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体制创新研究

2017-12-15王利东袁思文刘梅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嘉兴市社区服务居民

王利东,袁思文,刘梅娟

(1.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管理分院 浙江嘉兴314000;2.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浙江 嘉兴314000;3.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嘉兴311300)

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体制创新研究

王利东1,袁思文2,刘梅娟3

(1.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管理分院 浙江嘉兴314000;2.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浙江 嘉兴314000;3.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嘉兴31130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民主富强的必由之路,其最大的障碍在农村社区居民小康建设的短板。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事关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的福祉。所以,在分析嘉兴市两区农村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嘉兴地区的农村社区服务创新体制。

小康社会;农村社区服务;服务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重要性不言而喻[1]。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社区,需要农村社区的大力改革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农村社区在公共服务发展方面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这有悖于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大战略。改变这种差异既要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又要靠农村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结合新时代、新技术对农村社区的服务体制进行创新。

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在对嘉兴秀洲和南湖两区农村社会服务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两区在农村社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农村社区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适合嘉兴地区的农村社区服务创新体制。

一、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嘉兴市两区在农村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2016年5月到10月之间对嘉兴市两区的167个乡村通过问卷、实地走访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其后发现以下问题。

(一)农村社区服务满意度不高

现有的农村社区服务项目,方便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区居民子女的教育,居民的文体活动,农村社区财务公示等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在服务质量上的差异性,具体服务形式的“缺斤少两”,服务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在具体服务项目上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在公共设施配套满意度为80%,生态环境状况满意度为75%,安全状况满意度为98%,医疗卫生满意度为90%,财务公开满意度为78%,干部管理水平满意度为86%。

(二)农村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少

目前在农村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方面更多的是靠地方政府的投入,而地方政府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当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没有固定的农村社区建设资金,这就造成在农村社区服务建设方面每年的投入力度大小不一,不能持续有效保证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资金到位。

(三)农村社区服务供给需求失衡

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和农村社区基层治理方式的固化,造成在农村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上与农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脱节,在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上更多的是按照政府的规划来进行,比如,花费很多资金建设的文化礼堂和体育锻炼设施,使用效率不够高,因其完全不是农村社区居民最急需的项目。而对于农村社区居民急需解决的社区医疗、教育和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建设上面进展缓慢[2]。

(四)农村社区服务参与主体积极性低

在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和管理上面,由于农村社区居民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农村社区居民都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积极性低。大多数居民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只要根据政府的提供来享受服务就可以,至于具体服务内容的效果很少有社区居民加以评价,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主体的缺失,造成社区服务建设和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3]。

(五)农村社区人才相对匮乏

农村社区的稳定、发展和管理,离不开人才的集聚。当前,由于农村社区的机制体制不灵活、农村社区服务的不健全和不到位、城乡之间的差距等原因,造成农村社区留不住人才,人才纷纷外流,特别是高技术和高学历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的长久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4]。

二、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体制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1.农村社区产权改革的进度

农村社区服务的建设和推进,离不开农村社区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收[5]。而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持续增收已经遇到瓶颈,需要更加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造成农村社区的生产关系阻碍这种生产力的发展[6]。因此,农村农地确权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进度直接影响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和发展。

2.农村社区基层政府改革的力度

农村社区服务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改革和创新,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离不开基层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村社区产权改革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推动。而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关键是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是否能够创新管理方式,是否能够推进民主化进程,是否能够放权,也就是说关键是农村社区基层政权改革的力度。

(二)主体因素

1.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建设最主要的推动者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规划者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引导者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资金投入主体是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成败[7]。而地方政府由于受制于其他社会事务的影响,不管是在社区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上,还是在社区服务的规划和管理方面都很难增加积极性,因此要大力提升地方政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建设的积极性[8]。

2.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农村社区服务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农村社区居民,具体的效果和需求情况如何,离不开广大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离不开他们的积极献策;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离不开他们的投入和支持;社区服务的管理,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9]。

3.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度

农村社区服务的很多项目,如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教育、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农村网络指导等,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光靠农村社区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支持,且农村社区服务的管理有些时候也需要其他组织力量的参与。因此,其他社区组织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直接关系着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质量。

(三)支持因素

1.现代科技的农村使用率

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购物、信息查询、学习教育、社会事业缴费、看病等都可以在借助网络来完成,而网络在农村社区服务方面将大有作为,可以指导农民熟悉和掌握相关农业技术,向相关专家网络咨询,网上购物,网络再教育,网络办理社会事务等等,既可以节约成本,同时又可以为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农村社区服务创新的程度。

2.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村社区服务的各方面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后期服务的管理和维护也要靠资金的支持[10],因此,资金投入力度直接关系着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成败。

3.人才稳定度

农村社区服务创新建设的核心在人才,社区服务的建设、管理离不开人才,农业技术的指导离不开人才,农村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离不开人才,现代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人才,农村社区的长远规划和定位同样离不开人才,没有稳定的人才就没有农村社区服务的创新。

三、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创新体制的构建

通过对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农村社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嘉兴市农村服务创新的机制。

(一)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运行模式创新

嘉兴市农村社区乡镇产业较为发达,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靠前,农村社区集体收入较为宽裕。因此,在农村社区服务的建设上面,应该大力引导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第三方社会组织加入其中,让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能仅仅以政府作为主体[11]。

在社区服务运行模式上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为基础、第三方社会组织为辅的三方架构。中央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有关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和规划、相关规则制度的制定、设计等问题,地方政府负责方案和规划具体实施和资金的落实,基层社区政府负责建设的维护、管理和监督等工作。乡镇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作为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的基层平台在农村社区居民的资金投入方面做出贡献,并在社区服务的供给方面提供建议和后期管理方面提供指导。第三方社会组织包括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各种盈利性和非营利性社区组织,在农村社区居民的服务供给保障方面提供专业和针对性的指导。

图1 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运行模式创新

(二)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供给体制创新

农村社区服务的供给以农村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定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村社区居民对服务的需求,并根据服务需求的紧要程度和建设的难易程度,组织相关人士和社会学者对服务项目做出筛选和排序,对于无关紧要或者不符合现在实际情况的项目给予剔除或者延后,对于可以投入建设的服务项目,协调社区服务建设各方尽快落实,对于不能马上建设的项目进行登记备案,在条件可行时加以建设。第三方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在服务内容的筛选上提供建议,并在具体服务内容上作为供给者,比如,在营利性会计和财务管理型社会组织可以在基层政府财产公示方面提供服务,半营利性的教育和医疗型组织可以在农村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方面提供相关服务。

图2 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三)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的监管机制创新

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面采用分类管理的策略。基层政府主要负责拟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服务的基本标准等,且在重大问题上进行管理,比如社区服务组织宣传,土地社会纠纷,社区警务、社会救助等;对于服务中的社会性事务则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管理,比如农资超市、家电维修、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社会性事务按照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管理;而对于社区居民慈善服务、农业技术指导、专业知识讲座等服务内容,则由第三方社会组织和政府按照契约合作精神共同管理。

在监管方面,除传统的政府监督外,引入第三方财务管理和会计组织,负责对社区服务资金进行审计,包括对农村社区基层政府的预算财务审计和涉及到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两个方面的资金审计。同时,引导民间组织和舆论加强对农村事务的关注,对农村社区服务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和监督。

图3 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监管机制创新

(四)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创新

政府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意义,把农村社区服务建设作为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与官员的升迁和晋升相挂钩,引导政府重视和创新农村社区服务工作。对于在农村社区服务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地方政府在财政拨款方面进行照顾,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政府每年用于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支出比例,鼓励社会资金向农村社区倾斜和投入。

农村社区居民方面,要让居民认识到社区服务对自身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树立起主人翁精神,自觉投入到社区服务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方面,并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组织方面,让广阔的农村社区成为大学生志愿活动基地,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搭建一个平台;让农村社区居民成为慈善资助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让慈善基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服务建设上来。政府协调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长效合作机制,指导农民进行网络学习和对社区居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政府牵头与高校组建农村社区居民职业教育培训班,为有需求的农村社区居民解决技术难题,定期在文化礼堂举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的相关讲座。

[1]王金瀛.我国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4.

[2] 陶爱祥.中外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比较[J].中国民政,2015,(14):57-58.

[3]王志军.多元主体下社区治安管理的优化及完善[J].传承,2015,(11):122-123.

[4]于淑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的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5.

[5]孙迪亮.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理据与价值[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3):10-17.

[6]徐士兵.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J].理论导刊,2014,(1):53-57.

[7]石宏伟,郭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保障农民权益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6):9-12.

[8]曾世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9]郑爱花.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J].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16(1):13-17.

[10]侯瑛,孙长生.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理论观察,2015,(2):82-83.

[11]樊文娟.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3):84-86.

F28

A

1673-291X(2017)35-0028-03

2017-09-15

2016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嘉兴发展改革专项课题“嘉兴市农村社区服务体制创新研究”(JSKGH2016027)

王利东(1986-),男,浙江嘉兴人,讲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袁思文(1991-)女,甘肃平凉人,助教,学士,从事企业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刘梅娟(1970-)女,浙江衢州,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嘉兴市社区服务居民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嘉兴市第一医院
石器时代的居民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南湖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