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力运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7-12-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阻力血糖糖尿病

罗 莉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0)

抗阻力运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罗 莉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0)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3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抗阻力运动,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运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运动后HbAlC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动后HDL、LDL-C、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能有效改善其血脂代谢情况,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达到降低脂肪的目的。

抗阻力运动;老年糖尿病;有氧运动;应用效果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疾病,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临床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慢性并发症,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1]。为探讨抗阻力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运动干预,疗效明显,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1.39 6.92)岁;对照组男21岁,女14岁,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17 7.0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治疗前,均详细讲解糖尿病有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告知患者运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如果观察治疗中遇到各类问题,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认真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定期检测其血糖变化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两组患者的运动时间为饭后60~90 min,每周运动2次或者3次,每次运动时间控制为4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有氧运动措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或喜好选择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方式;观察组给予抗阻力运动,患者每周做到两次或者3次肌力训练,也可隔天进行,以10 min/次分段累计,可重复4~6次,根据体质评估运动的强度。可通过徒手或采用哑铃、沙袋、弹力皮带和拉力器等抗阻力活动增加肌力。对体弱或伴有骨质疏松症以及腹部脂肪堆积者,还可采用弹力皮带进行腰背肌、腹肌、臀肌和四肌等肌肉练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后HbAlc水平

两组患者运动前HbAlC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运动后,观察组HbAlC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运动前、后HbAlC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运动前、后HbAlC水平(±s)

分组nHbAlCtP运动前运动后观察组357.63±0.916.12±1.156.23<0.05对照组357.99±1.237.99±1.232.68<0.05 t-1.232.109 P>0.05<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运动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运动后HDL、LDL-C、TG、T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运动前、后各生理指标水平(±s,mmol/L)

表2 对比两组运动前、后各生理指标水平(±s,mmol/L)

对照组运动前运动后运动前运动后HDL1.39±0.271.52±7.311.41±6.081.46±7.30 LDL-C4.52±0.432.65±0.594.53±0.593.94±0.73 TG3.72±0.321.87±0.513.74±0.312.87±0.35 TC5.06±1.123.49±0.915.07±1.144.79±0.97分组观察组

3 讨 论

与有氧运动比较,抗阻力运动,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含量,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达到提升葡萄糖耐糖量并降低血脂的功效[3]。多数糖尿病老年人患者不宜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老年人在服用多种药物,也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4]。糖尿血红蛋白作为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糖相互结合的产物,结合较多,病情更加严重,能够反映人体8~12周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被称作监测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指标[5]。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脑血管病症神经病变、视网膜等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客观评价血糖控制效果的敏感性指标。本次研究可知,运动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HDL、TG、TC等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运动后观察组HbAlC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治疗方式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脂肪并增加肌肉的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成为预防及治疗最佳的安全运动手段。

[1]冯云华,张玉红.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352.

[2]邹永芳.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14):2813-2814.

[3]姚 琳.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8):1726-1727.

[4]刘绍娟.老年糖尿病患者失眠原因及康复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16):221-222.

[5]辛爱菱,杨亚超.饮食和运动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7(21):116-116.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4.39.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阻力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零阻力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