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模式应用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探析

2017-12-12吕丹丹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PBL教学模式在“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施行的可行性,针对当今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如何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PBL;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学

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化,“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如何冲破语文阅读教学就篇章讲篇章的狭小格局,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导向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始努力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在校内外获得更多学习的经历。整本书阅读比篇章阅读任务量大,比如阅读时间长,阅读材料丰富等,因此,整本书阅读更适合于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即PBL学习模式。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学习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主体、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评价。PBL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第一,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第二,师生角色的转变。第三,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

一、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一)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

1.阅读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坚持的动力。现在很多语文阅读教学课几乎都是精读精讲,什么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背景、生词修辞等等,抠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长久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腻味。[1]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推荐给孩子的书目,孩子不喜欢读,却更愿意读同伴分享给他们的书。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而是教师要求他们读的书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冲动。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着个人的喜好风格,教师推荐的书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会反感。

2.应试性阅读,很少读整本书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很多时候不是自主阅读,而是因为考试要考,所以就不得不识记一些文学常识,或者新课标上要求的必读书目的梗概、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主题思想等,而对于整本名著的内容却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深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发展过程等。试想,如果用这种方式去阅读经典名著,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多少呢?

3.学习任务重,阅读时间不足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升学和学习任务重的双重压力,很多学生会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很多老师也不愿意让学生在教室内读课外推荐的书目。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可能有时候教师课堂上推荐的让学生感兴趣的书,可是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读书的兴趣和动力了。

4.阅读方法掌握不够,阅读很难深入

学生上了那么多的課,做了那么多的题,考了那么多的试,还是不会读书,特别是不会读一本完整的书。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时候只学会了细读,逐字分析文本,对于其它比如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阅读方法很少掌握。因此,整本书的阅读,对他们来说会感到有些困难。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足,导致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很难有效去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最终就使学生感觉困难,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

(二)教师名著导读的现状

1.“放羊式”阅读导学

有些教师不注重经典阅读,甚至对学生的阅读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提及经典名著,或是在开学之初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书目,后期不加以管理和追踪,学生也就放任自流。也有的老师会在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将学生带到学校阅览室,任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既不做教学前的精心备课,也不做课堂上的有效指导,同样也没有设置课后的练习检测与质疑探究。在这样的名著阅读课堂上,教师就像一位“牧羊人”,只负责把羊群带到一片草地上,任羊群自由吃草。至于羊群能否找到这片草地上最丰茂的草料,吃了多少,消化怎样,营养吸收如何,一切皆顺其自然。如此阅读,学生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2]

2.“应试式”阅读导学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应对考试中的名著阅读考查,把一部名著演绎成一道道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教师再进行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原著,静心思考、梳理内容,汲取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种以练习做题代替阅读的方式,虽在短时期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是面对这种“伪阅读”学生究竟能从其中学到些什么呢?

3.“灌输式”阅读导学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并且,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3]然而,现在很多教师还是忽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名著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机械学习,不能真正回到原著中寻找知识的来龙去脉,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

4.教师阅读量不足

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工作负荷都不轻,学生管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成绩考核等,几乎每一件都不能让教师省心。一线教师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来精心阅读和精心研究,疲于应付的职业倦怠,成为不少教师生存的状态。试想,教师在整本书的阅读上没有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自身阅读不够,又怎能去辅导学生阅读呢?学生又怎么能自觉顺利地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二、PBL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可行性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PBL模式重视对现实生活中语文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并形成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达到了启迪思维、积累语言、丰富情感的目的。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使得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2.问题意识增强,敢于提出意见

PBL模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自我分析理解。筛选信息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深入剖析和思考,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以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组员分享和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相评价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对于名著的认识和理解层面更深入和多元化。

3.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

PBL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分配各自的任务等都促进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增强,以及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其他同学协调沟通能力。

4.跨学科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注重跨学科联系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且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其它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可行性

1.加强教师专业性发展

教师在实施PBL模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对学情进行细致调查了解。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并且学生出现疑惑时能够引导学生找出阅读过程中出现困惑的症结。由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学习大量阅读方法的知识,在课堂传授给学生。在活動结束后,对整本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整个过程中,教师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巩固了专业知识。

2.丰富教师阅读量,增强提问技巧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提问题的老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步一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而提问的前提是教师对书籍的内容非常熟悉,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外进行名著的阅读和研究分析工作,以及相关资料的扩充,因此教师也增加了阅读量,并且可以从自身素质上对学生的阅读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语

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现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很多人都进行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分析和实践检验。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PBL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是会有很多困难和不足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辩证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和改正,使得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倡导名著阅读,还需讲究方法[J].创新人才教育,2015(03).

[2]徐金国.名著阅读应导向真阅读深阅读[J].语文建设,2016(09).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

作者简介:吕丹丹(1992.1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