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7-12-26韦小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风景园林教学改革

韦小凤

摘要:工程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力学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工程力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公式繁多、内容抽象等特点,结合风景园林以工程设计为主的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79-02

《工程力学》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衔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因此,只有保证《工程力学》良好的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工程力学》在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工程力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3学期,即本科大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需求了解不充分,他们认为理论基础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甚至认为《工程力学》学不好不会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会影响到就业问题。因此,他们根本不重视《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此外,《工程力学》的内容以物理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认为它仅仅是物理课程的力学部分的延伸,没有新内容,从而放松了对课程的学习。

2.《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学生学习兴趣极低。在《工程力学》的课堂上,如果采用“粉笔+黑板”的模式进行公式的讲解和推导,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低到极点,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而且学生记住公式的效果也是非常差。但是《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中就是公式偏多,而且基本都要求熟记。此外,风景园林专业部分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对《工程力学》内容学习存在很大困难,从而出现厌学或弃学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是《工程力学》课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考核方式没有针对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上课出勤、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没有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因此,没有针对性的传统考核方式将不再适用,而是要进行相对应的改革。

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工程力学》在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中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力学教研组结合专业特点和要求,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1.安排低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学生充分认识《工程力学》在专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课,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基础课,它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之前,没有接触专业实训,因此无法充分认识课程内容在实际设计应用中的重要性。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力学教研室提出,让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室以及教师的一些项目研究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学生自行组队,一般以5—8人为一小组,报名参加创新实验或加入某一科研团队。(2)小组拟研究的题目可以自拟,然后申请学院的资助;也可以直接参加科研团队中现有的科研项目,由指导老师委派科研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为了减轻指导老师的负担,建议每个小组分配一名研究生作为指导,带领本科生参加实验。(3)指导老师提出学生所从事的项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回到课堂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监督参与的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科研讨论例会,适当提问,让学生思考,最后再派研究生给他们解答,从而达到让他们参与科研的目的。

只有让学生对专业方向和工程实际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激励他们对专业知识求知的欲望。老师在《工程力学》开始的第一堂课,充分强调《工程力学》理论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的衔接性,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2.针对《工程力学》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繁多的问题,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学生学习兴趣极低的问题,我们提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内部自行互相监督学习。我们以《工程力学》第六章“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中的“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为例,讲解我们的教学改革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就是对全班讲解扭转变形的特点、表征扭转变形的物理量,以及相关的公式,然后在课件上摆出相应内容的几个例题,再布置两套课后练习题,这一节内容就算讲完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很低。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新内容开始之前,先让学生写出前面章节学过的“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变形的特点、表征的物理量和相关计算公式。考虑到可能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记住,因此我们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使学生加深印象。(2)老师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思考:扭转变形和前面所学的“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变形的变形形式和特点有何不同?他们所列的物理量和公式能否准确表征扭转变形的变形行为?等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之后,再引出新的物理量和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新公式的理解和记忆。(3)对同一个知识点,通过形式的改变列出多个例题(保证每个小组一个例题),让学生小组讨论。随后,老师随机点小组内一名学生上讲台列出答案并进行讲解。如果答案错误或不会讲解,则该小组内所有学生在这一小节的考核成绩全部为零。为了不影响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成绩差的学生会主动学习课程内容;为了不让自己的平时成绩受到影响,成绩佳的学生也会监督小组其他成员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3.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改革。(1)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考试内容的改革。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工程设计,作为对专业课程起到托举和衔接作用的《工程力学》课程,在考试中除了充分体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考查外,应该增加一些力学计算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题型和一些根据力学理论知识评价和预测工程系统可靠性的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例题和考试抄袭教材或教案的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将《工程力学》课程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2)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且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课外作业组成。我们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成绩的比例,有利于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懒散、只在期末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平时成绩中没有到课率这一项,只有课前提问20%、课外作业10%、课堂小组讨论学习50%和实验20%。学生到课率是考核的基本要求,到课率不作为考核项,但是只要缺课3次以上,就不具备参与考核的资格。平时课前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本节课的课堂效率影响较大,所以占平时成绩的20%。课外作业主要起到提醒学生复习的作用,但是难免有互相抄袭的现象,为了提高考核的公平性,课外作业只占平时成绩的10%。平时成绩的考核重点是课堂效率的成绩,我们的课堂改革是分组讨论学习,预先设定总的讨论学习分数100分,除以课程全过程讨論的次数,得到每次讨论学习的最高分值。根据每个小组学习的效果,包括做题准确率、小组出勤率以及组内合作情况,再进行打分。最后所有讨论学习的分值占平时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最后一项是实验成绩,实验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实验操作水平占平时成绩的20%。这样的考核方式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束语

《工程力学》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本课程组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学中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对提高《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佘斌.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李新领,张世芳,李纪刚,桑永英,周志男.《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实践探索,2016,(3).

[3]张敏,黄华恢,孙凌云,陈爽.基于土木工程培养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风景园林教学改革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工程力学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工程力学问题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