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内科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2017-12-26周蕾林琳王嫱刘海雷李萍殷咏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内科医学生

周蕾+林琳+王嫱+刘海雷+李萍+殷咏梅

摘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体模式,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5年院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将更加凸显,如何加强这一环节的培训值得深入研究。目前由于在内科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存在实践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生内科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在近几年的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实践经验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新型培养模式下如何完善内科技能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平台,探索新型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手段,以达到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践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内科临床操作技能;“5+3”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01-02

“5+3”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是“5+3”模式下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1,2],5年院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如何加强这一环节的培训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在以往的内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机会少、考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连续参与了8年的全国技能大赛培训,并初步形成内科技能培训体系,现就“5+3”模式下医学生内科临床操作技能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整合内科资源,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内科技能培训课程

内科作为现代医学涉及范围最广、要求临床诊疗分析能力最强的学科之一,其技能训练需贯穿整个见习及实习过程。但一直以来,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和机会限制了学生对于所有临床技能的全面学习和训练,且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和培养主要在内科各教研室单独进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统一教材及教学大纲,从而造成了培训目标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我院内科教研室在全国技能大赛培训基础上,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编写了内科常见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培训相关课程。

二、多元化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有助于促进临床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整合

目前的传统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培养,而轻视了临床思维及人文、沟通等其他方面的训练,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薄弱,常常出现“我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困境,并未得到真正全面系统的临床技能训练。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进,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授课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引進基于问题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基于案例的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基于网络的E-learning教学、基于团队合作的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临床教学道具、真实场景模拟和标准化病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解决了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为了充分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技能中心对临床见习及实习学生实行全天候预约开放,有助于医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反复训练。

三、建立阶段式、递进式、多层次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体系

临床操作技能的高低是决定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五年制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根据医学生的教学特点,将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分为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和床边实战训练三个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通过PBL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每一项操作的目的,了解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老师进行操作的分解讲解及示范,然后让学生在各种教具模型上自己反复练习,熟悉并掌握每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流程,并独立完成各项操作。进入场景化模拟训练阶段,由教师提供不同真实的临床病例,将临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涉及适应症、禁忌症以临床真实场景的形式再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合作,完成每项操作,并对不同小组的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一个阶段,在内科病区选择合适的病例,在老师现场指导下,完成床边操作,从而使学生能真正身临其境,体会实际操作过程,将之前理论学习及模拟体验转化为真实直观的感受,从而大大增加其临床信心及兴趣。

四、采取新型见习及实习考核手段

理念的改革是技能操作考试改革的前提。技能操作考试并不是理论课的附属,技能操作课程是促进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单纯理论说教不能代替的。因此将内科临床操作技能课程独立,单独考核,与理论课成绩并列,有助于打消学生重理论学习轻操作实践的思想。我院自2014年起,将OSCE(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评价体系应用到临床医学生技能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5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分阶段培养,实现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两阶段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前期为基础,后者为发展,所以前期的基础培养尤为重要。通过上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科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方法,不但可以提高5年制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为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EB/OL].2012-05-07.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EB/OL].2012-05-07.

[3]张娅楠.内科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培训,2017,(6):240-240.

[4]侯洁,郁卫刚,高恒,等.OSCE在教学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出科技能考核中的实践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567-5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内科医学生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