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发展策略探析

2017-12-24

金融经济 2017年24期
关键词:班列一带一带一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于2013年9月与10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一年,“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亿的人口和39万亿的经济总量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空间,也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优惠。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发展的推进情况

1.1 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多,自贸区群体壮大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成立以来,至2017年4月,我国已共批复成立11个自贸区,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沿海到内陆,11个自贸区分布于我国各个方位,自贸区群体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联合发力,经济成效显著。

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物流发展

各个自贸区分别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中欧班列,开辟新航线(海、空航线),扩大港口建设,构建公路运输网等方式,海陆空全面发力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如中欧班列中渝新欧、蓉欧快铁、中欧(义乌)班列、中欧(厦门)班列、中欧(武汉)班列、中欧(西安)班列、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均已常态化运行,每周发出固定班列,省时省力省费用,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无限可能。

1.3 金融不断创新,助力对外投资

自贸区内成立各种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中心和平台,通过金融创新为我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需要的大型设备的提供金融支持和资金支持,如大型国有企业振华重工、锦江集团、上汽集团、光明集团、上港集团、中远海运、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均已通过自贸区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华信、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约占境外投资项目九成,对外投资的工程承包、贸易、投资、医药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对外投资园区的建设,如中国武夷中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中毛(里塔尼亚)海洋经济合作园、中利(比里亚)国际渔业综合基地等境外园区列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

1.4 贸易额逐年攀升,双边贸易互通有无

自贸区实施“单一窗口 ”制度创新,推出口岸监管创新措施,缩减企业通关申报数据项,为货物顺利通关提供各种便利,促使双边贸易额飞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上海自贸区浦东新区2016年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达3339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9%,2017年1月-6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214.3亿元,增长23.2%。福建省2016年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为3130.9亿元,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0.25%,2017年1月-6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值合计1709.6亿元,同比增长12.8%。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各自贸区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湖北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打造“网上丝绸之路”,为沿线中小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自由贸易提供便利,东湖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效应逐渐形成;浙江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中心,开发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通过构建综合配套的要素支撑体系,平台日均可处理五百万包,通关速度达到100单每秒,98%以上的单证实现自动审核,确保24小时内完成通关作业放行。

1.5 开展文化活动,促进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

自贸区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以通过文化传播更好的开展政治协商和经济合作。如自贸区成立国内首家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张江海外人才工作站,设立文化海外驿站,与沿线国家共办大学,在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等,培养各种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端商务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竞技活动、旅游开发等活动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深度融合。

2.“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自贸区合作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本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开展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为建立互惠型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做好前期准备。

2.1 沿线国家内部自贸区合作情况

东盟十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在东盟自贸区框架之外相继签订了一系列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南亚国家以印度等国为主导,成立了南盟FTA,印度又相继与巴基斯坦签订特惠贸易安排,与尼泊尔、不丹、阿富汗等国签订双边FTA,与东盟签订印度-东盟FTA。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八国共同签署了“独联体FTA”。海湾地区国家成立了海合会,中东欧国家中的希腊、波兰和立陶宛等作为欧盟成员国,已进入比较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同多个国家签署FTA协定。总体来看沿线国家中自贸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国家有新加坡、印度、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希腊、波兰、立陶宛等。

2.2 我国与沿线国家自贸区合作情况

目前来讲,我国已与沿线部分国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部分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商谈中,与部分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尚在研究中。如我国已与格鲁吉亚、韩国、瑞士、冰岛、澳大利亚、秘鲁、新加坡、哥斯达黎加、新西兰、巴基斯坦、智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海合会、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挪威、以色列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商谈中,还有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加拿大、孟加拉、蒙古国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研究中。这些双边或者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为我国自贸区更好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贸易便利和投资便利。

3.“一带一路”背景下自贸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发展的核心保障,我国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开创出多项创新,且大部分创新可复制可推广,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方面为自贸区企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贸易和投资效率的提高。但是制度创新不是朝夕之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而11个自贸区中有7个自贸区是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作为全国自贸区的排头兵,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实战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自贸区,虽然可复制可推广,在具体引进时也需要加以区分和完善。

3.2 重复建设

自贸区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前提下,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如中欧班列的运行,目前各个自贸区均有开通的中欧班列,这些班列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各个连接点的完美的结合,需要多方协力共同运营,才能顺利开行,而且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据了解很多趟中欧班列回程几乎是空车,也有些地方为了抢占资源,通过降低运费税费等方式吸引货物绕道,徒增国内运输成本。所以应该整合资源,协调统筹,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和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造成资源的浪费。

3.3 文化差异

沿线65个国家属于不同的政治体制,采用不同的法律制度,遵从不同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差异会对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跨境电商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纵观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与我国建立自贸区或者有意愿建立自贸区的国家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体,由于文化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彼此之间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跨境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交易特性,对安全信任度要求比较高,就会从某种程度上阻碍跨境电商的发展。因为文化差异,也可能会导致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

4.“一带一路”背景下加速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建议

4.1 坚持制度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对外开放与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存在各方面的优势,自贸区内各种原有制度和创新制度为提高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自贸区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扩大开放和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引领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在探索自我创新的同时,可以吸收和引进国外自贸区先进的制度安排和监管措施,进行本土化处理,引领自贸区在制度安排上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标准相统一,以促使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走进来,通过先进的制度安排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4.2 做好规则对接,妥善解决经济纠纷

沿线国家和我国进行双边投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在处理这些纠纷时,适用于哪国法律,适用于哪国仲裁规则等都需要进行协商,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法律和规则的对接,尽可能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和规则来行事,也可以在约定的情况下采用某一国的法律或者仲裁规则,无论怎样,我国都要做好规则对接,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为双方建立长远友好的互惠关系作出保障。同时要提高我国在制定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争取从参与者转换到主导者的地位,提高我国在经贸和投资中的决定权。

4.3 扩大开放,与沿线国家自贸区深入合作

我国自贸区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国家和重点区域,与自贸区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展开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从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互通有无,增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鉴于沿线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产业的转移,把我国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贸易自由化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去,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合作地就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为当地福祉贡献力量。

4.4 统筹协调,合理利用资源

自贸区之间应该相互合作,首先在国内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统筹协调,充分调动自贸区内各种资源和优势,突出重点,取长补短,根据自贸区的发展定位立足自贸区自身优势为自贸区企业提供各种便利促进自贸区经济发展。其次要与国外自贸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促进双边经济总量的提升。

4.5 发挥企业作用,以企业发展带动自贸区发展

自贸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区内各种类型企业发展的集聚,所以要促进自贸区的发展就要重视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会带来产业的集聚效应,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会影响一个地区国际化程度的高低,甚至会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为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提供制度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便利,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的便利,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便利,以企业的发展来带动自贸区的发展。

4.6 加强文化交流,降低合作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各个自贸区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过多次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了解彼此文化风俗以及文化差异,在尊重各自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然而单纯的文化活动是不能深入了解的,需要通过更多形式的调研、交流、实地考察、留学生互换、人才互培等方式来加强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在充分和深入了解合作区域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尽可能降低合作风险,才能更好的进行贸易和投资,才能为双边或者多边国家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

5.结束语

必须承认在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和障碍,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我国自贸区发展更多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在建设自贸区的过程中,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为解决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努力,以自贸区的发展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与之合作的国外自贸区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谋福祉,为全球经济的复苏贡献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 任志宏.融合自贸区大湾区深耕“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空间[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08):4-7.

[2] 林利,谢春来,冯雪梅.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内陆自贸区发展[J].国际税收,2017,(07):79-81.

[3] 李育东.“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内陆自贸区发展定位分析[J].现代商业,2017,(01):118-119.

[4] 罗亮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南沙自贸区人才吸引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26-29.

[5] 陈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经贸规则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242.

猜你喜欢

班列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