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7-12-20穆科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莫唑胺贝伐胶质瘤

穆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 肿瘤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穆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 肿瘤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28 d为1个周期。统计对比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疾病控制率、近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贝伐单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可较好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显著。

贝伐单抗;替莫唑胺;脑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是生长于颅内的恶性肿瘤,复发恶性胶质瘤进展速度更快,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2]。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与放疗、化疗相结合,因常规化疗药为烷化剂类,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探究其疗效,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收治的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40例,均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均经常规治疗后复发;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46.17±10.88)岁,体质量为49~80 kg,平均(58.64±6.79)kg;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47.22±10.69)岁,体质量为48~82 kg,平均(57.33±6.19)kg。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空腹口服替莫唑胺胶囊(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53,每粒20 mg)150~200 mg/m2,d1~5,28 d为1个周期。第1个周期服用剂量为150 mg/m2,此时若患者中性粒细胞数超过3×109个/L、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个/L,第2个周期剂量可加至200 mg/m2,后任一周期内,若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3×109个/L,替莫唑胺剂量可减少50 mg/m2,但替莫唑胺最小剂量不得低于100 mg/m2。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注射液(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100024)5 mg/m2加0.9%生理盐水100 ml 稀释,静脉滴注,每隔14 d应用1次,且第1次滴注于口服替莫唑胺胶囊后,滴注时间≥90 min,若患者耐受性强,第2次滴注时间可降低30 min,若患者仍无不适感,此后滴注时间可设定为≥30 min。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耐受性较低,临床症状恶化应停止滴注。

1.3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可见肿瘤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为完全缓解(CR);肿瘤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50%及以上,同时维持4周及以上,且不出现新病灶为部分缓解(PR);病灶两径乘积减少50%及以下,或增加25%以内,并维持4周及以上,同时无新病灶出现为稳定(SD);病灶两径乘积增加25%及以上甚至产生新病灶为进展(PD)。疾病控制率(RR)=(CR+PR+SD)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生存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近期生存率治疗1 a后对照组存活5例(25.00%),2 a后存活4例(20.00%),总生存率为45.00%(9/20);观察组治疗1 a后存活10例(50.00%),2 a后存活7例(35.00%),总生存率为85.00%(17/20)。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脑胶质瘤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呈浸润性生长,发病率占胶质瘤的80%~85%。研究表明恶性脑胶质瘤即便行肿瘤全切术、术后放疗及化疗,亦只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3]。若患者行根治切除术,正常组织中仍留有肿瘤细胞残留,极易复发,总体预后不理想,故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格外重要。

替莫唑胺为白色至淡粉色或淡棕色粉末,是一种新型咪嗪类衍生物,其可通过血脑屏障存在于脑肿瘤组织,局部发生药物作用,且与其他药物无叠加毒性,可作用于各时期的肿瘤细胞分裂,增加放疗敏感性。贝伐单抗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美国FDA在2009年正式批准贝伐单抗可用于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治疗[4]。贝伐单抗可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化疗药物效果,同时可减少化疗药物使用量。本研究给予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贝伐单抗+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贝伐单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贝伐单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效果可观,可推广应用。

[1] 赵佳鑫,刘晓谦,董白晶.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初步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0):920-922.

[2] 施立海,张楠,左峰,等.125I粒子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疗效及对环境辐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9):2900-2902.

[3] 陈婵娟,王家祺,梁永,等.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5,5(2):126-129.

[4] 赵倩茹,樊锐太,顾浩,等.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6-8.

R 739.4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86

2017-03-26 )

猜你喜欢

莫唑胺贝伐胶质瘤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替莫唑胺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
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43例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