,性丑闻的动员效果是最好的。选择性地突显“性丑闻”,成了改革派削弱国王和贵族权力,推动王权与议会权力此消彼长的重要手段。

欧洲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政治性丑闻并不比英国少,但相对来说,都没有后者那样突出的政治功效。美国的政治性丑闻,也从未发挥过在英国那样的“积极”作用,但却有着与国家一样悠久的历史。维基百科上,详细列出了美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性丑闻(截至今年11月底有81起)。这个列表的起始时间是1776年,也就是美国宣布独立的那一年。排在第一位的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国父级的政治人物。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有目前的总统特朗普。

性、权力与政治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基辛格这话道出了政治性丑闻发生机理的实质。在层出不穷的政治性丑闻中,或许不能排除其中真有“两情相悦”,但这也不能否认“权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美国女性主义问题专家卡瑟琳·麦金农曾写道,性骚扰是权力、特权、控制欲在性方面的表达。有学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做出解释:权力给了权势人物“迷途”的机会,也给了他們逃避谴责或惩罚的过度自信。

与“普通人”相比,权势人物是否“出轨”的几率或意愿更高?荷兰蒂尔堡大学教授乔里斯·拉莫斯对“权力心理学”颇有研究,他与同行做了一项关于“权力与不忠行为”的调查研究。这项发表于2011年的成果,以1561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为研究样本,得出的结论是,权力的提升与不忠行为和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他们认为,与缺乏权力的人相比,权势人物看待世界、自我与其他人的方式,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上述从权力与人性关系角度的研究,似乎作证了“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从政治角度看,性丑闻还涉及权力的来源问题。西方的民主制度设计,确保了政治人物拥有政治权力,但却不能完全保证政治权力的行使。根据汤普森的观点,政治权力的行使,还依赖于政治人物的“形象资产”。声誉、信任这样的形象资产,会影响政治体系内部的合作意愿,也会反映到大众的政治参与度上,比如投票意愿。特朗普施政挫折不断,不可能与他的形象资产没关系。

政治人物为何担心性丑闻?因为性道德依然重要。美国范德堡大学学者爱德华·鲁宾在《性、政治与道德》中写道,从历史和理论角度,很难想象任何信仰体系中,我们不把对性行为的规制包括在内去描述道德体系。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其名著《文明的进程》中指出,人类在性行为上开始自我克制以及性道德的形成,是文明进化的结果。

是否可以这样说:包括猥亵、性侵在内的政治人物性犯罪,是“权力”对“进化”的一种对抗,而且,这种对抗不只存在于西方社会?

猜你喜欢

丑闻权力英国
英国的环保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唤醒沉睡的权力
澳大利亚:“走地”肉类再曝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