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视角下的C大学发表的教育类论文统计分析及启示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文献的量化分析

2017-12-14李文玉张锦波

关键词:检索学术期刊论文

李文玉 张锦波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高教研究·

学术期刊视角下的C大学发表的教育类论文统计分析及启示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文献的量化分析

李文玉 张锦波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数据与基本情况,是高校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根本依据。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对C大学历年来发表教育类论文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就发文年度与发文数量、发文学科与发文数量、基金项目与成果数量、论文被引情况、发文作者与高产作者情况、载文期刊与载文数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提升学校的教育类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学校层面而言,应高度重视教育类科研工作,通过各种政策激励,引导教师多做愿做教育教学研究、做实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学术”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从而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而言,应积极主动向高产作者、高影响力作者约稿,根据高被引论文的选题组稿,为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服务,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规范引领作用。

学术期刊;教育类论文;量化分析;高产作者;基金项目;被引频次

C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科技水平和科研实力是衡量一个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C大学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遵守“师生为本、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治校理念,近年来,科学研究水平和整体科研实力都得到迅速发展。在总体科研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教育教学科研的情况又如何呢?截至目前,还未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有对C大学发表的教育类论文数据进行汇总、研究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的文章。而掌握本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数据与基本情况,是学校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根本依据。这正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教育教学科研情况,折射出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与教学实践水平,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学校、制定规划、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提供基础数据,为该校在今后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该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7年4月4日,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全部期刊”中,高级检索,检索年限:起始年不限,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检索条件“主题”为“教育”or“教学”or“教师”,“单位”为“成都大学”;“模糊”检索。得到2198条结果,再手工剔除历年来教授与学人简介、教学科研信息、书讯、征稿启事等信息报道类非论文性文献,最后共计得到2 173条有效文献,本研究将以这2 173篇教育教学类论文(以下简称“教育类论文”)为主要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以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展开,主要涉及发文年度与发文数量,论文涉及的学科、专业、发文数量,论文所属的基金项目情况,论文被引用的情况,载文期刊与载文数量,高产作者的情况,以此分析该校历年来的教育类论文产出情况、成果的传播、影响力的扩散等等,并对该校在今后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该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在组稿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文对“教育类论文”或“教育类科研成果”的界定是笼统的、模糊的,而非精确的。凡是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主题”为“教育”“教学”“教师”中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三个,都属于本文的统计分析对象。第二,之所以设置了“教师”这一检索主题,把研究“教师”的论文也列为本文的统计分析对象,是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与其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三,笔者在设置“中国知网”中的检索条件时,没有限定“第一作者”,因此,凡是检索到“作者单位”中包含了“C大学”的论文,皆为本文统计分析的对象。换言之,本文统计分析的论文中,有的第一作者并非C大学的教职工,也就是不论C大学的教师署名排位在第几位,该论文都是本文分析统计的对象。第四,本文分析统计的论文是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论文,也就是说,即便是C大学教职工发表的教育类论文,如果未被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那么也不列入本文的统计数据,也不在本文分析的范围内。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本文统计的总数据并不代表C大学的所有教育类科研成果的数量。第五,截至目前,相比国内其他数据库而言,由于中国知网是收录学术期刊最多、收录文献数量最多的数据库,所以即便是前述“第四”的情况存在,本文检索到的数据和文献依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C大学的教育教学类科研情况。第六,根据研究的伦理规范以及研究的实际内容,凡是在统计分析当中涉及到发表论文作者的姓名时,本研究特意不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年度及发文数量

图1发文年度与数量统计

说明:图1中所有数据之和为2198条,是中国知网中检索结果的总数,剔除其中的学术信息、征稿启事等,便是本文的后面几个部分的主要分析数据2 173条。

由图1可知,以“C大学”为发文单位、能够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最早文献的时间为1980年。从1980年至1999年间,在中国知网中共检索到104篇论文,这20年间,1981、1982、1983、1990年的检索结果皆为0,1993年11篇、1994年19篇、1996年10篇、1997年22篇,其余每年发文数量都在10篇以下。2000年至2005年,发文数量分别为29篇、26篇、37篇、30篇、41篇、51篇,基本上呈螺旋式发展。从2007年开始,发文数量攀升到100篇,此后每年发文数量皆为3位数,并有3年超过了200篇,分别为2010年222篇、2011年230篇、2013年225篇。就增幅而言,从2006年开始,教育教学类论文的产出数量增长较快,2004年41篇;2005年51篇,比上一年度多10篇;2006年74篇,比上一年度多23篇;2007年100篇,比2006年多26篇;2009年167篇;2010年222篇,比2009年多55篇,是增幅最大的一年;2011年发文230篇,是1980-2016年间发文最多的一年;2012年发文189篇,比2011年少发表41篇;此后发文数量呈波浪式,2013年225篇、2014年163篇、2015年198篇、2016年177篇。

从1980年至1999年间,在中国知网中共检索到104篇论文,这20年间,C大学教育教学类科研成果较少的原因在于:第一,学校发展初期,主要以教学实践为主,对教师的科研、论文写作没有什么硬性指标,教师没有科研的压力;第二,中国知网资源总库创办于21世纪初,致力于收录、收齐绝大部分学术期刊,有的期刊数据回溯到创刊时期,但仍然有部分期刊没有加入中国知网,其期刊数据没被收录,更何况20世纪的数据,因此中国知网对2000年之前的期刊数据收录是有遗漏的,也导致这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能在中国知网检索到,这是此时期检索到的论文总数很少的又一间接原因。

2006年是该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原成都教育学院(2014年原成都师范学校、新都师范学校合并入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整建制并入C大学,教职工人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增加,这是教育教学类论文产出增加的原因之一。原成都教育学院的学术期刊《成都教育学院学报》也合并入C大学的学术期刊队伍中,也为该校教师发表教育教学类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这是教育教学类论文产出增加的原因之二。学校合并后,根据期刊出版管理相关规定,《成都教育学院学报》的主办单位也应变更为C大学,刊名也应变更,于是该刊拟更名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并以此刊名编辑出版到2009年2月,2009年3月,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该刊正式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由原来的综合性学报转变为教育类专业性学术期刊,专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提供阵地。这也是该校从2006年开始教育教学类论文发表篇数增长较快,并于2009年达到167篇、2010年达到222篇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2009年,该校开始“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狠抓教学质量,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这也是该校2008-2010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发文学科与发文数量

表1 排名前十的学科及发文数量统计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该校发表的教育类论文中,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学科或论文研究方向依次为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外国语言文字、体育、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中等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音乐舞蹈、职业教育,这与该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是吻合的。作为高校的教师,将研究领域对准“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是符合其工作实际的,凡是非专业学科的研究都可能涉及这些方面。对“外国语言文字”的研究论文较多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要修完“大学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学习课程的学生多,教师承担的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多,教学中的实践积累多,为教师的论文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的论文较多,是因为该校不仅有医护学院,还有附属医院,这是他们研究的必然方向。“中等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舞蹈”方面也有较多的论文发表,是因为该校的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教师,无论在专业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研究上,其选题都不能绕开教育与教学,他们的专业就是教育与教学,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对师范生、幼师生的专业技能——音乐、舞蹈的培养。“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也是该校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对其的教学研究也是教师的关注点。

(三)基金项目与成果数量

表2 基金项目与成果数量统计

(续表2)

序号项目来源或级别项目成果数量(篇)21国家语委课题4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4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24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25科技部、文化部课题326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327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其他省基金项目328教育部规划项目229四川省卫生厅课题230四川省体育局课题231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项目232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33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项目234成都市研究基地项目135成都市宣传部项目136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

表2显示基金项目成果论文共538篇,但是有的一篇论文同时属于多个项目的成果,本文将这些成果累计计算,因此项目成果的数量总计为661项,说明有123项是因为一篇论文计算为多项基金项目成果的结果。

通过分析表2发现,级别最高的是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规划、国家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共74项成果。级别较高的部级项目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教育部所属各类研究中心设立的项目,国家语委、科技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发布的项目等等,该校教师也积极参与,共产出55项成果。数量最多的是成都大学发布的校级项目,有162项成果。情况最复杂的是冠以“四川省”名头的各种项目,发布者比较广泛、类别多样,包括了四川省哲社研究基地、哲社规划课题、四川省各类省级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四川省人才培养和教改项目或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科技厅课题或软科学项目、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高教学会等等,共计190项成果。成都市的各类项目成果30项。这些情况与该校的整体科研发展情况、科研层次是吻合的,也与该校作为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的发展情况相符合,更由于其地缘优势,因此参与四川省及其教育厅、成都市等的各类教育教学项目并撰写论文,产生了较多这类层次的项目成果。同时,该校在争取、申报、参与教育部、国家的各类项目方面也在不断进步,项目的层次与级别逐渐提升,成果数量逐渐增多,说明该校科研的水平与科研实力在最近几年提升很快,从而促进了学校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中名次的上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四)论文被引情况

截至2017年4月4日22:00,在2 173篇论文中,有775篇论文为零被引,有1 401篇论文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7 453次。详情见表3。

表3 论文被引统计

(续表3)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被引频次小计(次)被引频次在总被引频次中占比(%)491490.66461460.62451450.60431430.58371370.50341340.46322640.86293871.17282560.75272540.72262520.70252500.67242480.64233690.93221220.30213630.85204801.07193570.761861081.4517132212.9716101602.1515111652.2114101401.8813182343.1412182162.9011272973.9810303004.039322883.868312483.337513574.796603604.8351035156.9141064245.6931705106.8422545086.8214024025.39077500.00合计1401总被引7453100.02

从被引的总体分布情况看,“二八定律”比较分明。“二八定律”又称20/80法则、帕累托定律等,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97年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发现社会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20%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它反映了一种社会不平衡现象。以后该定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社会学各领域,在期刊论文产出领域也被应用,“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是由20%的作者贡献的”[1]。所有被引的论文全部是2000年以后发表被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这与中国知网资源总库创办于21世纪初有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科研成果影响力的快速产生需要借助网络。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库为学术期刊、为科研成果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根据“二八定律”,在这1401篇被引的论文中,总被引频次占前20%的高被引论文是单篇被引28次及以上的论文,共有27篇,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250次,第二高为84次,第三高为73次。详见表4。仔细分析这些高被引论文,选题角度广,有的与论文发表年度的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有关,也有的与当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有关,还有的是教育界常谈常新的话题,还有的是引发教育界持续关注的话题。通过分析一篇文章的被引情况,可以发现对其的应用、发展或评价,甚至于对相似主题研究的继续。被引250次的文章《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表于2002年,从其公开发表以来便受到关注,在发表当年被引1次;2003-2016年每年都被其他作者引用,年均被引17.86次;2008年的影响力达到峰值,被引29次。说明高质量选题的学术论文产生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有持续性。

表4 单篇被引28次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列表

(续表4)

序号篇 名来源期刊发表年度被引下载23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及引导处置机制探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987924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27225英语语音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35126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成都大学为例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865627浅谈CUBA与校园体育文化四川体育科学200428280

(五)发文作者统计与分析

表5 发表教育类论文的作者数量统计

根据表5可知,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这2 173篇教育类论文,主要由976位独立或署名第一的作者完成,人均发文2.23篇。具体而言,从能够检索到第一篇教育类论文的1980年开始至2016年,该校发表过教育类论文的教师近千名,但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有553位作者只发表了1篇教育类论文,发表了2篇的作者有178位、发表了3篇的作者有84位、发表了4篇的作者有50位、发表了5篇的作者有37位、发表了6篇的作者有26位、发表了7篇的作者有13位、发表了8篇的作者有16位、发表了9篇的作者有2位、发表了10篇的作者有2位、发表了11篇的作者有1位、发表了12篇的作者有2位、发表了13篇的作者有4位、发表了14篇的作者有3位、发表了15篇的作者有1位、发表了16篇的作者有1位、发表了17篇的作者有1位、发表了18篇的作者有1位、发表了19篇的作者有1位。由此可知,发表5-9篇教育类论文的较高产作者有94位,他们共发文578篇;发表10篇及以上教育类论文的高产作者只有17位,他们发表了234篇教育类论文。仔细分析这17位高产作者,有10位是该校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教育专业或教育学科教师或研究人员,有2位是体育学院教师、有2位是政治学院教师、有2位是外国语学院教师、有1位是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的校领导,他们发表的教育类论文主要涉及师范教育与教学、学前教育与教学、体育教育与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外语教育与教学、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校教育教学研究较高产与高产的作者共计111位,从侧面反映出该校其他学院、学科或专业的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科研的主要精力在教育教学领域之外。

(六)载文期刊与载文数量

表6 载文10篇以上的期刊及载文数量统计

在2 173篇教育类论文中,有383篇发表在《教育与教学研究》、232篇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0篇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4篇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篇发表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上,考虑到《成都教育学院学报》《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是同一种期刊在学校合并前后的不同刊名,实则有537篇论文发表在该校同一种学术期刊《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因此《教育与教学研究》为该校教师发表教育类论文贡献了26%的份额。《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该校主办的另外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共为该校教师发表了346篇教育类论文。概言之,该校教师教育类论文有883篇即41%是发表在本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上。这一方面说明了该校教师对该校主办的学术期刊的信赖与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本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严守办刊宗旨——展示本校的科研成果、为本校科研服务、为本校教师提供科研交流的平台;但是,却从侧面说明了该校教师的教育类科研成果向外交流与传播的面比较窄、力度不够,今后有待加强。其他刊载该校教师教育类论文超过10篇的期刊有19种,依次是《教育教学论坛》(36篇)、《教学与管理》(26篇)、《教育与职业》(26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2篇)、《卫生职业教育》(20篇)、《科教文汇》(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19篇)、《四川戏剧》(17篇)、《当代体育科技》(17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6篇)、《才智》(15篇)、《黑龙江高教研究》(14篇)、《中国成人教育》(14篇)、《科教导刊》(上旬)(中旬)(下旬)(14篇)、《科技信息》(14篇)、《经营管理者》(12篇)、《四川体育科学》(11篇)、《教育探索》(11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篇)、《实验科学与技术》(11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如果仅在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中检索,则得到416条结果,仅占2 173篇的19%,虽然这些期刊为该校发表教育类论文的总篇数不多,但为该校教育类研究成果的传播提升了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表该校教师的教育类论文的期刊中,有的还没有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认定,换言之,有的期刊目前还没有被认定为学术期刊。截至2017年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了两次学术期刊清理认定工作,第一批认定通过了5 737种学术期刊、第二批认定通过了693种学术期刊。经统计,该校教师的2 173篇教育类论文中,有373篇发表在不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名单[2-3]的145种期刊上,例如《教育教学论坛》《才智》《经营管理者》《读与写(教育教学刊)》等,有的期刊是一号多版,有的期刊是超出其业务范围,有的期刊是以牟取高额版面费为目的滥发低质量论文,等等,这是一种需要引起该校科研管理部门、该校教师注意乃至反思的现象。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相较于该校所有的科研论文总数,教师发表教育类论文的总篇数不太多。如果从2006年该校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始计算,在中国知网中同样以2006-2016年为检索时段、以“成都大学”为作者单位,不限定检索的“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得到7980条结果;如果至2016年12月31日,设定检索的主题为“教育”或“教学”或“教师”,则得到1880条结果。两相比较,可知该校教师的教育类论文占所有科研论文的24%,年均约170篇。

2.该校发表的教育类论文中,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学科或论文研究方向依次为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外国语言文字、体育、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中等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音乐舞蹈、职业教育,这与该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是吻合的。

3.在该校的教育类论文中,基金项目成果论文共538篇,数量最多的是该校发布的校级项目成果,有162项成果;情况最复杂的是冠以“四川省”名头的各种项目;同时,该校在争取、申报、参与教育部、国家的各类项目方面也在不断进步,项目的层次与级别逐渐提升,成果数量逐渐增多,说明该校科研的水平与科研实力在最近几年提升很快,从而促进了学校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中名次的上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4.有1 401篇论文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7 453次。从被引的总体分布情况看,“二八定律”比较分明,总被引频次占前20%的高被引论文是单篇被引28次及以上的论文,共有27篇,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250次,第二高为84次,第三高为73次。高被引论文的选题角度广,有的与论文发表年度的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有关,也有的与当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有关,还有的是教育界常谈常新的话题,还有的是引发教育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5.该校的教育类论文主要由976位独立或署名第一的作者完成,人均发文2.23篇。发表5-9篇教育类论文的较高产作者有94位,他们共发文578篇;发表10篇及以上教育类论文的高产作者只有17位,他们发表了234篇教育类论文。该校教育教学研究较高产与高产的作者共计111位,从侧面反映出该校其他学院、学科或专业的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科研的主要精力在教育教学领域之外。

6.该校的教育类论文有883篇即41%是发表在本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上。这一方面说明了该校教师对该校主办的学术期刊的信赖与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本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严守办刊宗旨——展示本校的科研成果、为本校科研服务、为本校教师提供科研交流的平台;但是,却从侧面说明了该校教师的教育类科研成果向外交流与传播的面比较窄、力度不够,今后有待加强。其中,还有373篇教育类论文发表在不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名单”的145种期刊上,这是一种需要引起该校科研管理部门、该校教师注意乃至反思的现象。

(二)启示

1.就学校层面而言,应高度重视教育类科研工作。在高校分类、分层次建设与发展中,地方高校定位应清晰,无论是教学研究型高校还是教学型高校,教学质量都是其生命线。对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靠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凝练教学特色,进而提升理论,并形诸于文字,形成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健康的、合格的人才。故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很多高校在追求学校排名、科研量化的功利化管理过程中,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科技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不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迫于科研考核的压力,将科研精力主要花在非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甚至有部分教师将教案略作修改就随随便便发表在非学术期刊上。2016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文件颁发,其中明确提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确立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4]可见,“教学学术”研究已成为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引起学校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通过中国知网期刊库的文献检索,发现机构或单位署名“成都大学”的教育或教学论文,没有一篇明确提及“教学学术”,由此可见,“教学学术”研究还未引起成都大学研究人员的重视,广大教师也还没有确立“教学学术”的理念。本研究通过梳理该大学发表的教育或教学论文,发现该校教师在“教学学术”研究方面成果匮乏,确立“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乃是普通地方高校或教学应用型高校的立足之本。针对此,学校领导层、管理者、科研部门在制定相关科研政策时,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例如,在青年教师的晋级、评职、评优、提干等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教育类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在发布校级课题时,提高教改项目所占的比重,支助教改项目的资金可以高于一般的非教改项目支助金额,以教育研究促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教育研究,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教师多做愿做教育教学研究、做实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学术”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从而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就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而言,应积极主动关注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促进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第一,积极主动向高产作者、高影响力作者约稿,根据高被引论文的选题组稿。随着学校专家人才建设项目的有效推进,“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集聚学校,学校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与层次大为提高,对此,学术期刊应制订明确的计划,强化、深化与引进人才的联系,了解其科研课题、追踪其科研进展”[5],围绕基金项目策划专题,力争获取更多高影响力作者的学术水平高的稿件,提高期刊及其论文被引用频次。加强与学校有关学院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关注其中的高产作者,关注他们已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他们特约、组织相关选题的稿件,争取他们对本校学术期刊工作的支持,及时刊发他们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奠定基础。第二,与本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共生共荣,不仅要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交流、传播的平台,而且要为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服务。“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增强学术积累、推进学术创新、促进学术成果转化以及培养学术新人等诸多重要功能。”[6]为此,一是可跟踪青年教师的科研情况,围绕青年教师的研究策划专题或专栏;二是对青年教师投向本校主办的校内学术期刊有一定学术价值但需要做出较大修改的稿件,不是一棍子打死了事,而是可提出针对性的、详细的修改意见,悉心指导作者修改,直到达到发表要求,为其进行教育学术研究提供支持。第三,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规范引领作用。学术期刊是国家出版行业的重要阵地,是教师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但是,期刊出版行业存在一些屡禁不止的违规现象。《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现行的科研人才评价机制造成论文发表需求过旺,学术期刊功能出现异化现象;一些学术期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审核把关,造成学术质量下降;特别是一些不具备学术出版条件的期刊超越业务范围或一号多版,出租、出售、转让出版权给个人及中介公司,刊发质量低劣学术论文牟利,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7]针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4年4月起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8],至2017年4月10日,已公布了两批次被正式认定为“学术期刊”的名单,共计6 430种。针对本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出版领域相关政策、规定不了解、不熟悉的现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机构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就与教师发表科研论文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业解读,培养教师对“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辨别能力,尤其是清醒地认识那些违规的非学术期刊对自身科研能力提升的负面影响,以促成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传播,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1]尹林,毛恒年.科技期刊的二八定律现象及其经营管理方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61-63.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EB/OL].[2017-04-10].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33978.shtml.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公布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新出报刊司〔2017〕196号)[EB/OL].[2017-04-15].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20556.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EB/OL].[2017-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5]贺蓉蓉,张锦波.《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9年载文学术影响力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69-373.

[6]张磊.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3-184.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46号)[EB/OL].[2017-02-18].http://www.gapp.gov.cn/news/1663/199178.shtml.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办发〔2014〕28号)[EB/OL].[2017-02-18].https://wenku.baidu.com/view/ae267c151eb91a37f1115cd8.html.

G252.8

A

1004-342(2017)06-93-11

2017-09-01

李文玉(1969-),女,成都大学副编审;张锦波(1962-),男,成都大学副编审。

张 蕾)

猜你喜欢

检索学术期刊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