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价值体现的跨媒体界面设计侧重

2017-12-24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界面人群

杨 华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安710032)

基于经济价值体现的跨媒体界面设计侧重

杨 华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安710032)

通过对比互联网媒体和纸媒平台各自的特点,优、劣势及读者由于年龄特征和阶层的差异形成特定阅读习惯下的信息获取方式的特点,探讨基于这些条件下的跨媒体平台出版信息的界面设计侧重,企望研究有侧重的界面设计形态对媒体出版的经济价值体现。

阅读习惯;阅读特征;平台界面;经济价值

过去10多年间,一部分互联网数字媒体出版异军突起,获得了十足的发展。随着其访问量的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销售及广告经济效益使其他媒体,尤其是纸媒,从经营到平台界面设计的视觉效果都竞相去模仿。而由于不同媒体平台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受众阅读习惯的差异性存在,一味模仿跨媒体平台的界面视效,不仅丧失了其自身的视觉个性,也未曾改变其平台经济下滑的现状。反思现状发现,挖掘不同媒体平台独特的潜质,从结构内容到界面设计进行有侧重的设计,才是平台经济价值存在的基础。而要通过平台提升媒体的经济价值则取决于受众的接受度,通过数据调查发现,读者对平台信息的有效接纳是与读者自身阅读习惯有关的,而其又与读者的年龄、阶层以及媒体特征相关,因此,只有在充分契合了这些阅读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视效设计,才是推动平台传播和经济价值体现的有效之道。

一、侧重年龄特征的界面设计是其经济价值得以体现的推动

来自西安市统计局2016第三季度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西安市民中,选择电子方式阅读的人群中比例最高的是13—30岁的青年群体,占69.8%;而选择纸质的人群中比例最高的是51—70岁的老年群体,占55.7%[1]。通过观察发现,人的阅读习惯本质是由特定年龄下生存状态和客观环境所决定,因此,这份地方性报告不仅是区域群体阅读现象的体现,也是时代背景下人们阅读状态的缩影。

13—30岁年龄段以学生及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居多,针对这类人群的生活状态对近百名在校学生和几十名公司员工做了行为特征调查后发现他们多数思维敏捷、身体各项机能较好,能快速的阅读信息,而他们也通常会在工作、学习的压力下,有目的的阅读信息以获取资源,因此,其阅读习惯更倾向于迅速翻阅整个信息的标题和摘要确定兴趣点后再详细阅读内容,他们需要在有限时空下获得大量阅读资讯,基于这样的阅读特质,形成了此类人群更倾向于标题式阅读、图片化阅读等的阅读习惯。从成功的数字媒体平台腾讯、今日头条、网易平台客户端等著名的平台界面设计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可以看出,他们的界面设计也在过去的数年间通过改版逐步完成了如今以首页文字、图片索引化排版、利用强对比色彩来勾勒、划分内容区域,使读者一进平台,就能获得对内容信息的层次、全局认知的设计侧重,在2016年第四季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艾媒北极星报告中显示,腾讯、今日头条、网易平台客户端活跃用户数量高达整个数媒平台前三[2],而由此也带来了巨大体量的广告收入。

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如果用于纸媒平台则会适得其反。调查显示,纸媒平台的阅读群体多半为中老年人群,从行为学角度观察分析研究身边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发现,这类人群多数更习惯于花费整段时间去细细阅读文本的内涵。由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又没有庞杂的外界信息干扰的压力,他们的阅读习惯普遍注重阅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纸媒排版更适宜利用平面化逻辑关联的展开式排版布局作为界面设计的特征,这种排版设计其优势在于不受空间限制,一个内容排完再排另一个内容,展开式的排版方式正符合了这类人群精读的阅读习惯。年长者由于身体眼睛机能都处于退化阶段,数字媒体平台为了营造标题鲜明采用强对比的图像色彩及闪动式的推送排版表达会对这类人群造成视听感受的不适,而纸媒平台界面设计的侧重更倾向于安静的视效表达,如在界面区块分割时采用柔和线条和低纯度背景色彩来引导内容,用可使视听获得舒缓感受的界面视觉效果设计来抓住这类读者的心。

因此,无论是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平台还是许多经久不衰的纸媒,分析其存在原因,都是在充分考虑年龄特征下人群的阅读习惯,有侧重地进行特定媒体平台的界面设计,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存之道,并成为有效推动媒体平台经济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力量。

二、重视阶层阅读特征的界面设计是经济价值体现的根基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阅读乐趣自古不变地吸引和影响着文人群体。如今演化为都市白领和事业稳定的文人阶层,读书赏景的雅趣已固化为他们享受生命存在乐趣的生活方式,而这一阅读特征带动了都市中悄然兴起的书吧等的经济运营模式。观察发现,这类人群普遍注重阅读过程的视觉趣味性和新鲜感。纸媒平台界面或细腻、或纹理的触感表达和版式、装订的玩赏性成为他们文化情绪获得慰藉和交流的渠道。正如著名纸媒设计师杉浦康平将版式设计诠释为“通向无形境界”[3]那样,对于这类人群的诉求,纸媒平台界面设计应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排版的特色和不断变奏的排版趣味,并结合现代印刷工艺承载材质媒介的视觉效果来传播出版物的信息内容,让读者在自如的情绪中点亮自己心中的境界。获得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的《古拙》,纸媒的界面设计为了呼应梁思成先生手稿这一内容主题,采用做旧的纸张契合古旧的手稿式版式布局特色,配以棕褐色和红蓝墨水般的线格、字体印刷,这种装置性延展的平台界面设计效果,仿佛立体地将梁思成当年研究《营造法式》时反复修改而变得破旧的手稿带至读者的眼前。这种身体触感式的阅读是纸媒平台界面视效独有感受的表达,是数媒平台无法企及的。

同样,信息的表达也会因为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迥异、视觉关注点不同而产生不同响应。读图式的阅读习惯满足了快餐文化下繁忙的上班族们对文化的需求。观察发现,这类人群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有白领文人群体的心境来通过阅读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而他们往往又对其未接触领域的文化有猎奇的心理,如果没有非常大的决心,他们不大可能用整段时间携带纸媒来阅读,而是更多地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在途中、在睡前短暂的碎片化时间内通过拨动图片获取信息,因为这种浅阅读习惯的产生,数字媒体平台才逐步归结和趋于对栏目首页布局更侧重于展示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内容和简短的内容文字摘要,利用触摸图片链接进入深层详细性的系列图片展示和阅读方式。浅阅读带来的必然是浅思考,因此,数字媒体平台排版并不需要像纸媒平台设计所侧重内容布局的展开和意境营造,而更多的是需要侧重于利用置顶和推送最新内容的界面设计布局方法吸引这类读者,以此形成平台经济价值体现的根基。

三、基于界面呈现特征下的设计侧重才是经济价值体现的根本

对于纸媒平台这种意境营造、身心触感的界面视效设计,以前许多数字媒体平台杂志的界面设计也在有意模仿,而终因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价值后逐渐消失,如网易新闻数媒平台在2011年初就转载了一篇题为《明星电子杂志纷纷悄然“下架”》[4]的文章正是如此,究其现象原因都是受媒体自身特征制约所导致。数字媒体平台的传播是基于客户端的,由于数字媒体多是利用界面代码控制界面设计中的排版布局,过于自由的排版和字体表达在界面代码编写层面不好实现,以及客户下载后平台对CSS和JAVA特效代码的支持度不一样,就形成了数字媒体平台的很多视觉效果表达不统一和无法呈现等的现状。而如果将媒体平台中所有的文字与图画统统做成图片来展示,又受到网络下载响应时间及代码交互方式的局限。观察有着高访问量的数字媒体平台,发现其均没有模仿纸媒平台的设计表达,也没有利用过于复杂的代码特效来设计界面效果,而也正是这种既有局限,又有视、听效果优势的数媒平台设计特征,逐渐培养了长期使用者们的阅读习惯。他们已经在长期的使用中习惯了这种少于视觉修饰,但引导性强的界面设计,他们可以更熟练并自如的通过界面设计的导视、交互互动、层级链接以及大数据推荐栏目的设计来沟通想法和获取资讯。因此,数媒平台的界面设计就应该侧重利用不一定是新潮的,但是稳定的、测试过的JAVA代码语言来设计适合数媒平台介质表达的多层级、递进式层叠推拉排版布局及图文链接、动图、底栏内容推送的界面布局,或许相较纸媒,这样的设计缺少情感的交流,而这却恰恰就是平台限定下、用户习惯下的界面设计侧重。

纸媒平台界面设计中不受空间限制的平面化排版布局特色是受电子设备屏幕尺寸局限的数媒平台界面设计不可企及的。如果数媒平台采用了纸媒的这种平面化排版,全局势必会出现要么浏览文字太小,要么浏览时必须不断地横纵推拉滚动条。而纸媒平台在界面设计上一味追随数媒平台的排版表达,也会丧失自己存在的意义,继而丢失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形成“淮橘为枳”的局面。因此,纸媒平台界面设计的排版侧重应是,由于数字媒体以视频作为界面版式的视觉效果展示纸媒平台界面设计达不到,也没有必要盲目追随,应另辟蹊径的利用叙述连贯的情节组图排版呈现自身独有的视觉语言表达,并通过利用自身独有的特殊印刷工艺和多样化的装订方法来传递界面的情绪。这才是受众长久以来习惯了的纸媒平台互动方式,也是纸媒平台界面视觉效果传递和经济价值体现的主要支撑。基于此,纸媒平台的界面设计应更加重视纸媒平台这种特有的材质触感、手工参与感的优势以及不断强化纸媒的这种物质存在性的交互方式,强化读者阅读习惯之上的情感乐趣触发,使纸媒平台于其他媒体平台不可替代的内心存在感释放出来。

结语

受众的阅读习惯是由人群的年龄、阶层以及平台特征引导所决定并形成的阅读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即使是同样内容的信息表达,在跨媒体平台下由于阅读习惯的差异也会获得不同的响应结果。把握特定平台下特定人群的阅读习惯并基于数据来确定阅读人群和分析其人群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才是有侧重的媒体平台界面表达方式和经济价值得到体现的重要途径。

[1]西安市民阅读习惯调查报告[R].报告索引号013354350/2016-02109228,西安:西安市统计局,2016.

[2]2017年中国媒体转型研究报告[EB/OL].(2017-03-15)[2017-03-13].http://www.iimedia.cn/49910.html.

[3]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杨晶,李建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1):7.

[4]明星电子杂志纷纷悄然“下架”[EB/OL].(2011-01-27)[2017-03-25].http://news.163.com/11/0127/10/6RD98FIN00014AED.html.

J02

A

1673-291X(2017)35-0186-02

2017-09-25

高校教改研究项目“文化产业价值与艺术理论课群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15JGY28)阶段性成果

杨华(1976-),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美术理论及视觉表达设计研究。

[责任编辑 王燕文]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界面人群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