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转型
——基于SWOT分析法

2017-12-14王礼盛

关键词:倡议福建省福建

彭 虹,王礼盛,毛 瑾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转型
——基于SWOT分析法

彭 虹,王礼盛,毛 瑾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借助SWOT分析法将“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匹配分析,进一步明确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型和发展的方向,并提出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型的路径选择。

福建省;一带一路;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转型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想并于2014年基本形成“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一带一路”倡议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间腹地国家为支撑,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形成东南亚和东北亚经济整合,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极大地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1]。

一、相关理论回顾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石焰认为该倡议的提出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段从宇、李兴华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既顺应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诉求,又切实关照了中外历久传承的中欧、中非文明交往,具有历史延伸和现实发展的双重意蕴。王辉强调实施 “一带一路”建设要避免三个认识误区。综合现有文献,学者们针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领域,在实践创新探索方面还有待深入。

(二)福建省农产品贸易的研究

农产品贸易是福建省对外贸易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庄佩芬提出通过农产品品牌提高福建省农产品的竞争力。郑颖认为福建省农产品竞争力可以通过树立质量意识、整合品牌资源、加强科技攻关、实施农业标准化、开发特色农产品、政府加强调控和引导等措施来实现。穆明君提出突破农产品绿色壁垒应从国内环保法规完善、绿色产业扶持以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着手。

现有研究中主要针对福建农产品贸易的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而对于如何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等问题却未得到重视并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为福建出口农产品找准定位,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出口贸易额增加较快

近年来,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如表1所示,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由2005年的190 646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847 653万元,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8.48%提高到2014年的14.39%。

表1 2005—2014年福建农产品出口比重

(二)出口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福建农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推动了地方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原有传统出口市场基础上,开辟了东盟、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市场。2015年东盟作为福建农产品贸易重要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据福建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至7月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95.5亿元人民币,其中仍以东盟、日本以及中国台湾为主要出口地区,各地区出口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福建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约占总体贸易额的33.2%。

表2 2015年1至7月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

(三)出口农产品结构

福建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以及加工制成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15年1至10月,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量为188.59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水产品出口占福建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4.4%。鳗鱼是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2015年出口鳗鱼类产品约14.8万吨。蔬菜出口总量为35.6万吨,占福建农产品出口总量的18.9%。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20.7万吨,占福建农产品出口总量的11%。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其结合了内外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内外部因素的匹配综合分析可将问题分析得更为透彻并将战略对策制定得相对科学合理。课题组基于SWOT分析法以福建省农产品贸易为主导,结合“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福建省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得益于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另外还有华侨华商优势。

1.区位优势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拥有众多的天然港口,是中国农副产品的重要输出港。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对于福建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基础设施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以交通、能源及信息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21 300.91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7.4%。已经形成了机场、港区、高速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方面采取了五方面措施。第一,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第二,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物联网产业并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第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化产业融资以及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第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建设远洋海产品加工基地。第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区并大力进行科技扶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4.华侨华商优势

福建海外华侨众多,其中闽籍侨胞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 000多万人。自古以来闽商在农产品方面就与东盟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在东盟全球的500强华人企业中,福建籍就占有200多家。2015年7月4日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实现了首笔跨境交易总金额为26.74万元的贸易往来,成功完成了海产品跨境结算,2015年成交总金额超过2 049亿元。利用海外侨胞的资本优势、市场能力和人脉资源,对促进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有重要的作用。

(二)劣势(Weaknesses)

1.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升

福建山地崎岖,耕地分布不均,制约了统一耕作模式的形成以及大规模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农业科研人员比例、技术创新指数、科研成果、技术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省份水平相比都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农产品的输出[2]。

2.出口市场集中度高

福建省农产品的出口地区主要分布在东盟、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其中以东盟为主,占农产品出口量的30%以上。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使得福建农产品出口的贸易风险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3]。

3.农业标准化水平落后

农产品生产标准的推广力度不够,生产过程标准不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标准的制定未突出福建特色;二是农业标准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周期太长;三是农业标准起点低;四是对于标准的贯彻力度不够以及缺乏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4]。

(三)机会(Opportunities)

“一带一路”倡议为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新动力。福建应积极利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及丰富的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的深度合作。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农业部也相应出台了措施,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自2014年开始,中国-东盟进行了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双边贸易将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传统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些都为福建农产品贸易更快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大环境,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四)威胁(Threats)

1.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福建农产品出口中频繁遭遇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和社会动荡的阻碍与威胁,但是目前中国除了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台的有关保险业务之外,几乎很难找到可以覆盖类似业务的保险体系,福建省也未对相关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做出系统性的资金、保险、政策咨询、关税等服务,致使一些出口企业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政策指引和资金服务[5]。

2.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均可参与到竞争中来,福建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市场竞争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既有可能来自于更加开放的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形成的压力,也有可能来自于其他国家替代农产品带来的冲击,因此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水平,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和体现产品竞争优势将成为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亟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结论与启示

结合以上内外部环境分析,课题组利用SWOT矩阵对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型进行综合考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能的转型途径,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其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的“走出去”方针

“一带一路”倡议为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指明了方向,福建农产品出口应结合倡议的规划部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福建省农产品对外开放度,加快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在促进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往,增加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实施福建农产品“走出去”方针。

表3 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型途径矩阵

2.建立健全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

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的建立是农产品出口贸易成功转型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并加大对全省农产品出口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产品出口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一些有明显出口带动作用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并鼓励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着力打造“一代一路”倡议下的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二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更好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鼓励银行建立与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提供专门服务于各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产品,扩宽农产品出口贸易融资渠道。三是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扩大对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实施快速查验,提高货物通关速度。

3.推进“蓝色产业”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结合福建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全国首位的海域面积优势,继续有效利用和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加强海洋经济的交流与合作,逐渐释放福建海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潜能。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加快对外海洋渔业交流合作,实施海洋渔业“走出去”战略,搭建对外深度交流合作平台,扩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对于促进福建水产品出口有重要的意义。

4.推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依据“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不仅会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继续扩大,还会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将范围扩展到俄罗斯、欧洲、非洲等地。对于福建而言,要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国家的区域以及增加出口农产品的种类,在巩固原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尼日利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地带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力争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阶梯形发展的多元化出口市场新格局。

5.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福建省应继续培育主导产业,培育农产品比较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链。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建立一批专业化、区域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如可以结合各地区地理和生产特点,建设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等。

6.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推进,当前的一些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同程度的空气、土地、水资源环境的污染,也对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因此,在土地开发、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要着力朝着高效率、高密集型、高能源的发展方向前进。并且可以通过充分学习以色列等国家的优质高效农业的经验,发挥福建地少人多的特点,然后发展高效、节能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做准备。

7.优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要素质量

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智能化农业科技对于人力资本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推动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农户购买更新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改进和更新农产品生产流水线,引进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同时,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还应着力培育适合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所需的生产加工技术型人才以及生产经营、生态农产品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国际化视野和素质的对外交流专门人才。在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人才的层次上,实现福建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福建农产品能够满足国际需求,以此来推动福建的农业走向国际市场,顺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1]王桂林,黄露.重庆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6-131.

[2]林萍.“一带一路”视野下的福建农业发展战略探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5(2):60-64.

[3]王颖梅.程国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J].农经,2015(7):74-77.

[4]吴红玲.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18-20.

[5]陈翔.浅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15(10):48-53.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ased on SWOT Analysis

PENG Hong,WANG Lisheng,MAO Jing
(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pening-up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of China.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e factors of Fujian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were matching analyzed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o further clarif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jian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and the chosen path of the innovation for Fuji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was put forward.

Fujian Provinc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F127

A

1673-8004(2017)06-0135-06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6.024

2016-12-0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福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与转型”(JAS160828);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201614046007)。

彭虹(1980— ),女,福建南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茶叶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王礼盛(1995— ),男,福建南安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毛瑾(1991— ),女,安徽芜湖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吴 强

猜你喜欢

倡议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