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文化强区”战略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区

2017-12-18刘颖

北京纪事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东城区戏剧建设

2017年8月18日,市委书记、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强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以历史文化名城保護为根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一城三带”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城市定位以及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所谋划的一个崭新的布局,使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未来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可操作,便于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好的态势,取得好的成果。

东城区作为北京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一个核心区域,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雄厚的文化底蕴。在4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文物资源数量多、品级高、密度大,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35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70处,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有58处。为了解“一城三带”文化建设在东城区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近日,本刊走访了东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周家雷同志。

在与周部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东城区是首都历史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地区,传统中轴线文脉纵贯全区,拥有城区仅有的3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大运河故道玉河段),国家级、市级文保单位共计106处,占全市的1/3;挂牌保护院落413处,占全市的62.7%;历史街区10.5片,总占地面积约10.67平方公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居全市第一,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东城开展“一城三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周部长说:“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提出要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工作要求,从“四个文化”方面进行深刻阐述,为东城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一是古都文化,在东城区体现最为充分,故宫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无穷魅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结合的产物,是属于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金名片;二是红色文化,五四大街和老北大红楼坐落在东城区沙滩地区,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的初心就源自于老北大红楼,它是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一个红色起点;三是京味文化,比如前门、老胡同、老四合院,风土人情中体现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除此之外,京味文化还表现在作家写的小说、剧本等著作当中,例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北京的文化特色;四是创新文化,这一文化领域在中关村东城园一带体现得更为集中,但是广义的创新文化无处不在,它涵盖在每一个区域内,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是对文化更有价值的传承。”

东城区积淀着太多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资源,当下如何将这些资源在“双创”的文化领域传承、发展和弘扬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周部长说:“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及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进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

东城区在实施战略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区里成立推进文化工作的领导小组,在全区工作框架下,制定了《实施“文化强区”战略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既落实了市里关于“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部署要求,又体现了区里“文化强区”战略工作的连续性。计划的设定对未来3到4年内,如何使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东城区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绘就了蓝图。

在《行动计划》中,具体工作分为六大方面

强化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周部长说:“现阶段,精神层面应该作为区域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实施,东城区是展示首都城市形象和人文风貌的核心地带,要具有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特质,区内居民、党员、干部、群众都应该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东城区主抓红色文化弘扬,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和精神境界。以五四大街和老北大红楼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壮丽篇章,历经一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目的是通过此展览对干部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党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

推动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按照公共化服务体系的考核标准,经过3年的投入、动员、组织和实施,在2016年,文化部正式授予东城区为全国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赞为“东城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公共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成果是实现了“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在17个街道建设了文体中心、128个文化社区建立文化活动室,形成覆盖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周部长说:“提供一个供业余文化院团或者居民娱乐的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第一步,我们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绝不仅仅满足于此。从2016年开始,我们探索借助北京演艺集团的力量,以专业院团的水平来提高街道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在开展试点的4个街道中,京演集团通过举办培训班来指导那些爱好文艺的老百姓,以专业的角度提高他们的水平。不仅如此,京演集团还定期为居民表演节目,满足了老百姓日常的娱乐需求。”

周部长对东城区未来的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胸有成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并且会越来越好,活动项目更丰富,内容更加精彩,让老百姓从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endprint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东城区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结合东城区10.5片历史文化街区,着力加强老城保护,塑造南锣鼓巷、雍和宫

国子监、张自忠路南、东四三到八条、东四南、鲜鱼口6片“历史文化精品区”。其中,东四三到八条胡同区是建设部授予北京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对此,周部长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面很广,我们主要把文物腾退利用作为切入点。有些历史文化遗迹,无论是作为市民还是游客,到现场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很难。比如部分名人故居被不合理使用,有的被一些单位作为办公场所占用,禁止对外开放;有的沦为居民大杂院,谢绝参观。针对这些情况,区委区政府考虑到文物的社会价值,正在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文物腾退、修缮、利用及管理,力争到2020年历史街区内重点文物修缮率达到80%。特别要抓好腾退文物再利用,合理植入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中最后一点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据周部长介绍,东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规模优势不明显,但是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目前有四项产业较为突出:

一是艺术品交易,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北京保利國际拍卖有限公司两大龙头公司坐落在东城区,占全国拍卖市场的一半左右。艺术品交易是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独有优势。

二是全媒体出版,以朝内大街为主体,云集了众多国字头出版社,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出版集团及旗下的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等。驻区企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实现主板上市。全媒体出版已成为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二大优势产业。

三是文化演出市场,东城区的演出市场比较集中,拥有全市40%的剧场资源,比如保利剧院、长安大戏院、首都剧场等等,都坐落在东城。

四是旅游产业,众所周知的故宫、天坛、王府井大街、南锣鼓巷等等,每年上亿人次的游客数量带动了东城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周部长说:“这四大领域在北京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着力创办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围绕‘四个体系和‘两个创新,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

该项工作已经纳入北京市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将代表北京市创办国家级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这一举措对推动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以文化活动为平台,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提高区域文化的软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区内文化品牌活动众多,比较大的有王府井国际品牌节,侧重文化商业品牌。今年和市文物局一道成功举办了旨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六届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其中,东城区和北京大学依托国子监创办的国子监大讲堂,坚守10年开展国学教育,推广传统文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今年国学文化节期间我们举办了大师讲坛,请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来、楼宇烈、张立文、周桂钿、陈祖武5位国学大家在现场从不同的角度讲授国学,并在网络同步直播,五场讲座的点击率高达338.9万人次。”

周部长接着说,“另外一项文化活动品牌是地坛庙会‘走出去,庙会是春节期间传统的民俗活动,这两年地坛庙会去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城市,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要有恰当的载体,地坛庙会恰好就是传播中国文化最好的平台,争取把地坛庙会打造成全球舞台上最接地气、最受欢迎、最具魅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建设有影响力的戏剧中心

“戏剧东城”品牌发展了10年,东城区的戏剧院团、戏剧市场、戏剧创作非常繁荣,国字头的话剧院团集中在东城区,因市场繁荣而形成的戏剧生态链在东城区最为完整,东城区戏剧尤其是新剧目的创作量、演出场次、观众数量、门票收入在全国高居榜首。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建设“戏剧东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周部长说:“在‘戏剧东城建设中,区里成立了戏剧发展促进委员会,鼓励优秀剧本制作,打造精品剧目,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生态。从戏剧品牌活动来讲,培育东城戏剧活动四季风尚,让戏剧活动贯穿全年。比如,春天开展‘南锣鼓巷戏剧展演节锁定胡同文化、京味文化,打造特色小剧场演出品牌;夏天开展‘中国儿童戏剧节聚焦儿童戏剧,塑造国际知名的儿童戏剧品牌;秋天开展‘北京青年戏剧节培养青年戏剧创作;冬天开展‘北京喜剧节着重国际视角,彰显喜剧艺术的独有品质。”

最后,关于怎样推动区域文化发展,周部长有独特的见解:“文化的含义包罗万象,文化既是一种人类长期物质生产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代传承的意识形态,它凝结于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

“如何把握好文化发展的内涵和定位至关重要。从区域的角度来说,在‘一城三带的战略部署下,我们有效地利用好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从各个方面把文化体系支撑起来,把工作落实到位,让老百姓看到城市人文风貌变化,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从社会的层面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比如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立东城区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等等,形成一种社会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从而更好地为文化建设服务。”

“一城三带”为文化工作带来了历史机遇,也提出了现实挑战,人们对文化的发展定位共识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传承、发展文化的同时,如何革新自我,提升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迫在眉睫。

(编辑·刘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城区戏剧建设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戏剧类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