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价值分析

2017-12-14古海燕

当代医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个体化生理妇科

古海燕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价值分析

古海燕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探究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中选出1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率、血压,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前3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1 d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术后3 d的SAS、SDS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术前的心理应激、生理应激反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应激反应

妇科肿瘤在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源,其可能使得患者产生生理、心理的严重应激反应[1-2],如: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加速等,进而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也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3]。因此,对于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院将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有效减少了术前术中的应激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妇科肿瘤患者中选出1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出现心理问题。对照组患者87例,年龄25~55岁,平均(38.4±7.2)岁,子宫肌瘤18例,子宫内膜癌27例,卵巢癌42例。观察组患者87例,年龄23~56岁,平均(38.9±7.5)岁,子宫肌瘤20例,子宫内膜癌26例,卵巢癌4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主要为:①认知行为干预。首先与患者交流沟通,找到患者各种情绪以及不正确行为表现,例如: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厌食等行为等。为患者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在确定手术后主动与患者介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告知患者一些非常小概率事件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担忧情绪。其次,给患者介绍术前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引导示意下主动分析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到错误思维等。再次,就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不合理思维的辩论,让患者产生纠正不合理思维的欲望。最后,进一步在与患者交流分析干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后论证纠正,使患者学会自我分析不合理思维以及辩证,主动分析自身的心理、生理状态。②个体化的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在术前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文化背景等开展心理干预,护士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感受到患者的各种情绪,从而以诱导式的发问鼓励患者进行情感的宣泄,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在倾听的过程中鼓励患者发泄情绪,并逐一的安慰劝导患者走出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心理应激能力。③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减轻术前术中的应激反应。努力为患者寻求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要求家属多多陪伴、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建立自信心。④放松训练。首先给患者开展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患者在平卧位下进行从头到脚,从面部到下肢肌肉的依次规律性收缩、舒张,逐渐使得全身肌肉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有效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并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平复波动的情绪,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其次,针对患者存在的个体化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放松指导。例如:对于存在失眠的患者,在睡前给患者听温柔亲和的音乐,睡前给患者用中药泡脚和穴位按摩,放松患者的身心,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前30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的心理状态(SAS、SDS)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1 d和术前30 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应激反应(x±s)

2.2 心理状况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1 d,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 d,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心理状况(x±s)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4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6.21%更高(P<0.05),见表3。干预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推广。

表3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妇科肿瘤患者在一得知自身的病情都会产生担忧、恐惧等情绪,再加上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患者会出现交感神经张力的增强、激素水平紊乱等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4-5],这些术前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也会降低治疗的依从性。术前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在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特点基础上开展的心理护理服务,结合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个体化特点制定心理护理方案,达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目的[6-7]。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行术前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认知干预角度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患者主观角度促进不良情绪的缓解[8];从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家庭社会支持角度帮助患者纾解术前的各种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放松训练角度促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消除术前的各种生理应激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前30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前1 d的SAS、SDS评分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指出个体化术前心理护理

[1] 王桂梅,施亮华,熊倩,等.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的相关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08-1309.

[2] 李倩.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54-1357.

[3] 陈玉萍.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72-74.

[4] 陈燕明,黄莲芳,吴珍妹,等.妇科肿瘤患者术前访视对其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与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92-1393.

[5] 曹静威,李玉凤,刘世新,等.心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65.

[6] 赵金凤.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13-115.

[7] 梁奋真,潘敏,朱海明,等.术前音乐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47-1048.

[8] 谢晓琴.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92-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80

猜你喜欢

个体化生理妇科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