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2017-12-25皮淼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0期
关键词:调配差错管理体系

皮淼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皮淼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该院于2016年6—12月以持续质量改进为基本管理理念,做好多部门协作,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完善管理方案、加强成员协作和定期培训学习,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比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6个月内工作差错事故种类和发生率。结果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较之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优化工作流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整体医疗护理质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差错事故;医疗护理质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医院静脉用药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全院各个临床科室静脉用药的配置,而且还关系全院医疗质量、静脉输液安全、护理满意度等,同时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影响。2010年4月20日,原卫生部办公厅下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各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认真执行,从而使PIVAS工作更加科学、规范[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部门协调不当、护理人员参差不齐、药剂师工作不规范、科室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PIVAS差错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全院医疗安全。为了提高PIVAS工作质量,降低不必要的差错事故的发生,该院PIVAS于2016年6—12月,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科室管理当中,指导科室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工作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有护理人员49名,药剂师6名,护工5名,其中硕士3名,本科27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9名,科室设置有普通药品配置间、抗生素药品配置间、肿瘤药物配置间、临时用药配置间等四个洁净工作间,另有肠外营养药物配置间,排药准备间,成品间,药品二级库等,配置间达到千级层流环境,局部达百级层流环境,有10台超净工作台和13台生物安全柜,最大配液量可达9 000瓶/d;为全院22个外科、24个内科、10个儿科、4个妇科,及综合ICU、NICU、PICU等临床科室提供静脉输液药物配置。

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1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科主任牵头,科护士长和药学部主任主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小组,分别设置药学组长、护理组长、监控组长、仓管员等,有业务骨干组成小组成员,共同设计质量管理考核登记表,定期对药品库房管理、静脉用药配置管理、药物分发流程管理、配好液体下送管理等项目逐项记录并考核,每月对各小组各个环节的穿刺事故以及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登记,由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开会讨论,针对常发差错事故查找原因,制定并监督实施相应改进措施,对潜在危险因素及时排除,尽早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及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科室工作健康、安全、顺利开展。

2.2 加强法律法规及安全防范意识学习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PIVAS质量管理规范》《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重视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及法律效应,同时还应对职业道德管理办法,科室规章制度,各项标准操作流程等进行统一学习,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2],养成良好的工作慎独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认真对待工作,以便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2.3 健全护理管理体系

护理人员是PIVAS工作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室的绝大部分工作均需要护理人员来完成,因此,护理管理体系的健全直接影响着PIVAS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效果。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每天召开工作总结会议,主要对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发现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现场讨论,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参考各个环节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及时对安全管理和细节管理进行追踪、评价、考核和整改,将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应用到护理管理体系中,做到常态化、持续的管理与改进。

表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PIVAS工作过程中差错事故发生率比较

2.4 优化工作流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相对较机械、枯燥,一位护士往往要担负着医嘱核对、药品准备、配前核对、消毒、药物配置等多项工作,持续高强度地进行反复重复的工作,易使人产生定向思维,发生差错事故也不易立即被发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根据这一现象,该科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决定,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初步以两人协作为标准工作模式,由一人专门负责医嘱查对和药品分配准备,再与另一人一同对将要调配的药物进行核对,主要包括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药物名称、药物浓度等,核对无误后由另一人专门负责药物调配,负责准备、核对工作的一门护士再对调配好的药物进行二次核对、分类摆放,然后交由下送人员进行下送。

2.5 重视细节管理

在PIVAS标准操作流程的指导下,规范各项操作,以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团结协作进行各环节工作,但是更精细化的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而实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据文献报道,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缺陷、差错的环节之一是静脉用药[3],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药物的配置,虽然在PIVAS标准操作流程的指导下,工作更加规范,但是差错事故仍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消除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细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选制作各种差错警示牌,在对应的工作环节悬挂,以达到警示作用。总结过去配置出现的内外差环节点,加强药师与新轮转护士对配置风险的识别,建立安全提示卡贴放在白板和摆药车上,辅以温馨语言提示,提高轮转护士风险意识。对于容易混淆的药物和溶媒,应分类列表,总结分析,制作成防差错预警资料,以供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混淆时及时查阅。

3 统计方法

对PIVAS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日为节点,对此之前和之后6个月内,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打包、下送等工作环节中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借助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该院PIVAS自2016年7月起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打包、下送等工作环节中发生的差错事故例数明显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有所下降,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较之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 讨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全院患者静脉输液的重要保障部门,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用药、医疗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等“三高”特点,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部门协调不紧密等,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的只要原因,如何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质量,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保障临床各科室患者用药安全,是该科管理者一直最求的工作目标[4]。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有效促进多部门的协作,而且使各个工作环节分工明确,协作与分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促进协作精神的传承,同时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避免定向思维的形成,从根本上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另外,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将工作质量上升到法律层面来管理、约束大家,以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有助于慎独精神的培养,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目的。工作细节的管理,尽可能提升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意识,时刻警示容易出现差错环节,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该院PIVAS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差错事故发生率也较管理体系建立前明显下降,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对各个临床用药科室的安全用药和患者安全起到促进作用。

[1]吴建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138-139.

[2]赵方允,刘丽,王丽,等.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10(10):796-798.

[3]王雅蘋.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0):45-47.

[4]卢智,郭丹,焦培艳,等.运用精益管理理论优化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J].中国药业,2011,20(14):62-6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30.090

R95

A

]1672-5654(2017)10(c)-0090-02

皮淼(1988-),女,河南南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2017-07-29)

猜你喜欢

调配差错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养猪饲料巧调配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大气调配师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