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2017-12-23喻承甫

心理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际同伴信任

刘 穗 喻承甫 阮 婷 张 卫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 510520;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刘 穗1喻承甫2阮 婷2张 卫3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 510520;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采用问卷法对4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心理控制与女生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但与男生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2)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与男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即母亲心理控制会侵蚀青少年的人际信任,从而削弱同伴依恋,进而增加网络成瘾倾向;(3)人际信任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和网络成瘾的关系。

母亲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同伴依恋;网络成瘾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完善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已成为当前国际性重大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及华人地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51亿,其中10~19岁青少年网民占比达19.4%。研究表明,相较于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流行率更高[1]。可见,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非常严峻。此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认知和行为的诸多症状,它会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交、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1]。在青少年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非常有必要考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在充分享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不会网络成瘾。因此,本研究拟考察母亲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1 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

家庭是个体生长和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母亲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家庭成员,她与青少年接触最早、最多、最频繁,与青少年的情感联系最为密切,其教养方式也对青少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关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2]。母亲心理控制是指母亲采用干预、内疚感引导和取消抚爱,干涉儿童发展的独立能力、健康的自我感和个人同一性[3]。几乎所有母亲都对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这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儿童青少年影响非常重大。在儿童时期,母亲控制主要表现为行为控制 (即母亲监督子女的日常行为活动),而在青少年时期,随着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迅速发展,母亲控制更多表现为心理控制(即母亲闯入子女的内心世界,监控思想、情感、言语表达等心理层面的活动)。依据阶段环境匹配理论(the stage-environment fit theory),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能力、关系和自主等基本心理需求的匹配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父母行为与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相匹配时,将会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当父母行为与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不匹配时,将会引发孩子适应不良[4]。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相一致,实证研究表明母亲心理控制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2,5]。 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1: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

1.2 人际信任与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仅仅探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更进一步深入地考察母亲心理控制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中介过程。进入学龄期后,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快速增加,这使得同伴对孩子的影响日益增强,这一角色的转变在青春期时尤为突出。依据社会发展模型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6],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这一同伴社会化过程来起作用的。换句话说,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可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人际信任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一种预期及信念,是个体或群体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另一个可以依赖的个体或群体的言词、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信任的认同[7]。同伴依恋是个体之间逐渐形成的一种彼此互有的亲密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彼此给予温暖或者支持,即个体与亲近的伙伴间产生的一种情感连接[8]。与社会发展模型观点相一致,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养育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如烟酒使用、网络成瘾)关系间的中介作用[8,9]。

母亲心理控制会降低青少年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进而增加网络成瘾倾向。父母过多的心理控制,会妨碍青少年独立自主需求的满足,且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子女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甚至引起亲子冲突,这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不良认知和消极体验(低水平的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进而会导致青少年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或补偿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此外,个体最初建立的依恋关系是对父母的依恋,这一依恋模式会影响其与教师、同伴的依恋关系。如王丽芳等人研究发现,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促进青少年的人际信任,然而消极的养育方式(如心理控制)则会降低青少年的人际信任[10]。Li等人研究发现,母亲心理控制会增加同伴侵害,减少同伴依恋[11]。此外研究表明,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保护性因素[8]。进一步地,Kurt等人研究发现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可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12]。尽管尚无实证研究直接检验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但鉴于抑郁是网络成瘾的近端风险因素,本研究有理由推测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可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此外,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之间也存在联系,人际信任低的青少年不容易相信他人,在人际交往中,难以和同伴沟通交流,难以与同伴形成依恋关系。人际信任高的青少年,更乐于或善于表达自己,进而会促进同伴关系和依恋质量。因此,提出研究假设2: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即母亲心理控制可显著降低青少年的人际信任,进而削弱同伴依恋水平,最终增加网络成瘾倾向(见图 1)。

图1 研究假设概念模型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地区多所普通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生共413人,其中,男生239人,女生174人,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5.09岁(SD=1.64),年龄范围介于 12~19 岁。

2.2 研究工具

2.2.1 母亲心理控制量表

采用Barber编制的心理控制量表(psychological control scale-youth self-report, PCS-YSR)[3]。 量表共包括8个项目,要求被试报告母亲对自己的心理控制程度,如“母亲总是试图改变我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采用3点记分,1表示从不,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母亲心理控制越多。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0。2.2.2 人际信任量表

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13]。它用于预测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陈述的可靠性的估计。量表包含两个因子:对同伴或其家庭成员的信任(对亲密他人的信任)和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共25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人际信任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 bach’s α 系数为 0.74。

2.2.3 同伴依恋量表

采用Wilkinson编制的同伴依恋量表[14],包含了3个维度,共15项目,其中信任6个项目、沟通4个项目、疏离5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1表示从来不是这样,5表示总是这样。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试的同伴依恋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

2.2.4 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Li等人研究中使用的网络成瘾量表[15],包括10个项目,主要涉及过度沉迷网络、难以控制上网、因上网而造成学业等社会功能受损等,如“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或朋友关系?”要求被试评价这些描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采用6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2.3 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本研究在征得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本科生和中学心理教师担任主试。问卷完成时间约30分钟,所有问卷当场回收。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统计

表1列出了男女生在各个变量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女生在同伴依恋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男女生在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和网络成瘾的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2 相关分析

表2列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关分析表明:(1)对于男生来说,尽管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但与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人际信任与同伴依恋显著正相关,而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2)就女生而言,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此外,心理控制与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这为进一步检验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男女生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提供了支持。

表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

3.3 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6],对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中介作用显著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1)自变量(母亲心理控制)可显著预测因变量(网络成瘾);(2)自变量(母亲心理控制)可显著预测中介变量(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3)中介变量(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可显著预测因变量(网络成瘾);(4)在控制了中介变量(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的作用后,自变量(母亲心理控制)对因变量(网络成瘾)的预测系数减弱或不显著。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在分析过程中,对所有预测变量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并控制了性别(男=1,女=0)和年龄。

为检验假设 “母亲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同伴依恋→网络成瘾”这一链式中介效应,首先需要确定自变量(母亲心理控制)和中介变量(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因此,以网络成瘾为因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等变量,以及本研究主要变量与性别的交互项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见表3),在方程一中,不仅心理控制的主效应显著,而且心理控制与性别的交互项也显著预测网络成瘾(β=-0.14,p<0.05)。 此外,当纳入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及其与性别的交互项之后,心理控制对网络成瘾的预测系数减小,而且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均可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β1=-0.23,β2=-0.16 ps<0.05)。 然而,人际信任、同伴依恋与性别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表3 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在确定了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后,继续以同伴依恋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心理控制、人际信任等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见表4):(1)在方程一中,心理控制可显著负向预测同伴依恋(β=-0.19,p<0.01);(2)在方程二中,当纳入人际信任、人际信任与性别的交互项之后,心理控制对同伴依恋的预测作用变得不再显著,但人际信任可显著正向预测同伴依恋(β=0.35,p<0.01)。

最后,分别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和心理控制等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见表5),心理控制可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信任(β=-0.26,p<0.01)。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即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母亲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同伴依恋→网络成瘾)。换句话说心理控制会减少青少年的人际信任,从而降低同伴依恋,进而增加网络成瘾倾向。值得注意的是,除这一链式中介作用外,本研究还发现,人际信任显著中介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也探讨了性别对上述链式中介效应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性别可显著调节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更清楚地解释上述显著的交互效应的实质,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简单斜率检验。计算出在男女生群体中,心理控制对网络成瘾的效应值,并根据回归方程分别取男女生,以及心理控制平均数正负一个标准差值绘制了简单效应分析图。检验结果发现,对于男生而言,心理控制与其网络成瘾关联不显著 (bsimple=0.24,p>0.05);对于女生而言,心理控制与其网络成瘾显著正向关联(b=0.67,p<0.01)。

表4 同伴依恋的回归分析

表5 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图1 母亲心理控制、人际信任、同伴依恋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

4 讨论

4.1 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母亲心理控制与女生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但母亲心理控制与男生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无论男生女生,母亲心理控制与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显著负相关。对于女生,同伴依恋和人际信任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对于男生,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总体而言,这与研究假设1相一致。随着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个体在青少年期会经历“分离—个体化”过程,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希望独立自主,渴望从心理上与母亲保持一定距离,并会努力发展家庭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同时在这些关系中确认自己[17]。然而,母亲过多的心理控制会损害青少年独立自主心理需求的满足,进而妨碍其 “分离—一体化”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成为大多数青少年娱乐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的沉浸性和自我控制性可有效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自主需求,从而使得在日常生活中独立自主意识未获得满足的青少年极易沉迷网络。母亲心理控制中涉及人身攻击、无效感情等行为成分,这会使得青少年对母亲产生抗拒和不信任感,在这种非适应性或消极认知的作用下,青少年会非常渴望另寻他途 (如互联网)作为心理安全的港湾。母亲心理控制与女生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但母亲心理控制与男生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相较于男生,女生对与母亲的关系更为敏感,所以女生受母亲心理控制的影响会更大,更容易因为母亲过度的控制造成不良影响,转而从网络找寻安慰和满足需求。而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较独立,受母亲心理控制的影响会比较小。

4.2 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也发现,无论男生女生,人际信任与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中均起着链式中介作用,这与研究假设2相一致。此外,人际信任在母亲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但是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些研究发现表明,母亲心理控制对于网络成瘾的影响,一部分是先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同伴依恋从而达到影响网络成瘾的,另一部分则是由母亲心理控制影响人际信任而对网络成瘾起作用的。

母亲过度的心理控制容易导致子女不愿意和母亲沟通,良好的母子/母女依恋关系建立不起来。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所,与母亲的不良依恋关系会扩散,使得与他人和周围环境也建立起不良的依恋关系。较好的人际信任可以使得个体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构建长久稳固的亲情、友情关系,进而使得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减少网络成瘾倾向。此外,人际信任高的青少年相信同伴是可信可靠的,更愿意与同伴沟通交流,更容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人们都有从属于某一群体的需要,他们渴望融入同伴群体,获得同伴的支持和慰藉,从而获得自我认同和情感回应。事实上,青少年遇到烦恼时,大都倾向于与同伴沟通交流。同伴沟通良好的青少年既能够与同伴分享快乐,也可以把遭遇的困难和烦恼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同伴的理解和支持。这将有助于青少年成功应对压力和逆境,也有助于他们在应对失败后及时找到倾诉的对象并获得情感慰藉,从而有助于减少他们的网络成瘾倾向。总之,本研究发现强调了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间的显著解释力。

5 结论

(1)母亲心理控制与女生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但与男生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

(2)人际信任和同伴依恋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与男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即母亲心理控制会侵蚀青少年的人际信任,从而削弱同伴依恋,进而增加网络成瘾倾向。

(3)人际信任显著中介母亲心理控制和网络成瘾的关系。

1 胡谏萍,严正,喻承甫,等.中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较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5): 54-60.

2 李丹黎,张卫,王艳辉,等.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2013, (2): 411-416.

3 Barber B K.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visitin a neglected construct.Child Development, 1996, 6(6): 3296-3319.

4 Eccles J S, Midgley C, Wigfield A, et al.Develop ment during adolescence.The impact of stage-environ ment fit on young adolescents'experiences in school and in families.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3, 48(2)90-101.

5 房超,方晓义,申子姣.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5): 652-655.

6 HawkinsJD, WeisJG.Thesocialdevelopmen model: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linquency preven tion.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1985, 6(2): 73 97.

7 姜永志,白晓丽,刘勇,等.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集美大学学报,2016,1(3): 24-29.

8 Yang X, Zhu L, Chen Q, et al.Parent marital con flict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 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ther-child, mother child, and peer attach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9: 221-229.

9 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等.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539-544.

10 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5, 14(6): 558-560.

11 Li D, Zhang W, Wang Y.Parental behavioral control, psychologicalcontroland Chineseadolescents’peer victimiz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trol.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2015, 24 (3):628-637.

12 Kurt D, Sayil M, Tepe Y K.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psychologicalcontroland late adolescents'loneliness:The mediator rol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attachment.2013, 20(9): 396-400.

1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0-182.

14 Wilkinson R B.Development and properties of the adolescent friendship attachment scale.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2008, 37(10): 1270-1279.

15 Li D, Zhang W, Li X, et al.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use by adolescentfemalesand males: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 26(5): 1199-1207.

16 Baron R M, 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distinction in 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Lead pollution causes and control.Chapman and Hall,1986: 1173-1182.

17 雷霞.青少年 “网络成瘾”探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26(5): 554-560.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eer Attachment

Liu Sui1, Yu Chengfu2, Ruan Ting2, Zhang Wei3
(1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2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3 School of Psychology/Center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 total of 413 adolescents were tested by questionnaires.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and whether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eer attachment played a chain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th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girl’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show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boy’s internet addiction. (2)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eer attachment played a chain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that is to say,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could directly increased 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s well as through reducing interpersonal trust to indirectly reduce peer attachment, ultimately increase internet addiction. (3) Interpersonal trust played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interpersonal trust; peer attachment; internet addic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600901)

张卫,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zhangwei@scnu.edu.cn

猜你喜欢

人际同伴信任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