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非遗继承人

2017-12-18影子

北京纪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八爷小辫三爷

影子

天桥中幡与天桥摔跤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幡帝跤王付文刚大师正是这两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中幡和摔跤,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说起中幡和摔跤,不得不提的是北京的天桥,这个历史悠久、热闹非凡的平民市场。清末民初时期,天桥出现了很多撂地演杂技、武术、中幡、摔跤、戏法、说书的地摊。其中中幡和摔跤是当时撂地表演中最火爆、最受游客欢迎的项目。

关于摔跤的历史,付大师说:“摔跤在清朝时期被称为善扑营,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皇上都要看摔跤表演。当年,康熙擒鳌拜,用的就是中国式摔跤,从此以后名声大作,由此成立了善扑营,凡满人才能入营。那时候摔跤手称为扑户,分为头等扑户、二等扑户和三等扑户。我的师祖宛八爷,当时是善扑营的教练兼运动员,他平时除了在善扑营训练外,剩余时间就在天坛任职,皇上祭天的时候他专门保护皇上,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卫局。”

摔跤在清朝时期食俸禄,清朝灭亡后,俸禄没有了,摔跤就流落于民间,宛八爷在天桥的红庙开设了跤馆,开始招收学生,传播中国式摔跤。那时候的摔跤是为皇上服务的,属于高尚的运动,不允许卖藝。但跤馆一直以来没有收入,被逼无奈下只能到天桥卖艺,来赚取日常开支。

付大师的师爷宝三爷是宛八爷的关门弟子,和宛八爷学习摔跤。宝三爷的家住在西四,每天都要走着到天桥学习摔跤,练完后再走着回家,由于当时年纪小,爱看热闹,正好看到王小辫在天桥练中幡卖艺。

在清朝时期,中幡用于皇家庆典,以及接待外国使臣,代表了皇家的一种威严。与摔跤运动相同,清朝灭亡后,中幡便流落于民间,靠卖艺赚取费用。宝三爷觉得这中幡和摔跤可以联系到一起,摔跤练的是基本功,一招一式都属于死物,人人都可以练,但是他认为,在这一招一式中还需要融合活物,而中幡恰好属于活物,一根10余米的竹竿在表演者身上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运作自如,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若这中幡与摔跤相结合,定能更精彩、更有活力。也是从那时起,中幡和摔跤成了密不可分的两个技艺,练中幡必须学习摔跤,这是传统。

于是,宝三爷就在人群中边看边学,一来二去,这中幡的一些基本功他也算掌握了一些。但毕竟没有上过手,还是不能体会这其中的技巧。恰好有一次,一位王爷家办堂会,请来许多的杂耍,由于中幡高大,无法在院子里表演,只能到王爷府的大门口舞动,很快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宝三爷也在其中。

在王小辫舞中幡的时候,风向突变,中幡失重,竹竿—下子掉了下来,正好砸向宝三爷站的方向,宝三爷身边还有一个王爷府的小孩儿,宝三爷见机行事,一搓步,再用上摔跤中一招式,便把幡给立了起来。观众并不知情,以为他是王小辫新收的徒弟,师徒两人练了个新把式,于是立即拍手叫好。但王小辫却知道,这是宝三爷救了他一把,若把王爷府上的孩子砸了,那后果不堪设想,王小辫心存感激,便有了收宝三爷为徒教他练中幡的打算。

但在那个年代,一个人只能认_个师父,宝三爷说了自己的情况,告诉王小辫自己已经认了宛八爷为师。王小辫一听,宛八爷的大徒弟魏德海正好是他拜把子兄弟,于是叫上魏德海,三人找到了宛八爷。宛八爷听了前因后果后知道宝三爷是真的喜欢中幡,就答应了让他跟王小辫学习,但不能拜师,只能以大哥相称。就这样,宝三爷边练习摔跤,边学习中幡。

1965年,宝三爷逝世,他生前把中幡传承给了付文刚大师的父亲付顺禄。付顺禄大师在七八岁的时候是学唱大武生,但十多岁的时候嗓子倒仓,不能再继续唱戏了,于是改行学了中国式摔跤。宝三爷见他身手好,腰腿也好,是块练中幡的料子,宝三爷就把中幡传承给了付顺禄大师。从此付顺禄大师便成了中幡和摔跤的传承人。

在付文刚小的时候,父亲总在院里带学生练习摔跤,付文刚大师回忆说:“那时候好奇,我就在后边看着他们练,一招一式觉得很好玩,便跟着学了起来,父亲也不管,时不时地看我两眼,觉着我比划的真像那么回事儿,适合练这个。有一天把我叫到一边问我,想不想练?如果想练,就跟着好好练,不能玩玩就过去了。”

从那时起,付文刚就正式跟着父亲学习摔跤,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认真地练习每一个动作,但要想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还是需要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精髓。父亲在旁边站着看,手里拿一根藤子棍儿,若做错了说几遍再不改正,就拿棍儿打一下,虽不是真的打,但也挺疼的。付文刚心里开始有点抵触,但也没有回头路可走,只好认认真真地做动作,不敢怠慢。正应了那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但十六七岁正是叛逆的时候,同龄的孩子都是到处玩,只有他天天练习基本功,还要挨打挨骂。这时,家里有个亲戚是部队的参谋长,当时部队正在征兵,付文刚为了躲避练习决定去内蒙古当兵。

付文刚大师说:“记得有一次冬天的夜里去外边站岗,边境地区寒风凛冽,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我开始练摔跤的一些动作。刚开始练,恰巧赶上连长查岗,连长是辽宁人,小时候也学过中国式摔跤。他在远处看见我练的招式,似熟非熟,便走了过来。我当时刚开始当兵,见着领导就紧张,赶紧立正站好。开始以为连长要批评我,其实连长是想让我教他摔跤的动作。”

于是每天早上出完早操,付文刚和连长就去山上练摔跤,长久下来,摔跤的基本功又拾了起来,还和连长建立了革命友谊。

3年退伍后,付文刚到国企干了8年,边工作,边继续向父亲学习摔跤和中幡,除此之外,在政府的支持下,还经常到外地参加文化演出。由于经常在外边走穴,无法安心工作,便把工作辞了。2000年,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名为“北京傅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曾多次带团参加国家重大庆典活动,如亚洲杯足球开幕式、世界名城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等,也多次代表国家和北京,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到2006年,天桥中幡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天桥摔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文刚大师为这两项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2009年,在中南海,国家领导人刘延东亲切接见了付文刚大师并为其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的奖章,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民间艺人获此殊荣。

对于未来如何将中幡和摔跤继续传承下去,付大师却略有一些忧伤,他说:“我现在的徒弟最大的有50岁了,年轻一点的再过十年八年的也练不动了。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每天逼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或者去学习跆拳道、钢琴等。即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也仅限于一些手工艺品,摔跤和中幡是很少进校园的,怕把孩子碰着。所以中幡和摔跤以后传承下去有些困难了。”

付大师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很多曾经在全运会上记录下来的精彩瞬间,而现在,国家已经不再将摔跤作为体育运动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却是武术。武术与摔跤的不同在于武术属于表演类运动,而摔跤属于竞技类运动。说到这,付大师看着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认为,摔跤既然属于一项运动就应该以运动的形式继续传承,而不是被列为非遗项目进行保护,这样就失去了它的本真。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摔跤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这些传统文化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技艺濒临失传。多年后,是否还有人知道这曾经红遍天桥的民间传统技艺?

(编辑·刘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八爷小辫三爷
八爷与骆驼石
月亮
天价座石
土墙
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