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2017-12-18王晋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胃肠道胃肠营养

王晋川

(忻州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山西 忻州 034000)

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王晋川

(忻州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观察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96例,采用不同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8 d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重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在术后两组患者中有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观察组3例(6.25%),对照组10例(20.83%)。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道恶性肿瘤很难供给自身营养,在术中麻醉创伤的影响下,机体内分泌紊乱,体内分解代谢旺盛,合成代谢减弱,加重了对自身营养物质的消耗,这种创伤后的分解代谢反应使患者术后出现负氮平衡,特别是在术后患者短时间内由于饮食不正常,营养状况不佳,相应的便成为影响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为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当这种代谢期结束后,应积极采取措施使患者恢复正氮平衡,促进病体康复[1],需要对患者的营养进行全方面的保证。基于此,本文重点观察在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最佳营养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96例,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36~72岁,平均(47.45±11.02)岁;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经过临床常规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病情,将合并心、肾、肝、肺功能不全及其它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现按照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营养支持路径

1.2.1 观察组

术前在胃部放置十二指肠管,术中在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襻下25 cm处放置鼻肠管,术后14~24 h针对患者肠鸣音的实际恢复情况,将250 mL的5%糖盐水、萝卜水经鼻肠管滴注(滴速为30 ml/h),术后第2 d可以增加输入量至1000 mL(滴速80 ml/h),术后第3d增加输入量至1500 mL(滴速150 ml/h)。术后3~12 d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给予患者所需的能量(每天补充长效复合乳酸菌+营养均衡的匀浆膳)。若患者出现水分不足则可采取外周静脉进行补充。温度控制在38~40度左右,防止由于冷刺激所造成的肠痉挛或肠蠕动加快,腹痛腹泻,浓度由低到高,且注意浓度和量两者不可同时增加。7天后患者可以食用适当的流食和半流食,匀浆膳的剂量可以依次减少,直至经口进食能够维持基本的营养为止。

1.2.2 对照组

术后前3 d可以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治疗,术后3~12 d给予常规输液治疗和PN支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

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营养评定指标变化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均有了显著的变化,但观察组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评定指标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评定指标变化(±s)

注:P<0.05

白蛋白(g/L)观察组 第1天 59.48±4.21 11.63±0.82 66.58±2.23 33.53±1.79对照组 58.67±4.53 11.35±1.23 66.37±2.53 33.48±1.63观察组 第8天 57.41±4.45 11.22±0.87 68.34±2.67 35.62±1.52对照组 53.95±4.43 10.37±1.23 66.56±2.59 31.08±1.41组别 体重(kg) 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泌尿系感染2例和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20.83%(泌尿系、腹腔和肺部感染各1例,食道吻合口胸腔瘘1例和切口感染6例)。

3 讨 论

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原因总体上归为两类,主要为不规律进食以及慢性消耗。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其在手术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表现。手术治疗会消耗患者自身的能量,还可导致患者机体对糖的吸收度降低,分解代谢脂肪、蛋白质等会逐渐增加,致使负氮平衡的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便越发的加重。同时,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延缓患者恢复。为促进身体机能代谢状态的有效改善,实现对负氮平衡的纠正,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营养支持时,若采取长时间的禁食静脉液体治疗,会导致胃肠道长期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胃肠由于食物的缺乏会失去动力,还会抑制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致使肠绒毛进一步萎缩、肠粘膜变薄并进一步降低粘膜的更新和修复能力。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胃肠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恢复机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术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术后通过行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肠黏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的保持,有效避免因菌群失调所造成的肠源性感染,并且还可以确保营养物质直接被肠黏膜吸收,然后经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其分解代谢与人体生理特点更加相符,术后并发症少[2]。Page[3]研究表明,手术麻醉对患者小肠功能的影响较小,所以应在术后及时给予患者场内营养支持,保证恢复患者的小肠功能。观察组营养支持后血清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重明显增重,术后并发症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进行回顾中发现,有1例食道癌患者,在行食道癌根治术后第七天开始进食发现胸腔引流液增加到1000 mL,并且有食物残渣,经过注射美兰染色剂试验确诊为食道吻合口瘘,随请营养科会诊,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治疗,到第三天胸腔引流液明显减少到700 mL,第四天300 mL,第五天100 mL,一周后胸腔引流管关闭,病人没有特殊不适,直至病人康复。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进行营养治疗中,由于十二指肠所具备的缓冲作用并不如胃良好,肠内营养支持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腹泻、腹胀等。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营养制剂进行恰当的选择,对营养液的用量、浓度、温度、速度进行有效的调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促使患者尽快适应,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营养物质可以直接经胃肠,确保门静脉系统主动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的生理状况相符,有助于自我调节的实现,保持正常的肠粘膜功能及完整性,避免细菌易位和感染,从而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

[1] 于东柱.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2):83-84.

[2] 杨振菊,曹烈权.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3):274-275.

[3] page c p.The surgeon and gut main len ance Am J Surg,1989,158[6]:485-490.

R735.3

B

ISSN.2095-8242.2017.069.13479.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胃肠道胃肠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