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宿舍盗窃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与干预

2017-12-26于亚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

于亚光

摘要:大学生融入宿舍的环境出现问题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引起个体的心理危机。通过对宿舍盗窃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深入剖析大学生宿舍矛盾产生心理危机的内部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措施来消除心理危机,以期给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启示,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宿舍矛盾;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41-02

宿舍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转变,当大学生宿舍环境因小事触发宿舍矛盾时,必然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如何对宿舍矛盾做好事前警示预防和事后引导的工作,并帮助大学生重塑健康理想信念,重建温馨宿舍环境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情况

小李,女,某体育类院校四年级学生,家境较为优越。与同班同学团结互助,同宿舍的关系较为融洽。但是,小李因在宿舍中实施盗窃时被发现,在同学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事后,同学们逐渐刻意地疏远小李。小李的情绪开始十分低沉,越发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进入大四后,由于学院宿舍资源紧张,也为了缓解周围同学对小李的看法和偏见,辅导员重新进行了宿舍安排,专门把小李安排到新的501宿舍,让小李与同专业但不同方向的学生住在一起,希望她能够从头开始并振作起来。11月中旬,501宿舍突然发生盗窃事件,起初失主并未太在意,以为是自己的粗心导致个人物品丢失,但此后物品丢失事件又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个501宿舍开始人心惶惶。由于小李有过盗窃前科,宿舍同学开始怀疑盗窃者是小李。他们去找辅导员谈心,希望能够解决宿舍连续盗窃事件产生的危机。但是,小李开始不依不饶,大肆宣传盗窃者是同宿舍的小王,同时开始以语言攻击宿舍其他人,甚至通过网络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故意诋毁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影响恶劣。此后501宿舍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小李甚至在宿舍内放置凶器,导致宿舍内的其他同学心惊胆战,宿舍关系濒临破裂。

二、心理分析

大学生出现盗窃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虚荣心理、自私报复心理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由于大学生入学时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末期,尚未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社会复杂而纷乱的诱惑时,极易产生攀比、嫉妒、虚荣等心理,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实施盗窃行为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不平衡状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个体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非平衡的状态,是个体活动的源泉,也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需求。当个体需要获得满足时,这种非平衡状态才暂时得到消除[1]。小李在宿舍矛盾爆发后产生了心理危机并出现主动攻击他人的行为,我们将其心理状态解析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缺乏自我实现的需要。小李的首次盗窃行为说明,她拥有较高的自我实现需要,却找不到相应的解决途径,加之她的自尊和自信心都较强,明知是违法行为,却认为自己已经过熟悉的思考和周密的计划并能够做到天衣无缝,因此选择通过盗窃来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层,缺乏尊重的需要。由于盗窃行为被当众揭发,小李感到后悔和自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丧失了自尊。她的内心压力很大,在经受非议过程中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她变得害怕与同学、老师接触,内心十分矛盾。

第三层,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小李在出现盗窃事件后,在极度缺乏尊重的需要时,更渴望获得归属感和爱的包容,但周围同学对于其曾经做过的事情有防备心理,无法和她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使其与同学之间无法建立情感上的关系,更难以在宿舍甚至班级中获得接受和认可的地位,这无疑更强化了她对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渴望。

第四层,缺乏安全的需要。小李在换到新的宿舍环境后,却依旧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是由于她在缺失了尊重、归属和爱的基础上,极度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导致其不能应付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同时,在新的宿舍和环境中再次出现的盗窃事件,也大大激发了她的敏感与恐惧,甚至到了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地步,出于对安全感的极度需求以及对自我的保护,小李开始污蔑、诋毁,甚至主动攻击其他同學。

三、干预措施与结果

1.广泛开展事件调研,全面把握学生情况。首先,当首次盗窃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情况,并召集班委通过不公开的方式展开调研并及时交流沟通,剖析小李与宿舍同学产生矛盾的根源:直接诱因是首次盗窃事件所引发的冲突,深层原因是曾经错误引发的后悔和自卑心理导致的攻击行为。其次,密切保持与小李父母的沟通,深度了解该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并侧面了解她在事件发生前后与家长的通话内容等。

2.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所展现的力量就越强大[1]。当个体的低级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害有机体的生命。由上述分析可知,小李的心理危机主要来源于她曾经在大学期犯过的错误,被发现后,总感觉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丧失了尊重、归属与爱及安全的需要,她接受不了周围同学对她抱有防备之心,且极度害怕周围同学不接受她的改变,因此将自我封闭起来并开始攻击他人。所以,开展谈话的关键点是要从根源上纠正小李对周围同学的认知偏差[2]。辅导员在与小李谈话中,首先肯定了小李的能力和优点,并高度赞扬了她在训练和比赛方面为学校增光添彩的事迹,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小李的自信。其次,对小李进一步阐释人生的意义: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聪明人会吸取过去的经验,正视并进一步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道路上会越来越成功。同时,引导她了解在宿舍特定的环境中,同学们之间由于个性差异引发的思维交叉和碰撞在所难免,但这恰恰可以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大学宿舍也是一种缘分的结合,学会悦纳、包容他人,这样才能使宿舍关系融洽,也为生活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3]。

3.重视后期追踪观察,采取多种手段彻底化解心理危机引发的宿舍矛盾。检验心理干预是否见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与学生谈话后的追踪工作。首先,成立以班干部为主的跟踪小组,仔细观察小李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主动让她倾诉自身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其次,要定期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及时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使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建立良性互动的校园—家庭管理模式,帮助小李尽快摆脱心理危机。在此基础上,要经常通过QQ、电话、微信或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小李进行交流,给予她关心和鼓励,帮助她不断消除思想上的消极情绪,引导其他同学要团结互助,不要在生活中排斥和孤立她,给予她尊重以及友爱,使她重新在班级和宿舍内获得温暖和安全感。

四、案例启示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的承担者和组织者,被视为在校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应经常深入学生一线,避免隔阂,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在出现宿舍矛盾引发的心理危机时,要从多个角度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处理,将建立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在前面。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学习更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用专业和专心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工作中要开拓新思路,以精准角度切入,用科学方法干预,注意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角色的协调性、相关性和制约性,不断调整薄弱环节,扮演好“发现者”和“调节者”的角色,及时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扰,争取成为他们真正的人生导师,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谢金彪.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正[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57-58.

[3]袁立光,王亮.当代大学生考盗窃行为剖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144-147.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调查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的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