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017-12-12吕旻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设计

【摘要】新课标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对幼儿自我完善和素质提升有重大意义,也满足幼儿身心多维发展的需求。在重视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提出建议,指出活动区的种类、数量、投放材料以及合理的布置都是创设的重要方面,配合合理、高效的教师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效果将有效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60-02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区域活动的概念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新课标体制改革的推进下,国内关注度逐年提高。

一、区域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满足幼儿自主体验、建构、发展需要的探索活动[1]。活动中,幼儿有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游戏伙伴的权力,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区域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对于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完善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求,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二、区域活动的创设

1.活动区域种类和数量设置

活动区的创设必须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场景或游戏。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应在在综合考虑幼儿身心发展多个维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幼儿身心发展维度与区域活动关系见表1:

2.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为满足幼儿多种感知需要和幼儿的行为发展,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的特殊适用性。

⑴材料“层次性”

不同材料可以引發不同的活动,如“配对”活动区域,幼儿可以完成大小配对(例如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形状配对(例如数板与数形的匹配)或数量配对(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材料不同,难易不一,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⑵材料“多样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有多样的变化,孩子的兴趣会更高,活动的时间也更持久。

①同一区域的材料投放要多样性。如“给娃娃梳辫子”,既有扎辫子的发圈,又有可以夹头发的发夹,发夹又有松紧之分。

②同一材料的玩法要多样性。如木珠既可以玩穿木珠,又可以用来垒高;又如拼图,幼儿既可以拼拼搭搭,又可以看图说话。

⑶材料"新奇性"

"新奇"是指初次出现,色彩、外形、声音等方面富有吸引力。比如“找影子”,教师把幼儿熟悉并且喜爱的动画形象:如“孙悟空、超级飞侠、小猪佩琪”等图片剪下,在吹塑纸上画出轮廓线,让孩子按照影子找出图片的形象。

⑷材料“可变性”

材料玩法的可变性更使材料具有更多可选择性。比如动物插塑、雪花片、积木等,可以多种拼搭方式,可单一操作,也可以和同伴配合,既开发联想、创造、思考能力,又培养协作能力,还避免了幼儿产生重复厌烦情绪。

3.活动区的合理布置

活动区的合理布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1)活动区界限明确,可以利用桌子、玩具架或积木、纸箱作为分隔物。其高度要低于儿童的身高,以便于儿童观察全局和教师观察儿童。

(2)开放活动区,明确可选择的活动种类和活动区域。如儿童离开娃娃家去搭积木,或从娃娃家出来“买菜”,“带孩子”看病,去“加工厂”上班等[3]。

(3)根据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区。图书、认知和美工区可以考虑安置在相近的地方,美工区可以靠近水源,积木和结构游戏区可以尽量靠拢,便于幼儿结合起来玩,操作区和科学区都要来回摆弄物体,可以相邻。音乐区和表演区应设置在远离安静活动的地方,以免干扰这些区域的活动。角色游戏区可以安置在活动室内的任何地方,但各个角色区之间来往应该是方便的。

(4)活动区要有明显的标志,便于幼儿区分与找寻。活动区的标志或名称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大班可采用汉字书写或让幼儿自行绘制,小班可用图画表示。

4.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建立规则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行为限制,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的必然要求。区域活动规则应包含着合理且积极的约束。教师在制定任何一条规则时,都要考虑:规则是社会行为规范在幼儿园中的自然运用,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幼儿可以做到的。幼儿园规则教育不仅是要维持秩序,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三、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

1.老师介入和指导的要求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材料,让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得到发展。教师应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耐心、细致、公正、客观的指导。在指导时应做到:

(1)对允许幼儿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

(2)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

(3)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游戏水平作出正确的诊断,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构想;

(4)指导应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2.把握最佳的介入时机

方贞梅[4]等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某幼儿园教师介入时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可有可无,近1/3教师仍进行传统指导,体现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介入时机不恰当,介入策略不正确等问题。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找寻最佳时机进行适当介入,尽量避免出现“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这种情况。

四、结论与反思

1.区域活动设置要丰富且富有吸引力,幼儿在活动中应得到身心多个维度的发展。

2.区域活动应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3.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介入指导要适宜,切忌过度干预。

参考文献

[1]朱晓琼.开放与渗透延续与融合—幼儿园课程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的价值呈现[J].江苏教育研究,2014,(2):64~65.

[2]魏永华.浅谈幼儿园小班数学学习与区域活动[J].开心:素质教育,2014,(2):10.

[3]冯静.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策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5):97~99.

[4]方贞梅,王东华.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某城市公办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7~21.

作者简介:吕旻(1970年10月-),女,汉族,河南林县人,金川公司第三幼儿园,中级职称。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园设计
BUBA台灯设计
爱“上”幼儿园
有种设计叫而专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