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创客空间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15楼旭明孟华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创客因素空间

楼旭明,孟华敏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西安710061)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创客空间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楼旭明,孟华敏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西安710061)

高校创客空间是高校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情境下产生的大学生创新基地。但当前关于高校创客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晰,影响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梳理。因此,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梳理,并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到17个关键影响因素,之后进一步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将关键影响因素归纳为表象层、基础层和根源层三个层次的影响路径。最后,对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保障高校创客空间健康发展的实践建议。

高校创客空间;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2014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未来三到五年的美国大学生,将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美国教育部等5个机构主导150多所高校、130多家图书馆及与相关社会企业,打造可以容纳300多万名学生的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在美国高校风靡,成为大学生知识创造的主阵地。同年,我国第一家高校创客空间i.center在清华大学成立。次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后,高校创客空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创客运动及创客空间兴起时间较短,在学术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是学界研究的新课题。高校创客空间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相对缺乏,在中国知网检索篇名包含“高校创客空间”的期刊论文后,发现截至2017年4月的文献总量仅85篇。

一、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即Maker,创造产品的人。创客是利用现代技术把创意变成现实产品的人。创客不等同于“创业”,以兴趣为基础的制作与分享是其核心精神,但不排斥市场,甚至可以利用市场需求导向不断发展。

创客空间是创客开展创客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能让创客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知识发现、创意构想、设计优化、原型制造、成果分享”的开放性空间。高校创客空间主要是指在校师生和部分校外创客进行创新活动的创客空间。通过对学者研究定义的梳理,并结合高校创客空间实际运行的情况,高校创客空间主要聚焦于创客创新过程,聚焦于创意到产品原型的过程,不关注创业孵化过程。高校创客空间影响因素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而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 ISM),是一种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可以很好地以规范方法将高校创客客空间影响复杂因素结构化,层次化。

二、关键因素确定

高校创客空间成已经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高地,其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Cristina Benton(2016)认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创客空间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黄晓军(2016)认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和一流的资源配置是影响创客空间的重要因素。尤越等(2015)认为,图书馆运行高校创客空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设备、外在环境、服务团队、创客项目和合作机制五个方面。Heather Mooreield-Lang(2015)认为,对参与者进行专业性的、系统化的培训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保障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王晴(2014)认为,设备与工具的采购及使用,安全与责任的教育与监督,成本与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和外联与伙伴关系的建立及维护等是影响高校创客空间运行的主要因素。

在归纳文献基础上,对全国45所高校创客空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2016年5月至11月历时7个月完成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和电子邮件方式共发放900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789份,回收率87.6%,其中有效问卷715份,有效率79.4%。根据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17个高校创客空间关键影响因素,其在吸引创客、促进创新项目成功、吸引资金等重要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将这些因素进行编码,如表1。

1.设备工具。设备及工具是高校创客空间中须要思量的第一因素,常用的器材有打印机、激光切割机、ARDUINO机器人、焊接工具等。陶蕾(2013)认为,基础工具是能使空间正常运行的、最有效的各种工具及配套元件,要持续支持、更新、完善该项基础性建设。王晴(2014)认为,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虽然是高校创客空间的必用器材,但是较为昂贵,可以利用创客空间网络降低运作成本。

表1 高校创客空间关键因素列表

2.资金来源。学校目前是大部分高校创客空间唯一的资金来源。然而仅仅依靠学校拨款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创客空间帮助创客进行技术研发、项目日常消耗等等的一系列资金需求。高校创客空拓宽资金渠道,与其他社会创客空间、风险投资、企业投资进行对接和推荐。

3.开放共享。开放与共享是创客理念的标识性特征,是创客交流碰撞擦出思想火花的空间。不同专业的创客进行知识交流与创意分享,会催生出全新的创意内容。同时,多个高校创客空间可以进行共享设备、知识、创意,从而实现产品协作创造,产生更大效果。

4.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主要负责高校创客空间运营事务。基于高校创客空间开放参与的理念,管理团队人员应不仅包括创客导师还要包括学生创客,日常事务应实行轮班制度,重大事项应形成临时委员会进行商议,甚至由全体高校创客空间参与人员进行表决。

5.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形式主要包括空间成果展示会、高校科技展和挑战杯等形式的科技作品竞赛。通过各种平台,能收到专家、用户等各方面的反馈,从而利于作品的进步完善学生创客的积极成长。我国高校创客空间团队很注重行业竞赛,因为能加快转化,获得激励,甚至获得资金支持。

6.学生创客。高校创客空间与传统的实验室差异的是将某一专业专有空间拓展到面向全校甚至校外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包容开放性空间,鼓励积极性主动性。加入高校创客空间的学生,应将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转变成自我主动、自我学习、过程学习的创客学习习惯。

7.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根底,融合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提倡“基于创造的学习”,强调学习者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造过程。创客教育是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

8.政府和高校支持。在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公共政策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扶持对其的影响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但目前高校创客文化建设和创客教育受限于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者的认识。对于创客文化的建设,有的高校还没有纳入体制机制建设及顶层设计,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有的管理者对创客文化建设和客教育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三、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首先分析因素间关系。此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阶段是专家意见的第一次收集,主要将两两要素影响关系的调查问卷发放给8位专家填写,整理各位专家反馈的问卷结果。第二阶段是专家意见一致统一,当面共同探讨问题,特别是对两两要素影响关系意见不一致的探讨,让专家们进行激烈的辩论,最终确定因素间两两关系。

根据专家组给出的结果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然后划分出系统因素的层次结构。其步骤如下:

(1)根据系统因素的关联性,构建邻接矩阵;

(2)依据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M,如表2;

(3)确定各因素的前项集合和可达集合,因素Si的可达集合 R(Si)、前项集合 Q(Si)和共同集合 C(Si)的计算公式为R(Si)={Sj|Sj∈A,kij≠0},(i=1,···,n),Q(Si)={Sj|Sj∈A,kji≠0},(i=1,···,n),C(Si)=R(Si)∩Q(Si);根据可达矩阵,若 Q(Si)=C(Si),则 Q(Si)是位于最底层次的因素,其中的元素有如下特征:该因素可以到达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不能到达该因素。只有 Q(13)=C(13),所以最底层次因素 L1={S13}。

(4)从原来的可达矩阵中删去相应的行和列,得到矩阵M1,对M1进行同样操作确定属于新的最底层次的因素(倒数第二级),得到L2={S14,S15,S17}。重复同样操作,从而把各因素分配到相应的级别上。根据上述方法,获得各级最底层次的因素集分别为:倒数第一级:S13;倒数第二级:S14,S15,S17;倒数第三级 S8,S12,S16;倒数第四级:S2,S3,S4,S9,S10;倒数第五级:S1,S6,S5;倒数第六级 S11,S7。由此建立创客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如图1。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的理论,层次递阶结构大体可分为表象、基础和根源三层;在上述建模结果中将第一级的成果展示、创新项目和第二级设备工具、安全责任、开放共享等因素看做表象层;第三级来源资金、管理团队、运营机制、学长培训、学生创客和第四级创客导师、创客教育、创客空间网络等因素看作基础层;第五级政府支持、高校支持、社会机构和六级创客文化看做是根源层。

图1 高校创客空间关键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由以上结论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社会舆论引导,政策支持完善

加强社会舆论宣导。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创客文化弘扬有着显著的作用,利于形成全社会上下关注创客空间事业的发展,利于更多社会资源对创客空间的支持。作为创客空间主体的高校在校师生,正是处于富信息接受的环境,处于社会舆论的重要位置。政府和高校要持续完善支持政策。政府的政策支持对高校创客空间推动有重要且显著的意义,政府支持可以调动与激发社会各界力量,更是直接促进高校对创客空间的具体推动。高校本身需要大力宣传创客文化、推行创客教育,加强对创客主体潜力激发与能力培养。应继续加强建设,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等共享设施,并对创客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直接指导与支持。

(二)打造创客导师团队,强化创客培养

打造优秀的创客导师团队。作为创客教育的直接落实者、指导者,创客导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达到一定水平,这是落实好高校创客教育效果的保证。在创客教育中,导师承担多项任务,如学习情境的设计、人员资源的管理、学习过程的调控、实践质量的提升的。高校应当重视导师选拔与培养,并投入相应的资源。

强化创客培养。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和学生情况开设相应的创客教育课程,将创客教育日常化、常态化,培养学生创客知识技能;经常组织讲座,邀请校外创客导师、创客名人分享交流、培养学生创客精神。实践创客教育,多样创客教育。

(三)完善成果展示与孵化

通过参与校内外科技类竞赛、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客竞技、创客比赛等活动进行成果展示,一方面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获得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在创客空间要形成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弱化阻碍激励的因素。高校创客成果要转到孵化器进行适时转化,完成由原型到产品到批量生产的孵化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从高校创客空间转到孵化器的过程,也是从创新跨跃到创业的过程,从而对创客空间形成反向激励。

[1]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付志勇,顾学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5):5-11.

[2]王玮.我国创客空间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5,(12):92-98.

[3]陈鹏.创客空间:大学生发明创造的梦工场——基于Y大学创客空间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108-114.

[4]常耀中,余博.创客空间的分享式经营租赁与综合性产业化服务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3):24-29.

[5]孔令夷.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1-55.

[6]黄晓军.图书馆创客空间成功构建的关键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6,(2):62-65.

[7]尤越,贾苹.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实践研究及建议[J].图书馆杂志,2015,(5):95-101.

[8] 陶蕾.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72-76,113.

[9]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10]张亚君,唐鹏,李建强,苏华.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88-91.

G642.0

A

1673-291X(2017)35-0069-03

2017-09-23

楼旭明(1971-),男,浙江浦江人,博士,教授,从事创新创业与企业运营管理研究;孟华敏,硕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猜你喜欢

创客因素空间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小创客”有法宝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客
创客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