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7-12-21李帛魏晓波任冲李典峻

成功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范生习题西藏

李帛 魏晓波 任冲 李典峻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本文为了解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师范生展开调查,以期针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进行探讨。

教学实践能力;西藏高校;师范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教育历来都是倍受重视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尤其重要。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表明要增强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师范生基本的教学技能,增加教育见习,延长实习时间和积极开展支教及置换培训,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1]。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成为培养师范生的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对西藏基础教育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得西藏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的基础教育质量,西藏各院校需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依据西藏地区高校和各个专业师范生的情况,随机选取培养师范生的西藏2所高校(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00名高年级本科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专业涉及教育学、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应用数学、地理等。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87%,其中,男生101名,女生160名;藏族154名,汉族107名。

(二)研究工具

参考王璇编制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问卷。该问卷共21道题,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发展能力3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能力从“很弱”到“很强”依次用数字“1-5”表示,得分越高,表明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越强。本次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 系数为0.925,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研究程序与统计分析

调查由研究者和任课老师组织进行,由主试统一宣布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采用 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状况

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基本状况见表1。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师范生在在教学实践能力的3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大于3.2分而小于3.5分,这表明西藏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般。教学实践能力的3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发展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说明西藏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发展能力相对最强,而教学设计能力相对最差。分别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西藏高校师范生在教学实践能力的3个因子上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师范生在教学实践能力的3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专业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2.23,P<0.05),文科生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这表明理科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优于文科生。(见表1)

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师范生的实习见习时间较短,通常为8-10周,并且实习时所教授的课程大多不是自己所学专业,而是实习单位哪门课缺老师就安排师范生上该门课,因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另外,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学校缺少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微格实验室等,教师在给师范生授课时较注重理论的传授,缺乏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因此西藏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

表1 :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基本状况(±s)

表2 :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基本情况

表3 :西藏高校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基本情况

表4 :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发展能力基本情况

(二)教学设计能力

对教学设计能力的5道题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超过50%的师范生认为自己在5个方面的教学设计能力一般,30%左右的师范生觉得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认为教学设计能力较弱和很弱的师范生占比最高的2项依次为: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选择和编制例题习题的能力。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通过访谈发现,西藏高校师范生由于缺少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课程实习机会,所以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了解并不多,部分师范生能看懂教材,但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另外,师范生在培养备课能力时没有注重根据不同的学科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透彻分析,忽略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而导致对教材理解单一;此外,师范生在选择和编制习题时,因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不太熟悉教育与心理测评的相关理论与技能,导致编制的习题通常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

然而,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必须通过货币转换来实现它的价值。即使没有货币转换,也必须直接或间接推动其相关产物达成货币转换和价值提升。我们通过收藏、拍卖、置换等手段感受到这种价值。耀州窑不论是古陶瓷还是当今的陶瓷艺术品,其经济价值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能力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10道题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近50%的师范生认为自己在10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能力一般,超过三分之一的师范生认为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认为课堂教学能力较弱和很弱的师范生占比最高的2项依次为: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能力。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或三语教学形式是不少师范生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与不同民族学生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藏族师范生可以使用藏语和汉语进行教学,而大部分汉族师范生只能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另外,课堂教学实践机会的缺乏也使得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此外,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学”为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相互学习及沟通;最后,西藏高校师范生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不够系统和全面,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发展能力

对教学发展能力的6道题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见表4。

三、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西藏高校师范生在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弱项主要在理解教材的能力和选择、编制例题习题的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能力、合理编制测验试题的能力和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培养对策。

(一)加强深入理解教材的能力,强化选择和编制例题习题的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浅,决定了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并清晰的讲授课程的重难点。

为帮助提高西藏高校师范生理解教材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首先,高校需要跟实习单位完善现有的实习制度,明确规定实习学校安排师范生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其次,在师范生毕业实习之前,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向师范生提供实习所需教材,开展教材理解方面的训练,帮助师范生对教材的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理解;最后,增加师范生见习、实习的时间,在中小学多听优秀教师讲课,开展评课等活动。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则是与教学目标所适应的练习与巩固,它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因此,正确的选择和编制例题、习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西藏培养师范生的高校应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师范生选择和编制例题、习题的能力,帮助师范生掌握编制习题的规则和方法;其次,在培养师范生选择和编制习题的能力时应注意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方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题型搭配、难易程度、题量需求都要紧紧与具体单元教学活动相切合;第三,给师范生固定的教学内容,形成小组进行研讨,编制出合适的题目,同时课后要积极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设立编制习题、例题的专项活动。

(二)提高口头语言能力,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口头语言阐述知识及传达教学内容、信息等所具备的基本表达能力。[2]”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三个要求:具有科学性、富有幽默感、赋有启发性。根据西藏高校师范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开设基础语音训练课程,主要解决语音规范,标准的问题;第二,建立模拟情景,用于训练和提升在日常生活交际,特殊场合中的用词及表达能力;第三,强化特训,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诗词朗诵大赛”等活动,增强师范生的语言综合素养;第四,专业化训练,即“教师口语”等课程,注重师范生职前的口头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统一,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3]。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能力是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课堂中,教师的沟通、互动能力越强,教学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就越好。新课改要求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西藏师范生的沟通能力:首先,在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师范生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理念,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会合理设计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其次,在平时教学中,增加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方面的课程学习,多开展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活动,帮助师范生掌握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深入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等;最后,加强师范生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习,并掌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之沟通的技巧。

(三)拓展编制试题的能力,巩固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

测验试题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阶段性检验[4]。测验的题目需要具备基础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开设教育测评方面的课程,帮助师范生掌握编制试题的基本方法;其次,增加师范生自编试题的训练,包括试题类型设置、难易程度安排、评分方法的确定等;最后,在师范生实习时,可让其自编试题并通过对所教授学生小考的形式,对试卷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编制试题的能力。

教学研究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否根据科学的理念,有目标、有规划、系统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果进行结合研究,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心理特征[5]。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力是目前西藏高校师范生培养的薄弱环节,西藏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要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索意识,充分调动师范生对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第二,注重研究能力和研究技巧的训练。开设研究技巧课程,例如,研究方法论、研究调查设计及相对应的研究报告写作课程。培养师范生选择研究方向、信息获取、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课题计划、撰写报告及论文的能力。第三,增加教学调研实践活动。多开展到学校调研的实践活动,在调研中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开展研究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同时,增加学术交流机会,促使师范生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思路与策略。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孟靖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黄燕华.基于能力考查的数学创新试题的编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王璇.本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李帛彧,1997-,女,陕西西安人,西藏大学教育学院15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前教育。魏晓波,1985-,女,甘肃榆中人,西藏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心理与教育。任 冲,1997-,男,贵州印江人,西藏大学教育学院15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前教育。李典峻,1995-,男,山东青岛人,西藏大学教育学院14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前教育。

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西藏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现状(2016QCX07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师范生习题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