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在城乡流动起来

2017-12-23熊亚宁朱振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武穴武穴市分校

熊亚宁+朱振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

作为教育部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武穴市将编制总量、岗位结构、教师身份、交流统筹和考核标准制定交到了政府手上,学校则相应地按需配编、设岗、聘用、择优选派以及执行考评,让教育资源科学地流动起来。

目前,全市成立了5所教育集团、24所联校、36个学区,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达到20%以上,近三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率达到90%以上,初中及中心学校校长交流率达100%。

集团化办学的力量

集团化办学,是武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一大特点。以“名校+郊校”为途径,鼓励城区名校兼并城郊薄弱学校,组建以名校为总校的教育集团,推行一所学校、一个法人、多个校区的管理模式。武穴市在巩固武穴实验小学、武穴师范附小两个集团化学校改革基础上,新建立了5个“一校制”教育集团,集团内各校区领导和教师均由总校统一聘用,统筹设岗,打通了教师在城区和城郊之间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名校“借壳”壮大,弱校“贴牌”发展。

一校制运行模式下,武穴实验小学采取横向联合,通过校区之间教师的循环交流实现共赢。

吕克俭是2004年第一批流动到武穴实验小学大桥分校的教师,并承担了分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不仅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还在每周二开设《阅读指导课》,在学校社团新增了“诗词兴趣班”,班里的指导教师都师从吕克俭,并录制视频公开课供学生们学习。

在武穴实验小学有一道硬指标,本部校区和分校每年必须交流10名教师,人才引进的新教师必须先到分校锻炼3年、本部再“缺一补一”。目前,分校80名教师100%与本部校区交流过,实现了“3年小循环、6年大循环”的全新教师管理格局。

从最初的不到500名学生,到如今的1800名学生,实验小学大桥分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教育理想什么的,就想着按时上班、下班,把学生安全送到家长手上。经历交流轮岗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先成人再成才。”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实验小学副校长、大桥分校负责人的苏永红回忆道,“交流轮岗后,我最大的变化是教育观念改变了!”

和苏永红一样,武穴实验二小的姜娟老师主动申报交流回家乡龙坪镇牛车村小,立志改变家乡学校面貌;武穴市直屬幼儿园副园长张宝红交流到花桥镇连山小学,得知学校缺少计算机教师后,动员其爱人、育才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师翟晓华参加交流;田镇小学副校长吴加云主动交流到武穴最西部的教学点韩垸教学点任普通教师。

名优经验的快速辐射

六年前,邻近的5个生源极少的教学点撤并为全新的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下称“武师附小”)官桥明德分校,成立了由武师附小副校长项文浩和其他4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校领导团队。他们将附小的一整套办学理念、体制、课堂模式直接移植过来,办了一所在农村的附小。

同项文浩一样,明德分校现任校长吴存明办公桌上仍然摆放着一本《武师附小管理制度汇编》,里边的135条细则他已背得滚瓜烂熟。“从领导班子分工、岗位职责划定、精细化管理方式,再具体到每门学科的教研活动安排,辐射理念,套用模式,”吴存明风趣地说,“我脑袋里装的是武师附小管理的芯片!我来官桥明德分校的目标,就是要让这里的孩子享受与城里本部校区孩子一样的教育!”

同明德分校一样,武师附小江林分校也是采用加盟集团的方式,将优质的学校管理方式移植过来,学校生源从不到百人增加到几百人。

通过这种“一校制”管理,武穴市5个教育集团将成熟的办学经验快速传播和复制,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读名校。

2002年9月,时任武师附小副校长的涂玉霞,带着8名教师来到大法寺镇翟畈小学交流。当她拿着手绘的课件走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时,孩子们听得入神了。要知道,在那个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每一幅动画课件都要画上一两个小时。

当年,涂玉霞接手翟畈小学毕业班教数学,全班65名学生,有的连乘法口诀都记不全,还有4个“0”分。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当年期中统考,全镇六年级数学拿了第一名,期末考试更是实现了全班及格的目标。涂玉霞说:“教育不应该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村小的孩子也应该享受优质的教育。”正是这样,武师附小对翟畈小学的援教从未间断,她们每年选派5名教师组成团队接力交流。

武穴市实验小学则通过建立支教援教点,尝试优质资源辐射,开展支教援教、跟岗学习等活动,实现了将单一的“输血”方式变为双方互动“活血”和“造血”方式,从简单的“人﹢人”结对帮扶模式扩大为综合性的“校﹢校”结对帮扶模式。

促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县管校聘”新机制下,这样的案例在武穴市已经形成新常态,全县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譬如,武穴实验小学从以前的“粗放式支教”梅川石牛小学、刊江办事处团山小学,升级到“包校支教”花桥镇兰杰小学,再到“点对点帮扶援教”梅川绿林教学点,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正在一间间乡村教室落地生根。

武穴梅川教学点绿林小学文娟老师在参与跟岗学习后的汇报中深有感触地说:“一年的交流跟岗学习使我经历了完美的蜕变,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行为;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将把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农村教学点实际有机结合,根植在农村教育广袤的土地上,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且具有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

为更好引导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武穴市教育局设立了农村教师津贴,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每人每月发放津贴75元、100元和125元。建立了农村偏远学校教师补贴制度,对在偏远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年发放专项补贴2000元。建立了交流教师交通补贴制度,对由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补助;对由镇政府所在地学校交流到偏远学校或教学点的教师,允许其享受偏远学校教师补贴。

武穴市还实行了农村教师荣誉表彰制度。2016年教师节,武穴市政府单设“优秀农村教师”奖项,表彰了20名在农村偏远学校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教育局、人社部门联合表彰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126人,占表彰总人数的63%。

在职称评定考核上,武穴市对已有农村工作经历、再次由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在岗位聘用上,武穴市对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岗位空缺时,优先聘用。在保障教师生活方面,推进农村学校网络资源全覆盖工程,满足教师用网需求;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先满足交流到农村的教师住宿需求。在约束机制方面,武穴市严格落实教师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严格要求必须具备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条件。

随着“县管校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武穴市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创新实施“三个计划”,拓宽交流轮岗途径。

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受湖北省教育厅“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的启发,该市教育局启动了“武穴市启明星计划”,选拔了城区学校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共25人,组建9个启明星团队,交流到9所乡村学校任职任教,每个团队包括一名第一校长和若干名骨干教师,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1.5万元的补助。第一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设岗学校原校长配合第一校长的工作。

“影子教师”计划。选派乡村学校教师交流到城区优质学校或农村启明星设岗学校跟岗学习,由教学名师实行一对一指导,每次跟岗周期为一年;跟岗期满后再回原学区重新聘用。

退休名师常青树计划。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名校长、名教师,征求本人同意后,聘请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优秀校长直接聘为农村学校校长,优秀教师聘为学科教师或教学导师。

武穴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百年大计,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依法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和教师的各项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特色鲜明的名牌学校。

(责任编辑 徐世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穴武穴市分校
武穴杨二岭村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家庭趣事
农场里的自在时光——访湖北省武穴市乐于家庭农场农场主胡锁柱
百般努力,千般诚心,不负“佛国”珍品——走访武穴市农二代生态农庄家庭农场
《武穴农机抗洪曲》词一首
湖北武穴长江大桥有望10月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