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思路改建中的乡村

2017-12-12王俊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村落城市化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都市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后,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了更为深刻的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又包括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特别是乡村建筑、乡村环境、乡土文化的研究。近些年来,城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大热潮,各行各业都将目光转向了农村,乡村建设瞬间成为焦点。

快餐式的投资建设、乡村建设城市化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认识不足、部分乡镇企业官员领导迫切的追求政绩工程意识、村民的文化认识水平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一种普遍现象——乡村建设过于城市化。失去了农村原本的自然环境空间和乡土文化气息,把乡村的环境“装扮”的不伦不类,既没有建设出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又把乡村的一片净土给破坏了。当城市人群再次踏进乡村中,已感受不到最淳朴的乡土,展现在现代人眼中的更多的是类似于城市公园化的小品景观和“酒店式”的农家乐。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乡村的景观设施建设趋于城市公园化模式、设计乡村书屋、引入水系、喷泉等形式;比较富裕的乡镇企业建起了欧式小别墅、徽派建筑等建筑风貌、乡间小路、村民的小菜园等完全标准化建设;以前代表着农村风俗信仰的庙宇、会堂、水坝、古树等都被强制拆毁。总体说来,现在的乡村不再是那个“土”乡村了。

乡村的整体环境要比城市复杂的多,它的复杂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地形是高低起伏的,建筑是分散布置的,村民数量是庞大的……而且整个村落从选址到建成都是严格按照风水学原理构建的。而城市相对来说就简单了一些,它的建筑形式都是规范化、标准化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影响着彼此之间的经济、生活需求、文化传承等。

我国城市与村镇建设的方向应该是“大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乡村化,乡村建设的乡土化。”乡村景观建设的城市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两者应具有互补性,依存性。而我们现在大多的乡村建设都以一种城市化的思路去改造乡村的环境,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是否能持续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对胶东地区改建后的传统村落进行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使得胶东地区流传下来这样大规模的村落建筑,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但随着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不断增强,从普通民众到各级官员领导,重新走到乡村,领略新的乡村风情。如今的乡村,不再是过去人们头脑中那种“土”乡村了。它变得整齐划一,干净整洁,使参观者眼前一亮。“我真的来到农村了吗?怎么感觉和城市一样?”以下是我在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某村民居建筑前的菜园围栏和城市公园的围栏几乎没有两样,这样的城市公园景观小品,设计在民居菜园中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城市中没有可续利用的“废料”,所以只能订做标准化的物体。那么反过来思考一下,乡村遍地都能找到可持续利用的废旧木棍,可以在围栏搭设中使用。为什么不去废物利用,要花高额的费用模仿城市呢?

为了符合传统文化,乡村的整体路灯样式都是仿古的中式样式,而且每个村庄都很类似,先不从费用上考虑,就单从形式上讲,这种样式与周边的环境建筑是否搭调?只考虑到传统文化,没有真正从整体环境出发。导致了环境与周围小品,不是一种风格。也就不能真正的体现当地村落的传统文化。

村落的导视系统设计完全按城市化思路设计,人们走在乡村看到的和在自家小区楼下看到的,没有两样,甚至有些标识系统完全是按城市环境设计的,把它生搬硬套在乡村环境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为了迎合全民健身的主题,在乡村大量的设置健身器材,出發点是为百姓大众所使用,但城市化的健身器材是否适合乡村?器材位置的选址是否便于百姓使用?乡村的器材使用率又是多少?等等问题,都需要设计者考虑。用城市化的思路改建乡村,它所带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其中某村的建设器材用地,成了村民的晾晒场地。这或许是个别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个例,也值得深入地探究其它问题。乡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的差异性,决定着他们的需求不同。小区、公园的健身器材,在一定的范围内,供人们休闲娱乐,使一整天的脑力劳动得到放松,舒缓压力。而在乡村,农民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一整天的工作,早已身心疲惫,怎么还会有精力去健身?即便有健身活动的,大多是老年人或儿童。这种本身条件的差异性,决定着乡村改建决不能按城市化的思路去设计建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建设自然要融合新的建筑形式,但要有所取舍。乡村环境的改建者,应该是最了解当地百姓生活习性的人,懂得百姓的生产要求、生活习惯、民俗禁忌等多方面要求。只有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并为了他们的生活所设计,从最基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生活的需要。而现在的乡村建设中,改建者和使用者走在了两条永远不能交集的平行线上,扮演着两种角色。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改建者和使用者对乡村的认识和感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改建者与村落里的每户居民对乡村环境设计的不同观点和评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将两者的角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或许能真正做到为乡村而设计,为每一位居民所设计。尊重并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只为自己的理想化而设计。

走进农村,走进民心,用农民的思路改建农村。

作者简介:王俊,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村落城市化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油画《村落》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引发海啸(下)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