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明斌:教育的本质是“成全”

2017-12-26余柯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信条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家

余柯

在湖南基础教育界诸多校长、名师的眼中,龚明斌无疑是“成全他人”的人。

正如采访时,这位已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从业6年的“老教育人”,指着陈列室墙边那一排排书籍、一摞摞音像资料,精神振奋地说着“如何为湖南省的校长们、名师们搭建平台”的思考和成果。

他和这群“未来教育家”的“关系匪浅”,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更是不断为他们铺开道路的人———前者是一种自我深耕,后者则是一种引领,或者说,是奉献。

我们深知,“自我深耕”不易,“引领和奉献”更难。这是一个“成全自我”与“成全他人”的哲学命题。它所涉及的,早已不止于教育。

无疑,成全他人,是一位“教育家”的必备,更是一位“教育人”走向“教育家”的必要路径。它是结果,更是不可抹去的过程。

而成全他人的前提,首先是成全自己。

“是人师,成全了我的理想情怀”

32年前的龚明斌,也有深夜痛哭流涕的时候。

正如现在的他会因为教育而振奋不已,彼时的他也是因为教育而迷茫、沮丧。

那是一段关于“选择人生路”的故事,主要依据为家境和现实。

“我们那一代的中师生,又有多少人是真正自己想清楚了才走进教育行业的呢?”龚明斌笑着说。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这位心心念念一直想“跳出去”的少年,在进师范学校的开始,就遇上了国家第一个教师节。于是,学校将迎新大会与教师节庆祝大会合并举办,一时成为大事件。

这也是龚明斌人生路上的“大事件”,他称此为“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当然,这“震撼”并非是基于大事件的场面之宏大,而是一位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了当教师的美好,且自此,立下了要当一名好教师的志向。

于是,近“知天命”的龚明斌再次回想起自己的“初心”时,更多地是将其定位为“对美好的追求”。“初心,并非是一个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职业,而是你自始至终想要的人生方向,是一种对人生更高意义的理想情怀。而我,在教育中找到了这种情怀。”他说。

不可否认,他的老师们,在一位青年刚刚步入教育行业时,给了他纯粹而美好的教诲,故而成全了他的这种情怀。龚明斌称这些教师为真正的“人师”,从学习到研究,从生活到人生,让人受益终身。

比如,管后勤的副校长葛意诚,在龚明斌想要组织学习小组去外地考察学习时,积极鼓励并安排他们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于是,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拥有了以实践丰盈人生的机会,且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自然、社会、劳动的美好。而多年后,当这些学生已然成长为教育者,如何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创新的机会,便成了他们教育实践的重要部分。

这样的事迹,龚明斌至今都能脱口而出,成为了他刻进骨髓里的珍贵财富。于是,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他们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精神,成全了龚明斌自我理想情怀的搭建,以及今后人生路上永远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龚明斌后面一切的基础。

“是学习,成全了我的思想实践”

如若说,龚明斌的初心是“对美好的追求”,那么,他的确从未止步。

一路走来,他的学习履历是这样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课程班———湖南行政学院国际MBA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时间跨度长达26年。且这时间依然在无限延长,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首届小学“未来教育家”2~3年的高端培训,他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学习的时间跨度一定是他的显著特点。因为这必然伴随着他在不同地方的实践与思考。而这也是一位教育家型教育人毕生该探索的问题关键:到底该如何把自身的学习力很好地转化为真正的教育力呢?

在龚明斌这里,学习与实践一定是互相嵌入的。比如,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10年,就与他在湖南师范大学读本科、硕士,以及在湖南行政学院修习MBA学位的时光无缝对接;在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以及后来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的经历,就与他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习经历成功对接。

那么,这样的“对接”让他获得了什么呢?

“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与不断的写作。”龚明斌说。

的确,龚明斌的著述已可用“等身”来形容。当学习与实践发生强烈的碰撞时,一篇篇深度思考、总结、反思的论文与著作便应运而生。

以学习促进实践,以实践倒逼学习。无疑,真正的教育力,就是能将实践中的感知沉淀为可供自己不断前进的思考。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沉淀与思考,2006年5月,龚明斌受长郡中学的委派,担任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那是一所已然陷入资金危机、质量危机、信任危机的民办学校。龚明斌将自己的思考很快投入了教育实践,“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塑造文化、树立突出特色”四步棋,让这所当初濒临关闭的学校中考连创佳绩:2006年进入全市五强、2007年为全市三强、2008年至今一直列于全市第一———这让益阳人民惊叹不已。

的确,正是因为学习,以及将学习力转化为的教育力,成全了他的思想实践,才有了他逐渐去成全一所学校、成全许多他人的可能性。

“而这如何又不是另一种对自我的成全呢?”龚明斌笑着说。

“是进取,成全了我的人生追求”

在教育行业渐入佳境后的龚明斌,有一个当专家型校长的梦想。

“当校长时,特别羡慕李镇西、魏书生、叶翠微、李希贵等校长,有思想、有深度、有沉淀、有分享。而这是我认为自己当校长时缺乏的,我也认为,这是我们湖南的校长们普遍缺乏的。”龚明斌说。

那,这“缺乏”到底是指什么呢?

“是原创性的教育思想,以及恪守勤勉的教育智慧分享。”龚明斌回答。

在他看来,一位教育家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要有成功而又丰富的教育实践、要形成自己标志性的教育成果、更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教育影响。一位专家型的校长也一定不是一个人的闪闪发光,而是你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影响到一批人,辐射带动一批人,从而达到传承与发扬。

这是他的期待,也是他的教育信条。

“思考的核心不是自己,而是教育本身,是一所学校如何继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是众多的教育人如何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下去。”

教育信条源自人生信条。比如,龚明斌的人生信条就是“不言晚,不言悔,不言败”。无疑,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表现是,无论一个人身处何种环境,都力争将自己的这方领域做到极致。

在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做到极致,这无疑是一种“坚守”。但,对于“坚守”,龚明斌更有自己的思考。

“教育人需要有坚守教育的情怀和毅力。这样的坚守,其实就包含了对于教育人生的积极进取。而于一位教育人来说,只有积极进取地‘走出去,才能更宽广地实现教育之情怀,更厚实地担当起教育之责任。”

的确。在清和小学3年后,龚明斌因为成绩优异而被调到南县教育局,视野也不再囿于一所村小的发展。于是,这位年轻人更深切地感知了農村学校的薄弱,也更油然升起了“想做更多事以改变些什么”的愿望。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之后的龚明斌。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他,更在十分迫切地给湖南“未来教育家”“青年精英教师”搭建平台。他说:“只要他们用心办好自己的教育,教好书育好人,那么,我就一定用情很深地为他们‘做嫁衣。”

这又回到了“成全自我”与“成全他人”的问题。

教育本就是美好,它的目的是传递美好,它的过程也一定能呈现美好。因此,我们该相信,在教育中,“成全自我”定会慢慢辐射至“成全他人”;而“成全他人”,其实也就是“成全自我”。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条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家
颜回之乐
居家信条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相同的人生信条 不同的人生追求
《琴童》顾问阵容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每日信条
阅读教育家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