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2017-12-20胡美娟胡月婷赵萍萍吴子杰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神经质人格特质儿童心理

胡美娟胡月婷赵萍萍吴子杰张 惠②△戴 冰②△

①中国.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成都) 610500 E-mail:humeijuan2012@126.com ②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通讯作者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胡美娟①胡月婷①赵萍萍①吴子杰①张 惠①②△戴 冰①②△

①中国.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成都) 610500 E-mail:humeijuan2012@126.com ②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通讯作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为提高煤矿区儿童的心理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对627名煤矿区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性别、独生子女状况、年级的分布差异。结果:从心理弹性总分与精神质(r=0.343,P<0.01)、神经质(r=0.449,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r=-0.19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以N(神经质)维度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0.2%,其次为P(精神质)、E(内外倾)维度,其解释量均为4. 3%。这3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28.8%。结论: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倾性能够预测心理弹性。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人格特质;艾森克人格问卷

心理弹性(Resilience,又译作复原力、韧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特指个体在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能够帮助个体从这些应激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中恢复到应激前功能状态的人格特质[1],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2]。心理弹性的操作性定义要素包括:①在压力和逆境中能良好应对的能力;②能够从压力和逆境中得到积极的成长[3]。而其中处境不利既是心理弹性中的危险性因素,也是保护性因素[4]。对心理弹性影响巨大的危险性因素则是:处境不利。处境不利儿童——即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况[5]的儿童。比如: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儿童,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有家庭成员长期处于疾病状态的儿童,以及遭受过重大生活事件(创伤性事件、自然灾难等)的儿童。由此可见处境不利儿童更有可能产生情绪或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

处境不利儿童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留守儿童。研究表明,和普通儿童相比有更多的因素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功能受损,更容易在生活中遇到逆境。留守儿童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且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心理健康问题、人格发展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社会及学校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及道德问题较易出现[6]。因此以往对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往往从留守儿童为切入点。朱激文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中得出,留守女童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留守男童[7]。张璐对675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表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中家庭支持这一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童的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这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童[8]。

与留守儿童类似,煤矿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缺少父母陪伴,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属于处境不利儿童。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很少关注这一群体,且近几年经济形势较差,煤矿效益较差。这对于煤矿工人和煤矿区子女而言,也长期处于较为压抑的心理状态。所以对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及心理状况的关注十分有必要。

人格特质是指某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经常有朝着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9]。人格不仅可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而且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10]。吴美玲等人的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中的情绪性因素和心理弹性的相关水平最高[11]。处境不利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孤僻、与环境相处困难的特点[12]。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关注处境不利的煤矿区儿童的人格特质也十分必要。

以往研究的关注点仅仅在于煤矿工人的心理状况,很少涉及对其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煤矿区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数据较少,因此,对于煤矿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能够有效地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3],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对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提高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理论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煤矿区的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7份,其中男生333名(53.1%),女生294名(46.9%)。

1.2 方法

1.2.1 心理弹性 采用青少年韧性量表,胡月琴、甘怡群主编,共27题,包括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5个维度,采用5点评分。在复测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5,各分量表α均大于0.7[2]。

1.2.2 人格特质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是由英国艾森克(Eysenck H J)夫妇编制的自陈问卷。本研究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中文儿童版量表(适用于7~15岁),包括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共88个条目[14]。该量表中学生重测信度在0.62~0.86之间[15]。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对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在心理弹性5个维度和总分上,煤矿区儿童的性别仅在人际协助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表1 不同性别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项 目 男(n=333) 女(n=294)t P目标专注 18.1±14.31 17.77±4.05 1.02 0.31情绪控制 19.58±5.06 19.62±5.38-0.10 0.92积极认知 14.25±3.67 13.94±3.33 1.12 0.27家庭支持 18.09±3.33 18.22±3.36-0.49 0.62人际协助 18.75±5.33 19.93±5.71-2.68 0.01心理弹性总分88.78±13.26 89.48±13.52-0.65 0.51

2.2 独生子女状况对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在心理弹性5个维度和总分上,煤矿区儿童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积极认知这一维度及心理弹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独生子女状况的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表2 独生子女状况的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项 目 是(n=213)否(n=414)t P目标专注 18.29±4.39 17.78±4.08 1.43 0.15情绪控制 19.93±4.98 19.42±5.32 1.17 0.24积极认知 14.57±3.70 13.86±3.39 2.39 0.02家庭支持 18.61±18.4 18.03±3.36 1.31 0.19人际协助 19.54±5.39 19.19±5.62 0.75 0.46心理弹性总分90.72±13.9 88.28±13.04 2.17 0.03

表3 不同年级的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表3 不同年级的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平均数t检验(±s)

项 目六年级(n=274)七年级(n=365)t P目标专注 18.27±4.09 16.84±4.34 3.580 0.000情绪控制 19.87±5.28 18.64±4.85 2.460 0.014积极认知 14.12±3.59 14.04±3.25 0.250 0.802家庭支持 18.20±3.28 18.00±3.50 0.618 0.54人际协助 19.40±5.53 18.96±5.59 0.840 0.40心理弹性总分89.86±13.37 86.47±13.09 2.650 0.008

2.3 年级对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在心理弹性5个维度和总分上,煤矿区儿童不同的年级在目标专注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2.4 煤矿区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中目标专注这一维度与人格特质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存在显著负相关。情绪控制这一维度与精神质与神经质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认知这一维度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支持这一维度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协助这一维度与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存在显著负相关。从心理弹性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4。

表4 煤矿区儿童与人格特质的相关(r)

2.5 煤矿区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

把人格特质的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心理弹性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3个。其中,以N(神经质)维度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0.2%,其次为P (精神质)、E(内外倾)维度,其解释量均为4.3%。这3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28.8%。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心理弹性总分=0.37*神经质+0.24*精神质-0.21*内外倾。

表5 煤矿区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儿童在心理弹性的人际协助这一维度中,性别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大于男生。其原因在于雄性荷尔蒙分泌的差异,使得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情绪唤醒水平和活动水平[16]。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男生对于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显得更被动、更消极。而女生由于发育和进入青春期较早,在表达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上要优于男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呈显著相关,而女生更加明显[17]。煤矿区儿童女生和男生相比,所得到的照顾更多,与父母的依恋程度更强,遇到事情也更愿意和闺蜜、朋友倾诉。

从煤矿区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这一维度上的结果来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大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因为,亲子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和儿童发展有影响,通过沟通体现出来的对子女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儿童的发展[18]。从而导致独生子女在面对挫折、困难时,更能够去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积极地去发现挫折、困难对自己的积极作用,坦然接受困难。且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会优于非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人际关系上容纳他人倾向较低[19]。所以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频率也远远多与非独生子女。从而导致在积极认知这一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并且表明了心理弹性通过改变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和应对方式从而影响心理健康[20]。

从煤矿区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目标专注维度上的得分和心理弹性总分上的结果来看,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儿童得分均大于七年级儿童。升学压力可能是导致差异存在的原因,六年级儿童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要求努力学习的外界压力,也会因为自身想考取好的学校的成就动机而专注于学业。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在经历高压的学习环境后,存在学习的一个停顿期,使得他们的目标专注得分低于六年级儿童。这与葛广昱等人的研究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目标专注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即在面对困境,低年级的反而更能够坚持目标,集中精力解决问题[21]。

3.2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高精神质得分者可能会表现为孤独、难以与人相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22]。而精神质与心理弹性中的目标专注这一维度呈正相关,说明煤矿区儿童较少关注人际交往,更多地关注到困境,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而神经质反应了情绪的稳定程度,分数越高情绪越不稳定易冲动。神经质得分越高,说明个体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坚持自己的目标。从煤矿区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来看,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中目标专注这一维度与人格特质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煤矿区儿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情绪波动较大,且比较少的去关注人际关系,习惯于自己去解决问题。而目标专注与内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目标专注得分越高,个体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主要的外部表现是性格内向、不好交际。

调查结果显示,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这一维度与精神质、神经质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指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得分越高情绪越不稳定,越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能力得分越高说明个体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这与艾森克的理论不一致。而精神质得分越高的个体越难以适应外部环境,难以与人友好相处。本研究得出精神质与情绪控制呈显著正相关,原因在于煤矿区儿童在生活中发现难以与朋友友好相处,但是却又想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便会尽量控制情绪,尽力去做到与外部环境和谐共处。这也正好体现出,处境不利既是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又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这一观点[5]。煤矿区儿童家庭支持这一维度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是直接影响心理弹性的外部保护性因子,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起到间接影响作用[23]。

心理弹性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前人研究中,心理弹性与神经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24]。而本研究得出心理弹性与神经质呈正相关的结论,原因是煤矿区儿童父亲从事危险工作,工作压力较大,而对子女的情绪方面的照顾较少。也正是由于父亲工作的危险性,煤矿区儿童会更体谅父母,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煤矿区儿童也很难做到良好地适应环境并且与外界友好相处,因此心理弹性总分也与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心理弹性与内外倾性呈负相关的原因在于,煤矿区儿童父亲在煤矿工作,而母亲外出打工的较多,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也容易使煤矿区儿童形成内向的性格,而内向的煤矿区儿童往往把感情往往倾注在自己身上,面对挫折更愿意自己承担。而内外倾性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邱婷等人的研究一致[25]。导致此结论的原因在于,煤矿工人多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这导致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水平低于正常人水平。安全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26]。因此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将会直接影响煤矿区儿童心理健康,这也就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易形成内向、谦虚、谨慎、爱反省的性格。

3.3 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

对于煤矿区儿童来说,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倾性都是预测心理弹性的有效变量。人格特质论认为,个体在应激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是和特定的人格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表现是其人格特征的具体反映[27]。那些情绪稳定性较高的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也较好。这也正说明心理弹性其实是行动的结果,即如何在糟糕的环境中去进行积极地认知以及积极地应对,在应对过程中稳定自己的情绪。

而精神质和内外倾性的支持利用度对于预测心理弹性水平的贡献率低于神经质的原因在于:心理弹性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在压力和逆境中应对和成长的能力。而处境不利儿童在发展中往往遵循着,“处境不利(高危)→压力→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28]。在处境不利这个高危因素下,容易产生压力,在面对压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则更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因此,处于处境不利状态的煤矿区儿童在面对压力时,人格中的内外倾性和精神质都没有在稳定情绪的状态下,去积极认知、解决问题重要。

可见,情绪稳定、不惧孤独、外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煤矿区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

[1]程诚,黄俊,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6):735-742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检验[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3]Richardson,Glenn 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 [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4]宋广文,周方芳.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17(10):75-78

[5]郑信军,岑国桢.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29(3):747-751

[6]Hong Z,Qin J,Albin B.Mental health i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2013,12(1):21-31

[7]朱激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报告——以梅山中心幼儿园大班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34(6):11-17

[8]张璐.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9]吴应萍,徐莹,朱泓颖.中医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301-304

[10]胡军生,王登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387-390

[11]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12]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74-76

[13]赵晶,罗峥,王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78-1080

[14]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科学,1984,7 (4):13-20

[15]李琳,李鑫,陈薇.不同运动项目对中学生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68-72

[16]乔建中,熊文琴.性别差异与儿童情绪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12):172-173

[17]杨圆圆,张仲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71-1373

[18]徐云,李幸,佘小敏.成都地区亲子沟通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09-4510

[19]胡炳政.洛阳市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生态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5520-5523

[20]傅亚强.心理弹性、压力认知和应对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735-738

[21]葛广昱,余嘉元,安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14-117

[22]戴海琦,罗照盛.心理测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05-205

[23]刘巧兰.四川资中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卫生研究,2011,20(4):445-449

[24]Cohan S L,Laura S L,Stein M 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cop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 [J].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4):585-599

[25]邱婷,谢家树.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弹性及其与人格、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6]岑延远.广东高校新疆学生文化适应与心理安全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03-105

[27]武海婵.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弹性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8]元帅.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5):764-768

Research on the Resilience of Children in Coal Mine Are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ersonality Trait

HU Meijuan,HU Yueting,ZHAO Pingping,et al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vity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 of children in coal mine area, and provide theory evidence for improving coal mine area children’resiliencys.Methods:627 children in coal mine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Chinese adolescents resilience Scal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by cluster sampling.Results: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resilience total score and psychoticism(r=0.343, P<0.01),neuroticism(r=0.449,P<0.01).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total score and extrovert-introvert(r=-0.191,P<0.01).To do a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three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trait as independent variable,the total scores of resilience as dependent variable,three dimensions were all in regression equation.Conclusion: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 of children in coal mine area.Psychoticism,neuroticism and extrovert-introvert are able to forecast resilience.

Children in coal mine area;Resilience;Personality;EPQ

B844.1,R395.6

A

1005-1252(2017)01-0122-05

10.13342/j.cnki.cjhp.2017.01.029

2016-09-14)

http://www.cjhp.com.cn/

2014年度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煤矿区儿童与城市儿童心理弹性和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编号:201413705049)

猜你喜欢

神经质人格特质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