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精神

2017-12-26郭承绪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职业教育

郭承绪

摘要:本文围绕中职教育怎样利用“大国工匠精神”,增强师生敬业、精业、乐业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真正把职业教育办成“大国工匠”的摇篮。

关键词: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摇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72-02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在大踏步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支撑的硬件是“大国工匠”,即大国的能工巧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更是扎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中。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新使命。同时也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怎样把握利用好这次契机,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有以下观点:

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内涵,通过校园文化、校企合作、本土产业特色来构架立体模式为学校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以“工匠精神”滋养学生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大国工匠精神”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建设传播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打造崇尚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教学体系。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要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作为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的重要内容,使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师生的文化自觉;注重用工匠精神引领校风、学风,鼓励学生端正学风、严谨治学,在刻苦学习中确立科学精神、锤炼品德情操。展示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使职业学校成为新时期大国工匠的摇篮。

1.教师先行。开设“匠师学堂”,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建滋养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一致。

通过搭建机制、创设平台,让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成为广大师生自觉的价值追求,培育滋养工匠精神的人文土壤。注重人文知识融通,积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引导师生在知识交汇中感受文化、拓宽视野,注重文化实践锤炼。

建立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导向。要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以培养造就“中国工匠”为目标,引导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层面看,要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专业社团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的工作量和成绩应该列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2.课程跟进。把“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让“工匠精神”融合到每门课程之中,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内涵。(1)课堂教学渗透工匠精神。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教育中,真正使教学过程具有价值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2)用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注重适时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与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对接,在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锤炼技术技能。(3)用丰富的教学实训磨炼意志。实训是职业院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实训中直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感知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4)用生动的思政课堂启发思想。突出高职学生认知行为特点,优化思政课堂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注意诠释传播工匠精神。开展大家名师、企业专家、优秀校友进课堂活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

3.活动激发。为了体现对工匠培养的重视,学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搭建学生提升技能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紧扣高职学生实际,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和考核方式,實施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考试成绩与比赛成绩相对接,引导学生在真正学习掌握技能过程中完成学业。(1)技能比武磨炼工匠精神。技能竞赛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引导学生在参与技能大赛中磨炼工匠精神。(2)从丰富专业社团文化上激发学生提升技能的热情。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技能竞赛,训赛结合提升学生技能素质,激发学习技能热情,在集训、参赛过程中锻造、体验工匠精神。(3)典型示范引领工匠精神。榜样和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国工匠”身上不仅传递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业坚守等品质,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品格,体现着对职业的认同、责任和使命,应该成为当代中职学生的价值追求和时代标杆。

注重宣传展示。利用好各类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讲好典型的真实故事、传播好典型的精神品格,通过生动案例感染师生、引导师生。展示师生的科研和技能作品、社团成果、影像资料等,让师生在鲜活的案例、作品中体会、感知工匠精神。

二、校企合作——实践工匠精神的桥梁

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后的另一个产物是校友联盟,真正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菏泽市职业中专每年都会组织校友联盟活动,山东菏泽天功建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永健就是其中一员。他意识到创业需要长途跋涉,需要具备“一颗不安分的心和百分之两百的努力”。1990年毕业后他选择了先就业,以工匠精神积累经验、技术水平和创业资本。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到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直到目前菏泽天功建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步一个脚印。现在他的很多同学在他的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为主题,将不同行业的技能大师请进校园展示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把大国工匠、技术能手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把大师们的敬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培养当中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使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与“大国工匠”的交流,认真体会、深入思考感悟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找到对自己的全新的认识和新的定位,开启人生一扇新的大门。

三、立足本土产业,让“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菏泽是发展中的四线城市,充分利用本土产业特色和优势,像建筑专业技能需求最多,原来师父带徒弟的老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已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现代建筑业。经过职业学校培养,实践中勤学苦练身怀技术的“工匠”们,像优秀的测量放线工、瓦工、钢筋工、电焊工等技术人才在施工单位非常抢手。“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纷纷参加各建筑公司QC科研小组,涉足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工艺等科学技术领域研发创新。通过参观学习或实习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并对建筑专业工作充满了期待和兴趣。

还有电子商务,近几年来菏泽市电子商务业发展迅猛,天华电商发展规模很大,铁路、路桥、物业管理、化工行业等在菏泽也形成一定的规模。学校适时调整办学思路,瞄准地方产业需求,扎实做好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拓展与深化。充分挖掘其工匠精神内涵,把技能项目搬上课堂,让企业师傅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操作技巧,使学生们体验工匠之乐。

工匠精神应该而且必须是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梦想,以“工匠精神”滋养学生职业教育,使培育学生的土壤愈发肥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工匠精神”建设支撑的文化、社会氛围和舆论土壤,树立匠之社会氛围,孕育匠人为本,这是践行、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首要任务。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必以此为契机得以大力发展。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施设备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师资力量配备、校企合作深化、学生活动开展等方方面面,稳步行走在探寻以“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人才就来自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2]王丽嫒.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

[3]栗洪武,赵艳.论大国工匠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张翼飞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