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两次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想到的

2017-12-13葛杨婷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活动室雪人意愿

葛杨婷

新年树的“创作”

“就要过元旦了,怎么给我们的活动室增添节日气氛呢?”我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表达:“可以去买点节日装饰的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的,中班的时候不是做过彩带了?”……一时间,活动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

于是,我顺势边出示事先收集的新年环境装饰图片(见图1)边说:“我们是大班的孩子,可以自己准备布置环境的材料。先看看他们的创意!”孩子们浏览着图片,个个赞叹不已。接着,在我的“绿色环保要求”的暗示下,大家决定制作“新年树”。

将制作“新年树”所需的纸板和废旧彩纸搜集到位后,第一次集体创作活动开始了,大家分工合作。教师负责将纸板剪成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树形轮廓图(底板),部分孩子负责将废旧彩纸剪成条状(装饰条),其他孩子则在底板的两面按自己的意愿排列黏贴各色装饰条(见图2)。

很快几棵“新年树”做好了,我就将它们悬挂在活动室,激励道:“你们看,漂亮的‘新年树数量太少,我们还要多做些,让活动室更美!”接着,我便将材料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继续制作。可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制作的热情消退了,只有个别孩子在制作未完成的“新年树”。眼看元旦在即,我便果断邀请家长义工来完成剩余的“新年树”的制作。

當我们将那些充满色彩感的“新年树”组合并悬挂在活动室时(见图3),孩子们兴奋地指指点点:“这棵是我做的。”“我做的那棵挂在那边。”连家长和同事们都夸赞“真美”“真会动脑筋”“绿色环保”。

这次活动似乎成功了,但活动中一个细节使我久久无法释怀。孩子们从第一次制作活动时的“兴致勃勃”到后面区域活动时的“应付了事”,甚至“不欢而散”,只有少数孩子在坚持制作。最后我不得不请家长义工解决难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开始回顾活动的整个过程,意识到其中有几个环节确实存在问题。如,讨论方案时,看似开放的讨论环节实则“请君入瓮”。我让孩子们讨论的只是我提供的方案,并暗示孩子们聚焦在“新年树”的制作上。在创作环节,我看似给予孩子自主创作的空间,实则幼儿只有按意愿排列自己喜欢的颜色这一点自由。这就导致看似结果“很美丽”,实则丢失了重要的“过程”。孩子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没有继续参与的意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决心在实践中逐渐加以改变。

“雪宝”诞生记

元旦过后便进入腊月,孩子间常会谈论:“怎么还没下雪,好想堆雪人啊!”“我见过圣诞树上有很多雪人。”“画个雪人吧。”……我饶有兴趣地提议:“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个大雪人。”

我的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但他们一时不知从何入手。于是,我鼓励大家:“今天回家,你们先做个设计方案,想想用什么材料做雪人比较合适。”

第二天,有不少孩子带来了自己的设计稿。晨间谈话时我决定围绕“雪人”展开:先请做好计划的孩子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参与讨论,我则在黑板上记录并汇总意见。

讨论中,幼儿间互相分享、提建议,因为经验有限,这次讨论没有确定的结果。我又建议孩子们走出活动室,去寻找、去发现。

于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一路寻找,最后一致看中了户外场地上一大一小的羊角球,觉得它们最像雪人的头和身体。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自觉地组成团队,继续“研究”怎么制作雪人,并开始动手制作。

孩子们先用浆糊将白纸糊在羊角球上(见图4)。完工后,孩子们发现“雪人”没有想象中的美,便主动寻求帮助:“老师,怎么让‘雪人有下雪的感觉呢?”我装作不解,反问:“什么是‘下雪的感觉?”有孩子回应道:“我知道,就是蓬松的感觉,应该用棉花来做。”于是,孩子们又找来云丝绵,开始装扮雪人,让它有“雪”的感觉(见图5)。

然后,孩子们想把“雪人”的头和身体连起来,但有难度,就请求我帮忙(见图6)。

“雪人”的身体做好了,用什么来做眼睛、鼻子、嘴巴呢?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寻找着、比划着,终于有了最优方案:用瓶盖做眼睛,用扭扭棒拗出嘴巴,还给“雪人”戴上了生日帽、围上编织活动时亲手织的围巾。

“雪人”做好了,大家希望给它取个名字。“雪娃娃”“小囡囡”……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集体投票,“雪宝”的名字获得最高票数。

至此,“雪宝”诞生了!孩子们兴奋地与“雪宝”合影,而它也成为了班里的一道风景线(见图7)。

“雪宝”的诞生过程完全由幼儿主导。他们针对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反复地尝试、调整,并自发地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制作团队。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尝试将棉花贴在球面上,使“雪人”更有雪的感觉。在“雪宝”制作完成的一刹那,全班孩子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认识到,只有真正让幼儿走在前面,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意愿,发挥幼儿的潜能,也才能激励幼儿持续、深入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室雪人意愿
地板滑雪
雪人伴童年
雪中的雪人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心灵鸡汤活动室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雪人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