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亲子阅读之旅

2017-12-26杨文芳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图画书亲子绘本

杨文芳

孩子彷佛一棵稚嫩的幼苗,亲子阅读,则可以滋养孩子的身心,使其逐渐成长为一株大树。所以,我是如何做的呢?

一、打造家庭親子阅读环境

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亦是如此。秉承这样的思想,我从孩子出生起就给她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培养孩子倾听的耳朵。

孩子初始语言能力的积累,主要有赖于听觉。孩子用耳朵来听成人的声音,从而在心中形成立体的故事世界。我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给她听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为她播放声音故事。随着孩子的长大,幼儿时听觉的东西会在孩子身上种下种子。

2.建立家庭“图书角”。

我和孩子在家里建立了5个图书角,书都摆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随时都能阅读,这能培养孩子与书的亲近关系。从孩子婴儿时期起,我就带着她去图书馆、书店,让她觉得书本是她出生就拥有的东西,让她认为读书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简单。这就是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意义!

3.榜样的力量。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更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启发。这时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主要方式有:阅读、外出学习、父母沙龙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谓如此。

二、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

1.亲子阅读的意义。

《菜根谭》有言:“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阅读的乐趣在于心领神会的过程。很多妈妈刚刚接触绘本时,都希望绘本是一颗灵丹妙药,立马可以治好孩子身上的疑难杂症。要知道,绘本不是万能的,绘本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礼物,这只是阅读的开始。如果带有一颗功利的心来让孩子阅读,我是不赞同的。阅读应抛弃功利的目的。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容器的话,0~6岁这个阶段应该主要解决如何让容器本身变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在容器里放多少东西的问题。

亲子阅读,我们就是共读,不会把一本绘本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内化、运用的。我的孩子4岁时,我和她按原文共读了《梅雨怪》4~5次。2个月后的一天,我在拖地,她在卫生间洗手,我说:“这么多头发,也没人给我捡一下?”她说:“妈妈,我们家不是有一本书说不要抱怨吗?我们要像‘梅雨怪一样不要抱怨,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对于不能改变的事,你抱怨也是没有用的。”那一刻我非常惊喜。

彭懿老师在《图画书应该这样读》里说:“图画书的图文关系,既复杂又迷人。如果你能学会看图画书和文字讲怎样的故事,那么你就会走进故事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知道作者是怎样讲故事的,而不是永远站在故事外面听故事了。”共读时我没有说教,可是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许就是图画书的伟大之处。图文合奏,可以给孩子一个文字和图画交融的世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孩子能明白这个故事的精髓并运用到生活之中,我想这大概就是彭懿老师说的“走进作者内心,不再是一个听故事的人”。

2.不要剥夺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读书,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阅读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快乐。”如果每读一本书,都会有人要你写一篇读后感,你愿意吗?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正快乐地听故事时,你问他“这本书好不好”“这里有几只小鸡”,就是剥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想到听完一个故事就要说读后感,怎会真心爱上阅读?当然,问问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问个不停,打断阅读的延续性。孩子有自己的哲学,我们要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捆绑孩子。

三、亲子阅读的延伸活动

1.读写活动。

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我就尝试把孩子说的一些话记录下来,并让孩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读小学时,读、写、绘她都能独立完成。她的第一本绘本是《萝卜种子日记》,第二本是《大宝和小宝》,第三本是《厨师先生》。或许这都称不上真正的绘本,但当封面写上“文图/汤杨瑀譞”的时候,她拥有的成就感是无法言语的。无疑,这样的尝试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是不可估量的。“读、写、绘”正是我们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没有经过修饰的语言和稚嫩的线条就像清泉滋养着她的成长,直到有一天汇成江河流入大海陪伴她的人生,养成属于她自己的生命气质。

2.亲子阅读会。

给孩子开阅读会的时候我想:童年太短暂,如果在童年里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收获更多的友谊,记录孩子的成长,把“阅读会”作为童年礼物在她长大后送给她,这该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开展阅读会并不需要多大的场地和多精心的准备,有时往往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邀约5~6个孩子,晴天在草地上,雨天在温馨的家里,每次选一本主题绘本来给孩子们读,读一个故事然后作一次延伸:科学绘本我们就做科学实验,数学绘本我们就玩数字游戏,美工绘本我们就做手工……我不愿意把所有的书都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或许这本书就是让孩子笑一笑,或者让孩子看看风景,仅此而已。

3.日常阅读延伸活动。

给孩子读完一本绘本后,我几乎都会选择一些绘本延伸。方法非常简单,无非这几种———绘画、手工、角色扮演、实地操作实践等。我们读《穿毛衣的小镇》,就用枯枝和红毛线来做一束红梅;读《生气汤》,就去煮一锅“生气汤”;读《约瑟有件旧外套》,就做一个花布包;读《乌鸦天妇罗店》,就亲自去菜场买来虾子做一盘“天妇罗”;读《胡萝卜怪》,就做胡萝卜影子大戏,并且一起完成了一场“胡萝卜怪”的光影剧;读《北京的春节》,就泡一罐醋泡蒜;读《年》,就做一串鞭炮;读《小房子》,就做一个小房子;读《悟空,乖》,就做一个兔子头饰;读《瓶子里的心》,就做一个瓶子;读《彩虹色的花》,就做一朵花和猫头鹰;读《吃书的孩子》,就做一个书签;读《艾美丽的小兔子》,就做个小兔子……

“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除非我们迈开步伐,否则我们永远停留在原地。阅读也是如此。不需要多么优美的语言和多么舒适的环境,一本书一杯水一盏灯,一颗满满的爱心,现在开始为孩子读书吧!

(作者单位:株洲市石峰区九方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画书亲子绘本
神奇的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图画书的诞生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