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动物遗传繁育》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7-12-26杨剑波吴井生丁威宋春雷邢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杨剑波+吴井生+丁威+宋春雷+邢军

摘要:《动物遗传繁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内容丰富,实践操作性强。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文从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等方面对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动物遗传繁育;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08-02

畜牧兽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畜牧兽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完成良种繁育、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等技术工作;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来的职业迁移发展为现代畜牧企业技术骨干、生产区区长、分场场长、经理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动物遗传繁育》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一门与畜禽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理论知识丰富、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呈上启下,为后续畜禽生产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着培养新常态下畜牧兽医技术型、创新型、科技型人才的目标,我院《动物遗传繁育》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对《动物遗传繁育》的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有益的创新,学生实验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一、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为调动学生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三年来,我院继续加大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工程,全新建立一个满足信息化实践教学实验室,购置了50台新式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染色体和生殖器官切片,新建动物生殖器官标本实验室,研究并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规章与管理制度,保障了学生的实验室教学活动。畜牧教学工场是学生们实验教学、课程实践与顶岗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又一课堂。加大猪场、鸡场等畜牧教学工场改、扩建工程,利用我院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江苏省级梅山猪、枫泾猪保种场平台作为实验教学、课程实践与岗前培训的重要基地,并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江苏省异种移植实验教学基地;新建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设施设备齐全。与周边大型奶牛场、中型肉牛场和湖羊养殖场签订实训基地协议,保障了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实践和顶岗培训的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近三年来,在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背景下,通过引进与优化形成了一支梯队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动物遗传繁育》课程团队成员5名,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讲师2人;4人拥有博士学历,1人博士在读,教师队伍的业务和年龄结构层次合理。注重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和综合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将新进青年教师选派到企业一线锻炼,每年到对口企业锻炼不少于6个月,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去实训基地既要参与科研项目,也要从事一线实践,丰富讲台授课内容,无缝对接生产实际。聘请行业翘楚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担任实训教师,让老师和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生产技术。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考评人员、骨干教师和其他生产、教学与科研的培训,培养真正的“双师型”人才。

三、加强实训内容教学改革,提高内容的实用性

高职类《动物遗传繁育》包括家畜遗传育种和家畜繁殖学两个部分。家畜遗传育种部分主要是验证性或原理性实验,而探索性和创新型实验偏少,方法按部就班,内容缺乏创新,相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大多数同学有些吃力,学生的兴趣度和成就感不强。为突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综合考虑实验学时、内容连贯性和实验室设备使用度,我们对原有一些验证性或原理性实验进行合并调整,逐步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家畜遗传育种实训指导中保留了动物染色体切片观察,将种猪系谱的编制和近交、亲缘系数计算合并,增加生产性能测定内容,依据标准完成种猪体尺测定、利用B超活体背膘和眼肌测定、借助自动喂料系统学会猪群料重比测定等操作性强内容。家畜繁殖部分在保留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将常规妊娠诊断技术改成利用B超进行妊娠诊断。为强化课程实验内容学习,安排1周课程实践课,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综合使用教学用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模型、标本、挂图、幻灯片、录像等资源辅助教学,同时利用新建的实验室资源。例如,在精液品质检查实验项目中,我们将学生显微镜观察的精子通过数码互动系统连接投影到屏幕上,可直观、生动、多角度、多层次讲解精子的运动状况、形态结构等,辅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观察对象,加深学生对检测内容、检测过程和结果判定的认知;同时,1周课程实践中,到基地利用精子分析仪再次的密度检查和活力判定,使學生对精液品质检查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新形势下利用《动物遗传繁育》SPOC课程建设契机,团队对课程知识点细化和碎片化整理,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一批微课、PPT录屏和上课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视频资料,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用最爱的手机终端进行在线学习交流,让学生多循环、直观地学习一线生产实际,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提高,也为基地、实验室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每个章节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布置网络实验任务,学生利用SPOC课程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制定详细的实验用品清单、实验步骤、关键控制点和小组的任务分工,并提交指导教师修改和完善。实验过程按小组分工进行,教师和其他小组评比,最后教师分析总结各组的实验情况,撰写实验报告。例如母猪的输精技术实验(仿真法),学生接到任务单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输精前的准备工作、仿真操作要点、输精注意事项,现场操作并完成试验视频录制,实验结束后,指导老师依据视频总结实验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导作用。

五、優化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热情

考评的客观性、公正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是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实验教学评价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两个方面考核,考核权重分别为60%、40%;考核方式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分,各占33.3%。实验过程考核主要体现在方案的制定、操作规范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安全卫生等方面;实验结果主要体现在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分析等方面。技能比赛安排在课程实习周,对所学的精液品质检查、人工输精、妊娠诊断、体尺及背膘眼肌测定等内容作为随机抽取项,主要考核体现在技术操作规范性和熟练度,分别占60%和40%;比赛考核方式采用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分,各占50%和50%。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规避了学生操作不积极、实验报告相互抄袭、交了实验报告就得分等不良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改变现场教学走过场的现象,保证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不少学生还能就生产过程发现问题。

通过对《动物遗传繁育》课程实验教学的初步改革,对在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以及企业人士参访信息反馈中,我们发现,课程的受欢迎度增加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但是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大课程资源库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化实验教学方面进一步探索,提高《动物遗传繁育》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井生,马国辅,丁威.高职院校《动物遗传繁育》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3-24.

[2]刘满清,张细权,聂庆华,王翀,李红梅,顾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99):7+83.

[3]任春环,李运生.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51-53.

[4]王军,孙蕾,梁书文.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85.

[5]白俊艳,杨又兵,庞有志,李宏伟,宋晓杰,高振,王纪远,郭宇博,丁鸿祥,郭姝,楚猛.家畜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7):264-265.

[6]党瑞华,蓝贤勇,潘传英,雷初朝,陈宏.《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07):92-93.

[7]邢军,朱孟玲,刘庆新.畜牧兽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45-48.

猜你喜欢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