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建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017-12-26李达伍小平吴健智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

李达+伍小平+吴健智

摘要:土建类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国家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为突破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策略,但在制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培养、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软件方面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众创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59-02

我院是土建类高职院校,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建筑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引领下,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学院创办了大学生科技园,开设了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增强了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拓展了校企合作渠道。本文拟从我院当前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作为土建类高职院校,应当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建筑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二、创业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自国家倡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来,我院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努力搭建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1.创办大学生科技园,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科技平台和孵化场所。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日起,学院认真研读相关政策,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建筑行业发展动态,积极筹备大学生科技园申报工作并申报成功。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园已在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交通工程、工程测量、绿色建筑、环保材料、智能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特色鲜明,汇集了行业企业、专业教师、校友等多方面的创新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学习平台。今年7月,我院大学生科技园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省级大学生科技园,成为四川省内乃至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成功创建的第一家省级大学科技园。这是积极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体现,也标志着我院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产学研相互推进、积极将行业前沿技术贯穿到教学中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2.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在国家提出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改革措施以来,我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SYB)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了解创业创业打开了窗口。SYB的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从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评估市场、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选择法律团队等方面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帮助學生了解创业步骤、分析经验教训。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集合团队力量完成一份创业方案的编写,并组织参加培训的团队相互学习、批评指正,在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与学生在校学习的其他课程相比,SYB课程在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培训教师综合运用讲课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参与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在生动、活泼、趣味中完成。因此,SYB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培训合格率高,教学效果良好。对土建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来说,创业创新遥不可及,即使个别学生有创业意愿也会因缺乏引路人而停滞不前。SYB课程的开设给学生创造了接触创业创新基础知识的机会,为已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指明了方向,激发了适合创业的学生的潜在意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坚持“多方合作、多元共建”,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整合资源。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学校以企业为依托,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5年起,我院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中建一局钢筋翻样工程师定向培养班”合作协议,从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实体订单班,校企双方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配备优秀师资授课。从前两期订单班学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现状来看,企业、学生、家长满意度都非常高。今年6月,学院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合作协议,根据行业和企业要求集合企业和学校双方力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三、创业创新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土建类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创办大学生科技园、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创办创新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然而,在软件设施方面还存在创新创业制度不完善、缺乏素质过硬的指导教师团队、校内外实践基地没有得以充分利用等诸多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以期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而逐步实现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远大目标。

1.努力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成功创办的大学生企业的行业领域来看,很多都与其专业不对口,没有更好地实现土建类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相互促进的目标。这是我院当前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体现:如果学生创办与专业不对口的企业,他们需要学校给予建设场所、政策帮扶等方面的支持;而要创办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则更需要专业教师团队给予专业知识、行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其次,在学院开设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SYB)中,同样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当前,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数量有限,且大部分教师急需进一步深造学习。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任课教师既需要掌握行业新知识,又需要及时学习创业创新新政策,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有必要及时参加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近年来,BIM技术的应用给建筑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这要求土建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熟练掌握,否则会导致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不充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以提升等问题。教学相长,只有当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达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标。

2.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园没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培训课程(SYB)任课教师需要继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究其原因是我们缺乏一支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这说明创新创业制度还不够完善。事实上,无论是科技园的专业指导教师,还是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任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要么需要承担规定内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要么需要完成规定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为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团队提供制度保证势在必行。其次,在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设置方面,学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最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可操作性。当然,随着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应不断改进,完善制度建设势必是一项长期工作。

综上所述,土建类高职院校已通过创办大学生科技园、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增强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拓展校企合作渠道等方式进行了创业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在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引导学生做好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软件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于兆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5,(29).

[2]汪磊,黄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