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017-12-14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考查改革

湖北 王 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湖北 王 勇

【考情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一、近三年考查情况分析

二、命题趋势

本专题是历年高考中的一个重点。由于本专题知识点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较为密切,易于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成为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1.从题型上看,本专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只在个别年份偶尔出现。

2.从模块内容上看,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是考查的重点,其他涉及较少。经济主要考查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3.从命题特点上看,主要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解读、判断、评价能力。主要考查新时期重要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及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

【知识梳理】

一、历史特征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全面改革开放取得突出的成就。

1.政治上: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方略;“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活发生巨变;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二、核心回顾

(一)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的拓展

1.民主与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完善法律体系: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实践:

①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两岸关系的发展: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3.新时期的外交:

(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2)特点: 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拨提醒】

1.多元史观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革命史观:发展商品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

(2)现代化史观: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3)社会史观: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变化。

(4)全球史观: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新时期思想理论成果

1.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4)1992年,“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5)1992年,中共十四大科学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四)新时期的科技、教育、文化

1.科技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新时期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等。

3.文化:恢复“双百”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专题整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表 现1949—1956年底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时间 特 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

二、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为突破口。

3.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4.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城镇化改革的方式。

三、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实质

1.必要性:

(1)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目标和实质:

①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实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世界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

2.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

3.斯大林模式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借鉴外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提出了科学发展、关注民生,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典例分析】

1.(2017.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这份提交中央的报告显然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相关联,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充分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策略,但是并没有放弃市场经济,而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干预经济,报告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故C项正确。

2.(2017·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考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

【解析】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A项中的“得到了解决”、B项中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项中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史实不符。

3.(2017·江苏卷·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现象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为解决扩大出口创汇问题,必须扩大企业自主权,这是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题目中出口外汇存在的三大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考查改革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改革之路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改革备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改革创新(二)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