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食品安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2017-12-26张涛于祥君王俊锋穆春生马玉波

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健康食品安全

张涛+于祥君+王俊锋+穆春生+马玉波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摇篮,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并将食品安全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传递,对提高我国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部分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师范院校食品安全专业课开设比例仅约为40%,而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开设食品安全课程比例约为70%和90%。师范院校的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的开设比例分别比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低43%和58%。食品安全课程在综合性院校以通识选修课为主,在农林院校以专业课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师范院校食品安全课程的开设比例显著偏低,除了对师范院校学生本身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不利之外,还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师范院校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增设食品安全类课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食品安全;师范院校;健康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5006104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食品安全法》,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对食品的安全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区分,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以至于地沟油、瘦肉精、毒大米、“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事件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1]。此外,由于人们生物知识的缺乏,当前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缺乏有效的合理评价,以至于出现“黄金大米”事件,引起人们对转基因安全食品安全性的关注,科技界和舆论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也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有效合理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对提高人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类群体,其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宣传对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不仅对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很多毕业生将走向中小学教师岗位,还可以将所学习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通过日常教学工作传播给众多的中小学生,可以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到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认识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性,远离有毒有害食品,降低食品安全给青少年带来的风险,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往对部分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发现,除部分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比较重视之外,很多高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24],部分高校师生对于转基因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模糊[5]。此外,由于很多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国内高校食品安全事件也经常发生[6]。当前社会对于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重视程度了解还很少,对于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及其应对策略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国内部分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食品安全课程及专业设置情况,探讨我国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的设置的重要性及其解决途径。

1对象與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分别选取我国(2016年)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各20所作为调查研究对象,20所综合性院校中,东部院校15所、西部院校5所,其中包括“985”院校8所、“211”院校6所、普通综合性院校6所;20所调查师范院校中,东部师范院校13所、西部师范院校7所,其中包括“985”院校2所、“211”院校3所、普通师范院校15所;20所调查农林院校中,东部农林院校16所、西部农林院校4所,其中包括“985”院校2所、“211”院校5所、普通农林院校13所。所调查高校既包括国家重点大学,也包括普通大学,此外,中、东、西部高校均在调查范围内。

1.2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通过网络资源,借助各高校教学课程管理平台,对所选取的60所高校本科生开设课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调查各高校食品安全及其相关知识内容课程的开设安排情况,包括课程名称、开课形式(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网络视频公开课)、开课学院(生物学院、食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其他)以及开课专业。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类型高校食品安全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食品安全课程的开课情况发现,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食品安全课程开设的比例明显高于师范院校,具体如图1所示。

2.2各类高校食品安全类专业设置情况

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开设有食品安全类专业的学校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别,农林院校食品安全类专业开设比例较高,在所调查的20所高校中有19所开设有食品安全相关专业;师范院校开设食品安全类相关专业的比例较小,在所调查的20所师范院校中仅4所开设有食品安全类专业;综合性院校开设食品安全的学校比例也明显高于师范院校。

图1开设食品安全类课程高校占比情况

2.3各类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的设置情况

师范院校除食品安全类课程开设比例、食品安全类相关专业的开设均显著低于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之外,在食品安全类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具体如图2所示。农林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开设方式多为专业课,很多农林院校开设有多门食品安全类专业课(如食品安全性评价、绿色食品生产等),食品安全类选修课所占的比例较低;综合性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中专业课和选修课所占比例差不多;而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为主(如营养与保健、转基因食品等),专业课所占比例较少。endprint

图2各类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设置情况

3讨论

3.1师范院校食品安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各种疾病的增加及其年轻化程度加剧,特别是各种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经常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师范院校。通过调查和分析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和师范院校食品安全课程开设情况,发现师范类大学食品安全知识课程开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师范院校食品学院等相关院系较少,大多数师范院校没有成立食品类学院,食品安全类师资缺乏;(2)师范院校开设食品安全类相关课程比例偏低,仅约三分之一的高校开设有食品安全类课程,远远低于农林院校和其他综合性院校;(3)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以通识选修课为主,而农林院校等其他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多以专业课为主,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食品安全知识的专业化程度偏低;(4)食品安全类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农林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少得多。

3.2解决师范类高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1) 增设食品安全类知识通识选修课程。食品安全类课程是师范院校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由于大多数师范院校(除少部分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及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所组成的高校)很少建有食品安全类院系和开设食品安全类专业,所以很难在师范院校广泛开设食品安全类专业课。尽管如此,可以开设食品安全类通识选修课,吸引广大师范院校本科生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类知识、饮食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注意事项,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转基因食品,了解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并学会识别劣质食品和健康食品,以保障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到更多的健康食品,保证身体健康。此外,通过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类事件背后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关心和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同时学习到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实行跨校学习或者引入网络食品安全公开课。从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的食品安全类课程开设情况可以看出,多数综合性院校和绝大多数农林高校都开设有食品安全类专业课或者选修课。师范院校可以鼓励学生到其他综合性院校或者农林院校进行跨学校选课学习,这样既可以方便师范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的教学资源利用率。当然,跨学校选修课程,需要各学校之间相互认可彼此的教学课程,毕竟学生选修的很多课程也是有学分要求的,单纯为了学习食品安全类知识,而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的话会大大降低学生选课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国内很多地区成立了高校联盟,如湖北省的武汉高校联盟、广州大学城的十校联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实现资源共享,但高校联盟内跨校选课还没有真正实现。这一点国外很多大学做得比较好,不同高校之间可以互选课程并能得到学校的认可,这样既节约了教学资源,又扩大了知识的传播,如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跨学校学习并相互认可。因此,有必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建立行之有效的跨校选课学习制度。跨校学习不仅有利于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等知识,也有利于其他高校大学生到师范院校学习教育方面知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如山东师范大学引入了由中国农业大学主讲的“转基因食品”与“食品安全与饮食卫生”两门网络公开课,基本上满足了该校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食品安全类知识的需要,值得广大师范院校学习。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积极性的调查发现,学生利用网络公开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过网络视频公开课,这大大降低了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利用效率。为了提高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利用效率,建议各师范院校可以给网络视频公开课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视频公开课学习食品安全及其他方面知识的积极性。

3) 加强食品安全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分析各师范院校的食品及相关的学院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师范院校没有成立食品及相关的学院,食品安全类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没有独立的食品学院及相关专业,所以师范院校大量引进食品安全类专业人才,大量开设食品安全类课程并不现实。为了更好地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对生命科学类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让更多的生物类专业教师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类知识,以满足食品安全类教学课程的需要;师范院校可以在生物类专业师资配备过程中适当地引进一定数量的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另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将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因此,师范类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农林院校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到师范院校任课,并付以相应的报酬,这样既可以彌补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的不足,又可以降低引进和培养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的成本。

4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师范院校无论是在食品安全类课程开设数量,还是食品安全类专业设置方面均远远低于综合性院校和农林院校,师范院校食品安全课程和食品安全类师资力量需要加强。为了提高师范院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师范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以满足师范院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要求:(1)增设食品安全类选修课;(2)适当引入高质量的网络食品安全类食品公开课;(3)实行跨学校选修课;(4)通过选聘其他农林院校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参与师范院校食品安全类课程教学;(5)适当引进食品安全类专业教师满足食品安全类教学需求。总之,师范院校应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师范院校本科生食品安全类知识缺乏、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切实提高师范院校本科生食品安全类知识储备,为全面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做出师范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明勇,陈绍军.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35.

[2] 宋阳,张然,张立实.成都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2):304306.

[3] 王晓莺,赵学芳,李为娟,等.苏州市三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12):967969.

[4] 翟艳丽,张建斌,宋慧娟.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和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1):880882.

[5] 黄正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导向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6] 冉然.高校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1):74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健康食品安全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