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教学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7-12-20肖晶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实际运用声乐教学

肖晶

摘要: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认知教学观在教学中的應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教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认知教学观在的实际运用,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易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关键词:认知教学观 声乐教学 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97-02

一、认知教学观的基本理论

“知”是教学的中心,传统教学的主要功能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机械式灌输,忽略认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的观点。认知教育学作为现代教学中提出的理念,它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减少应试教育所带的弊端,避免学生成为“书呆子”“低能儿”;另一方面提高素质教育的重量,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信息加工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同时,皮亚杰根据对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的研究指出,必须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阶段的儿童的特殊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教师教学支持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达到“最近发展区”,超越其已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把潜能逐渐发展成为现存的水平,突破自我,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实践证明,认知教学观对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十分有效。

二、认知教学观在声乐教学中的影响

认知教学观在声乐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声乐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途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地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将认知教学观与声乐教学两者有机结合,以认知教学观作为指导,对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意义与理论方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认知教育观被广泛关注,对于在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分组授课中有一定的影响。

三、声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

声乐课程具有技能培训性。声乐课程一方面有基础知识性的内容讲授,比如了解歌曲相关的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如何对歌曲进行多角度分析,音色如何处理等,另一方面在声乐课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嗓音把控进行训练及针对性的发音的实践操作,形成正确的发音及演唱习惯。声乐课程的技能训练跟体育项目训练有些类似,它们的训练形式是一种反复不断循环的过程,仿佛每次技能训练地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看起来枯燥无聊,又毫无用处,但学生要从这些“简单”“相同”的重复过程中经过反复摸索,不断出错—改正—出错—改正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声乐方法,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习惯,在反复练习不断重复中运用熟练。同时声乐课程的训练内容,有一个循环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音域、音量、音色、灵活性等细小环节与差异都需要反复琢磨与提高。

声乐学科还具有过程性。声乐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它更注重教学过程,声乐教学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时间的把控更精确。在声乐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技巧性的训练是相对于比较基础性的内容,除此之外,在一部作品呈现的过程及阶段,需要时间去训练及精细琢磨,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时间的艺术,也更注重过程。

声乐从属于音乐表演,因此它具有音乐表演的一般特点,具有极强的时间性。由于声乐演唱过程中,歌声转瞬即逝,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能随意停顿,特别是在声乐考试时,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反复思考修改答案。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把控要求比较高,要针对性的给予一定的时间训练。

学习声乐课程的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首先学生存在地区差异,经济条件假的地区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完备,从小在学校接受系统正统的声乐教学、声乐基础比较好,部分学生在课外培养兴趣,报声乐兴趣班等培养特长,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条件不足,同时也存在利用声乐课程上课时间去学习其他主学科,这些因素导致这些地区的学生对于声乐认识不足,声乐基础较差。其次学生存在认知差异,不同年级的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活跃,对于声乐学习有兴趣,学生很乐于展示自己,课堂氛围较好,这是很好的课堂教学基础。但也存在着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正确,认为声乐课程是一门副科不重要,这也导致课堂上部分学生不专心,对于课堂任务不积极参与,也给教师声乐教学过程带来阻碍。最后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天赋差异,学生对于声乐的感性度不同,嗓音不同,有的学生极容易开窍声乐学习的较好,但也存在由于嗓音条件不够,自我感知不足等限制,部分学生声乐学习在自身实践中表现不好的现象出现。

四、认知教育观在声乐教学中的实施

声乐教学应该运用认知教学观的情景教学,形成认知体验、认知监控。在声乐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对于细节性的把控上,注意细微之处的收获与分享,促进学生能够在声乐课程中全面的提高自身的音乐表达能力,从整体上形成情绪体验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体验情感,还需要“硬件设备”强悍,也就是技巧性的训练以及细节上的把控;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积累歌唱中的基础性知识,使得学生在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艺术风格地情况下,唱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达到形成人歌合一,情感与艺术的融合。

受声乐学习自身特点的影响,要求学生必须在歌唱中反复锤炼,自我反省,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在为学生提供示范性发声及演唱,以达到学生示范的模仿。由于歌唱时人最主要的器官是声带,而声带是不能完全受人的意志所决定的,特别是在歌唱时一不留神,极易跑调和出错。声音的发出,除了声带,也需要与其他器官的相互配合。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时应作出正确的示范,使得学生在模仿的开始能够朝向正确的发音方向。在学生遇到瓶颈以及不自觉的演唱出错时,要求教师为学生及时纠错及更正,为学生提供帮助。

在认知教学观的指导下,在声乐教学中采取协作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的学习。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现有水平的估测以及根据学生的声部进行分组教学,在声乐分组授课时,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展开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相同声部的学生分在一起,教师在授课时就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省时省力同时提高效率,特别是在完成同一部作品时,通过高、中、低声部共同配合来完成作品,学生共同分析作品挖掘信息,相互交流演唱经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这一过程中总结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在声乐学生起到较大的引导作用。在认知心理学中,具体指出学习动机作为指向学习活动的一种动机类型,直接影响推动学生学习,它一方面与学习的目的相关联,另一方面与认知兴趣也有所关联。因此当一个人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进行某种学习活动的目的及意义,或者对于某种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兴趣及求知欲望时,这种认知意识就会内化为一种学习动机,推动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以此满足自己的认知意识。由此可见,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影响声乐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课堂自身的独特性,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互动更加直接,也更加频繁。在与学生交流指导的过程中,极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教师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认知兴趣。同时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声乐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由被动消极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渴求获取知识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本研究主要探讨认知教育观对教育实践带来的启示,以及把认知教学观有效地运用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从认知教学观的基本理论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声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认知教育观在声乐教学中的实施这些方面来探究认知教学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慧玲.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教学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08).

[3]韩晓.中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皮连生,卢溶选.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教育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实际运用声乐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四步阅读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